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
无障碍阅读
|
适老版

淅川县人民政府门户网

淅川县人民政府门户网

全文检索
索引号: XC412927-02-2021-00023 发布机构: 淅川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生效日期: 2021-12-28 废止日期:
文 号: 淅政办〔2021〕50号 所属主题: 2021

淅川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淅川县持续深化四水同治统筹推进五水综改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

来源:淅川县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12-28 浏览次数: 【字体:

淅政2021〕50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直有关单位:

《淅川县持续深化四水同治统筹推进五水综改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21年12月27


淅川县持续深化四水同治

统筹推进五水综改实施意见(试行)

淅川县地处豫鄂陕三省七县市结合部,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区位独特,在全国水资源格局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以及视察淅川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市政府关于实施水源、水权、水利、水工、水务“五水综改”决策部署和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加快构建现代水利保障体系,推进全县治水体系和治水能力现代化,经县政府研究,决定在持续深化“四水同治”基础上,统筹推进“五水综改”,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绿色崛起、美丽富民,锚定加快高质量跨越发展,强化创新驱动、开放带动、项目拉动“三大支撑”,持续深化“四水同治”,统筹推进“五水综改”,加快构建现代水利保障体系,以明晰权益构建公平有序的水权交易市场,以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水利建设,以集约化管理提高工程效率效益,以市场化手段推进水务产业一体化,努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运行体系,奋力开创一条现代化治水兴水新路子,为水源地高质量跨越发展筑牢水保障水支撑。

二、主要原则

(一)政府主导,规划引领。不断强化规划的引领作用,围绕全县水安全及水资源配置要求,做好涉水事务相关规划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优化营商环境,规范市场行为,加强监督考核,推动治水体系和治水能力现代化。

(二)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用好地表水、压采地下水、留住天上水,推进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促进全县人口、经济与水资源承载力相协调。

(三)改革创新,两手发力。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协同发力的作用,转变政府职能,合理划定财政事权,明确支出责任。水务企业要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以市场化、法治化的思路,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激发市场投资潜力和创新活力,拓宽投资来源,吸引社会资本,建立投融资长效机制。

(四)部门协同,形成合力。“五水综改”涉及发改、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建、城管、林业、水利、农业农村、移民等多个部门,要破除体制性障碍、打通机制性梗阻,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科学配置资源,统筹涉水资金,形成共建共管、流转顺畅的体制机制,实现涉水事务业务整合、资产整合、人才整合,形成齐抓共管合力。

(五)循序渐进,试点先行。有计划地推进改革,正在推进的事项要加快进度,容易突破和条件成熟的事项要率先实施,对工作难点要合力攻坚、稳妥推进。加强试点培育,大胆探索,示范引路,促进整体工作开展。

三、改革目标

“十四五”末,完成人工造林16.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6.2%;新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4平方公里,治理石漠化面积12.5万亩;实现境内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以及中心村污水集中处理,丹江口水库直接入库各主要支流水质不低于Ⅲ类,库区取水水质稳定达到Ⅱ类;全面落实乡镇及农村“千吨万人”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和环境问题排查治理任务,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全县新建、改扩建污水处理厂规模达到11.3万立方米/日,建制镇新增污水处理规模0.3万立方米/日,新建或改造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能力100吨/日;全面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全县农村黑臭水体整治率达到40%以上;农村卫生厕所基本普及,垃圾有效治理村达到100%,生活污水治理率到达4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年降幅不低于2%,规模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以上,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9以上;完成宋岗灌区、鹳河灌区取水许可更新办理,完成井灌区以村为单位取水许可证发放,实现取水口取水权确认;全面实施居民阶梯水价制度,全面推行城镇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完成地下水置换2000万立方米;实现从原水、供水、配水、污水处理到中水回用产业链上下延伸、统一运行,发挥规模效应,提高供排水效率。建立政府与市场协同发力的水治理体制,供水保障体系更加优化完善,水生态水环境治理效能明显提升,水资源配置体系更加完善,节水型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

