淅川县:“115N”信用+社区新模式 化基层“末梢”为治理“前哨”
“真没想到,社区推广这个信用积分真的可以当钱花,你看,这是我刚兑换的牙膏纸巾。”10月25日,家住淅川县上集镇石咀社区的居民牛女士拿着满满的生活用品,高兴地说道。
作为淅川县首批“信用社区”建设试点,自社区开展信用+积分兑换后,居民积攒信用积分到社区诚信积分兑换超市进行积分兑换,已逐渐成为生活常态,信用与社区治理的融合已初见端倪。
今年以来,淅川县积极探索将信用理念融入社区治理的各个环节,着力打造信用赋能的“信用+社区治理”新业态,集中解决社区群众参与度不高、群团组织凝聚力不强、基层治理不紧密等难题,目前已形成“信用社区”建设“115N工作体系”:即建设1个“信用三区”数智管理平台;发放1个“信用智慧门牌”二维码;建设组织体系、制度体系、信息体系、文化体系、评价体系等5套体系;推广信用免押、交通出行、文化旅游、社区养老等N个信用场景。
以信用实现基层智慧监管。建设1个“信用三区”数智管理平台,健全社区内居民、商户信用档案。实现一户一档,精准化管理,集中展示信用积分榜、信用兑换榜、信用宣传榜、信用红黑名单榜等信息,搭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数智管理平台,全面掌握辖区内居民、商户的基础信息,建立风险预警和联动响应机制,提前预防、化解信用风险,构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以信用创新基层服务模式。张贴1个“信用智慧门牌”二维码,实现基层服务“码上办”。居民通过门牌扫一扫,显示住户、商户积分、网格员、志愿者任务发布、信用积分兑换等信息。同时也可了解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线上申请办理办理社保、医保、公积金、水电报装、摊位租赁等18个服务事项,实现服务群众办事“码上见”和“码上办”,打造“一码到家码上办、多码合一为民生”的基层服务新模式。
以信用搭建基层治理体系。搭建5套信用治理体系,以信用赋能基层社会治理。在淅川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成立了县、乡、村三级一体的信用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信用社区建设工作方案》《信用服务事项清单》等,归集整合居民信用信息建立信用档案;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依托,打造社区诚信文化宣传主阵地;以个人诚信积分、志愿服务参与度、社区道德评选等构建多维度评价体系,形成标准统一的组织、制度、信息、文化、评价五大体系,高标准推进“信用社区”建设,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以信用优化基层资源配置。打造N个信用应用场景,整合社区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资源,向守信居民优先倾斜。围绕“宛信分”,不断拓展“信用+”应用场景,为辖区内不同主体提供“信用+积分兑换”“信易停”“信易阅”“信易行”等20余个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应用场景。其中,“信用+积分兑换”信用积分超市已陆续上架食品类、日用品类、医疗类等共计20余种,数量超300余件;“信易阅”结合社区图书资源,提供免押金借阅、延长借书时限、增加单次借书数量、阅读座位预约、资料复制刻录免费等服务,目前已惠及900余名居民。同时,积极与“信用商圈”联盟内商户签订信用积分合作协议,采用物质、精神双重激励方式,带动辖区300多名居民、32家商户参与到信用体系建设中来,形成信用惠民便民叠加效应。
以信用营造诚信文化氛围。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道德讲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为依托,结合《河南省社会信用条例》,定期开展诚信宣传教育和培训讲座,发放诚信文明宣传材料,倡导诚实守信价值理念。通过开展诚信居民、诚信家庭评选活动、道德评议活动,发挥典型引领作用,营造社区良好诚信氛围。目前已累计举办诚信宣传教育和培训讲座23次,道德评议活动15次,开展诚信居民、诚信家庭评选活动6次,直接参与人数近2600余人,全社会诚信氛围浓厚。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