四、实施路径

(一)涵养水源生态。以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为主线,加强水土流失治理,抓好河湖生态保护,开展国土绿化行动,不断提高水源涵养能力。进一步规范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促进形成用足南水北调水、用好地表水、保障生态水、合理开发涵养地下水、多用再生水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格局。

1.强化生态涵养

加强保护修复。以库周荒山、库区消落地、村庄四旁、重要旅游通道为重点,大力开展科学绿化,实施荒山绿化、廊道提质、森林城乡、生态修复等四大工程,加快推进全域增绿,实现森林面积、森林蓄积、森林综合效益“三增加”,进一步筑牢环库绿色生态安全屏障。

突出防治重点。实施以丹江口水库水源区为重点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加快丹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干渠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等项目,增强水源涵养能力。

2.强化水质保护

持续做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保护。深入开展丹江口水库保护区环境整治,持续推进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和措施,健全水质监测监控体系。重点实施丹江口库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强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水环境风险防控,深入开展总干渠两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的村庄、工业企业、畜禽养殖等水污染风险源排查整治,切实消除环境风险隐患,确保中线干渠水质安全。

巩固提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整治成果。进一步完善集中式饮用水源达标治理及规范化建设。在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区及上游等重点区域大力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全面整治农村面源污染。持续开展县级以上水源地和“千吨万人”水厂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回头看”,实现问题动态清零,巩固饮用水水源地“划、立、治”成果。持续推进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全面提升饮用水水源地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在“千人以上”饮用水水源地划定水源地保护区,加强水源保护。

巩固拓展城镇污水治理成果。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扩规,使污水处理能力与城市发展相匹配,重点实施西城区污水处理厂项目。全面推进乡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加快乡镇雨污分流改造和污水管网建设,补齐乡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

持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健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坚持分区分类有序治理,优先治理乡镇所在地、中心村、人口集聚区、生态敏感区、水源保护区等地区农村生活污水。采取纳入城镇污水管网统一处理、联村联户集中处理、单户分散处理等模式,积极探索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模式。

3.强化河湖管理

全面落实“河长+”工作机制,深化完善河长制“四制四化”工作模式;持续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深化河道砂石资源管理改革,加强国有砂石公司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进一步完善河湖管理范围划界成果,推进河湖管理范围及水利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确权,做好河湖岸线保护利用。

4.强化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

大力推进节水行动。全面落实《淅川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淅川县水利局关于印发〈淅川县节水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淅发改〔2020〕103号)要求,加强重点领域节水。一是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实施淅川县鹳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积极推广先进县区供水、用水、节水经验;推进农村生活节水,落实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水费以量计征,工程以费管养。二是大力开展工业节水减排,完善供用水计量体系和在线监测系统,开展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再生水回用改造,扩展再生水利用途径;淅水集团、中联水泥、淅川富乔环保新能源生物质热电联产等用水量较大的项目,应优先利用再生水;推进分质用水、一水多用,严格控制新建、改建、扩建高耗水项目。三是推动中心城区及城镇节水降损,争创国家节水型城市;推进城镇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提升再生水利用水平,鼓励利用再生水对河流进行生态补水。

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落实区域、行业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全面实施电力、农副产品加工、印染、原料药制造、电镀等高耗水、高污染行业取水量和污染物排放总量协同控制。推进县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在水资源超载区、临界超载地区,停止、限制新增取水许可审批。加强对各行业、各领域取用水行为监管,纠正无序取用水、超量取用水、超采地下水、无计量取用水等行为。

(二)开展水权确权。通过明晰水资源的所有权、取水权、交易权、管理权,完善水权制度,构建权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流转顺畅的水权体系,形成与淅川水资源禀赋相适应的水市场。

1.探索完善区域用水权益。以区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红线,以全县水资源全域化配置方案和县域内重要河流水量分配指标为依据,按照优先保证生活用水、确保生态基本需水、保障粮食生产合理需水、优化配置生产经营用水的原则,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科学核定城镇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城乡生态等控制指标,明确用水权益。

2.开展取水口取水确权。在水资源所有权归国家所有的前提下,全面开展取水口取水确权。对利用取水工程或设施直接从河流、地下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依法实行取水许可管理,将本行政区域内的用水权益分解到取水口,科学核定许可水量,通过核发取水许可证的形式明确所有取水口的取水权。加强农业灌溉取水许可办理,对地表水灌区,将取水许可证发放至灌区(水库)管理单位;对井灌区,以村为单位发放取水许可证,实现取水口取水权确认。对水资源配置工程、灌区管理单位、水库管理单位等“取而不用”的取水户,其供水范围内的工业、生活、生态用水户也应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取水许可证。

3.探索差异化水价分配。建立有利于节约用水、充分反映供水成本、激励提升供水质量的价格形成和动态调整机制。鼓励水资源配置工程对工业和生态用水实行原水直供,工业用水价格由供用水双方协商确定,生态用水价格按成本价核定。继续实行再生水市场调节价机制,供水价格由供用水双方协商确定。进一步理顺各类用水价格,逐步形成再生水、地表水、地下水供水价格梯度提高的价格运行机制,促进各类水源有序利用。

(三)兴修水利工程。持续深化四水同治,把水利工程建设、工程性治水作为重要任务和抓手,以创新水利投融资机制为牵引,破解公益性项目建设的资金筹措难题,加快补齐全县水利工程短板。

1.加强水利项目谋划储备。抢抓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淅川带来的重大机遇,以“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编制为抓手,在已纳入国家、省“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及专项规划笼子项目的基础上,立足县情、水情,进一步在供水安全、农村水利、水生态安全、水环境安全、防洪安全、水文化建设、水治理能力提升等方面,研究谋划一批惠当前、利长远的水利项目,不断完善充实四水同治项目库,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实施一批的良性发展局面。

2.推进水利项目建设。集中力量建成一批重大水利工程。重点实施淅川县鹳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丹江鄂豫河段防洪治理、地表水置换、水系连通等项目。

3.聚焦民生水利发展。拓宽民生水利服务范围,增强民生水利服务功能。继续强化中心城区内河综合整治,积极争取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项目;推进淇河、刁河、鹳河、滔河等中小河流治理;巩固提升“千村万塘”综合整治成果,落实“塘长制”;以田间工程配套、雨水集蓄利用和小型灌区完善为重点,加快灌区末级渠系改造,打通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

4.探索水利投融资模式。加强与国家、省、市衔接,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支持;继续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优先领域,完善公共财政水利投入政策,保持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深入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水利工程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豫政办〔2021〕25号),完善政府投入保障机制,创新政府投资安排方式,盘活存量水利资产,做大做强水利投资平台,提高市场化投融资能力,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建立多元化、多渠道投融资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水治理,支持社会资本采取股权合作、股权认购、特许经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资产收购等方式参与水利工程建设运营。

(四)建强水工队伍。强化政府对水利市场的指导、监督、监管,加快提升水工队伍素质能力,支持水利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市场竞争力。

1.建强水利规划设计队伍。优化人才结构,加强人才储备,强化技术支撑,加强与知名设计单位和专家的合作联动;提高设计质量,落实勘察设计质量终身责任和承诺制。加强对诚信信息的分析和应用,打造“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设计信用市场环境,培育依法竞争、合理竞争、诚实守信的设计市场。

2.建强水利建设管理队伍。在现有机构中明确项目法人专职管理机构,集中承担县内政府出资的水利工程建设任务,充实力量,完善制度,强化监督考核,提高项目法人的履职能力。以“万人助万企”活动为有力抓手,落实惠企政策;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加强水利建设市场监管,进一步规范和维护市场秩序,净化市场环境,培育一批本土龙头水利建筑企业;指导中小企业明确自身发展路径和定位,加强能力建设,打造特色化、差异化竞争优势,推动水利建设领域高质量发展。大力倡导文明施工、安全施工,建设优质工程,鼓励在建水利工程积极争创大禹奖、鲁班奖等奖项。

3.建强水利工程管理队伍。不断完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体制机制,逐步提升规范化、信息化、标准化管理水平。加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逐步建立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管理队伍。因地制宜实行区域集中管护、政府购买服务、“以大带小”等管护模式,提高小型水库管护社会化、规范化水平;对“五小”水利工程(小水窖、小水池、小泵站、小塘坝、小水渠)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探索物业化等管理模式,确保“有人用、有人管、有人修”。

4.建强水利监督管理队伍。按照“全面覆盖、上下贯通、保障到位”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监督队伍建设,不断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和工作机制,强化水利监督管理,对工程建设管理、运行管理、水土保持、河道采砂、水行政执法等方面开展多层次、多方式指导管理工作。探索推进管水治水法治化、规范化、常态化,拓展监管方式方法,不断提升监督效能,着力构建水利行业“大监管”格局。

5.建强水行政执法队伍。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三项制度”,牢固树立法治思维、责任思维、服务思维、底线思维,依法推动水行政执法工作开展。参照市场监管、生态环境、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农业农村五个领域综合行政执法经验,配备具有一定规模的专门水行政执法队伍,根据地方水利工作任务量(河道、水库数量等)确定编制规模、装备数量等,逐步统一水行政执法人员制服。

(五)做好水务产业。探索水务管理体制改革,推行横向拓展城乡供水一体化、纵向贯通水务供排一体化机制体制创新,形成合理管制、有序竞争的水务产业市场,做大做强水务产业,促进城乡水务提档升级。

1.提升城乡融合度。贯彻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新理念,探索城乡水务一体化改革新路径。统筹推进农村供水规模化、市场化、水源地表化、城乡一体化。坚持统筹规划、多方投入、规模经营、梯次推进、建管并重、多元监督六大原则,积极推进城乡供水工程建设,通过市场化方式,加快城乡取水、用水、管水、补水等方面实现优质水资源互补、利益共享的城乡融合系统。

2.提升供水覆盖面。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利用丹江口水库水源,加快推进地表水置换工程,提升供水保障,进一步扩大城乡供水覆盖范围。持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逐步实现优质水通村入户,加快实现城乡供水“同质、同网、同价、同服务”。

3.提升水源置换率。持续推进城镇公共供水管网已覆盖范围内的自备井封停行动。在有水源替换条件的区域,推进农业灌溉用水、农村饮用水地下水水源置换。严控高耗水产业,适度压减高耗水作物,不断优化经济发展规模、布局与结构,尽快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

4.提升公众满意度。水务企业要充分发挥一体化优势,提供全流程优质服务,降低整体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互补互济、按需供水、优水优用,不断提升用水单位及居民用水满意度。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五水综改”列入县委重大改革事项。各级各部门要强化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坚持从全县大局出发,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县政府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办公室主任、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任成员的领导机构,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高位推动,全面实施,构建领导有力、责任清晰、协同联动的工作推进体系。

(二)强化行业监管。发改、财政、水利、金融等相关部门,依据自身职责,在政策引导、资金使用、项目推进、金融风险防控等方面,通过制定相关制度、开展行政执法等方式,强化行业监管,提升综合管理水平,确保“五水综改”深入推进、行稳致远。

(三)创新体制机制。探索涉水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投融资创新等综合重大改革措施,不断完善治水体系、增强治水能力。

(四)严格督导奖惩。严格落实“13710”工作制度,严格执行《南阳市大抓落实快抓落实狠抓落实22条措施》,大力推行闭环责任链工作法,建立监督考核制度和问责机制,用好督查督办“一张网”,对考核结果予以通报并向社会公布,同时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奖惩的重要依据。

(五)营造宣传氛围。“五水综改”有关内容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充分利用网络、广播、微信、微博、自媒体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形成关心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良好氛围,为治水兴水注入活力。


  送:县委办、县人大办、县政协办

淅川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2月27日印发

(共印30份)

【打印正文】
分享到:
×

用户登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