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
无障碍阅读
|
适老版

淅川县人民政府门户网

淅川县人民政府门户网

全文检索
索引号: XC412927-02-2013-00050 发布机构: 淅川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生效日期: 2013-12-05 废止日期: 2023-10-16
文 号: null 所属主题: 已归档

淅川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淅川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通知

来源:淅川县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3-12-05 浏览次数: 【字体:

淅政办〔2009〕67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直有关单位:
  《淅川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九年五月十一日
  

淅川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一、基本情况
  (一)地形地貌。淅川县地处秦岭支脉伏牛山南麓山区,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延伸,长107.5公里,平均宽26公里,西北高东南低。丹江纵贯全境,鹳河自北向南在中部马蹬汇入丹江,形成"Y"字形的丹鹳川谷地带。中下游为丹江口水库库区。淅川县东南部丹(江)唐(唐白河)分水岭以东是南阳盆地的西南边缘,地面起伏岗凹相间。淅川县全境因丹江、鹳河、淇河、滔河四河及其众多二级支流的纵横交织,将全县切分为许多条块。全县地貌状况可分高山地区、低山丘陵区、丘陵区、阶地及河漫滩区四种类型区。高山地区:面积755.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7%,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和南部,海拔在500-1086米之间,相对高度在400米左右。此区山高谷深,人口密度较小,森林植被较好。低山丘陵区:低山丘陵面积为1509.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3.9%,主要分布在山地的前沿,丹江、鹳河两岸及丹江口水库周围,海拔在200-500米之间。该区植被破坏严重,岩石裸露面积较大,是水土流失的严重地带。丘陵区: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包括九重、厚坡两镇及香花镇的大部分,面积为407.9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4.6%,海拔在120-210米之间。阶地及河漫滩区:主要分布在丹江、鹳河和丹江口水库沿岸的川谷地带,面积为575.6平方公里(含丹江水库库区高程157米以下水面面积365.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0.5%,海拔在150-200米之间,地势较为平坦,沿河流方向倾斜。
  (二)气候。淅川县属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受季风影响,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为15.8℃,极端最高气温42.6℃,极端最低气温为-13.2℃(出现于1977年元月30日),无霜期为228天。平均风速1.8米/秒,是河南省风能低值区,多年平均降水量804.3毫米,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500毫米。区内初汛较早,末汛较迟,6-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58%,个别年高达79.8%,因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在地域分布上也不均匀,具有西北多东南少的特点。
  (三)水系。淅川县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丹江自西北向东南纵贯全境。丹江及其支流流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3.5%。主要支流有淇河、滔河、老鹳河,控制流域面积均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属于唐白河水系的刁河,在县内流域面积182.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6.5%。此外,分布在各河流的主要支流,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有8条,100平方公里以下3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9条。由于淅川县地处山区,故除刁河外,均属山区型河道,坡降大,水力资源丰富,部分小河道属于季节性河流,汛期洪水陡涨陡落,冬春则枯小甚至断流。
  (四)历年山洪灾害。据淅川县水利志记载,从东晋孝武帝太元4年(公元379年)至民国3年(1914年)的1530多年间,发生过13次大水灾,平均110多年发生一次。1949年至1985年发生较大水灾8次,大水灾2次,有增多趋势。1958年7月上旬至中旬连降大雨、暴雨,引起山洪暴发,丹江荆紫关站7月降雨量达609.4毫米,鹳河米峡站7月降雨量达458.6毫米,淇河西坪站7月降雨量达576.7毫米。丹、鹳、淇、滔各河均出现了大洪水,丹江白渡滩站7月19日出现了10800立方米/秒的大洪峰,鹳河西坪站7月16日出现了6030立方米/秒的大洪峰,全县受灾面积7.2万亩,淹死9人,倒房3200间。
  1975年8月5日至8月9日,全县暴雨成灾,降雨量最大达500毫米。全县受灾乡镇10个,受灾自然村1362个,受灾人口16.52万人,成灾面积13.02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19.1%,洪水淹没村庄161个,倒房1.4万间,损失粮食217万斤,伤亡179人。据滔河水利站1980年测算得,滔河曹庄子段洪水流量为4800立方米/秒(75.8),滔河政府所在地及周围4个村全部遭受洪水淹没,损失十分惨重。
  (五)山洪特点。由于我县处于北亚热带和北暖温带交界线上,是夏季季风和副热带高压南北移动的过渡地带。在副高压相对较弱时,北方冷气团南移,形成冷降雨,加之西北部山地影响,降雨强度大,同时受江淮切变线和西南气旋影响,汛期往往造成暴雨天气。另外,由于我县山区西北高东南低以及沟壑复杂的地形特点,每遇暴雨,泥沙俱下、河道漫溢,冲毁土地和道路。泥沙泄至宽谷河段和下游低洼处沉积,河床拉宽抬高,两岸大部分农田变成侵水田,每次洪涝灾害都是沿河地区灾害最重,轻则水冲沙压庄稼,重则威胁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
  (六)现有防御体系。全县境内共有小型水库23座,这些水库大坝,基本都属于五、六十年代修筑的"三边"工程(边施工、边设计、边规划),由于施工质量差、建设年代久、运行时间长,加之建设时资金不足、设计标准低、施工工艺落后等因素,23座中小型水库中,目前除裴营、岗西、孙庄、蒿坪4座水库除险加固外,尚有19座水库仍属存在着坝身不同程度渗漏、塌坑,溢洪道下切严重,输水道断裂、堵塞,闸门启闭失灵等问题;8座水库存在着大坝高程不够,坝身单薄,溢洪道断面尺寸不够等问题。丹江淇河、鹳河、滔河等主要河道,虽已有各种河堤120千米,但除鹳河城区段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外,其余地段标准均低于10年一遇。另外,我县有70%以上的乡镇处于山区,汛期容易出现悬崖坍塌、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性灾害。
  (七)防治规划。近期我县计划利用10年时间,多方筹措资金,首先对河道的险工隐患段进行河堤加固,提高防洪能力,特别是人口较为集中地段和乡镇政府所在地是重中之重。其次,对各类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处理,提高蓄水能力,解除隐患,使其发挥更大的调节洪水能力和防洪能力。同时,对山体滑坡危险地段进行固脚阻滑处理,即对坡面进行削坡处理,以减轻压力,增强坡面土体稳定。远期,计划大规模地进行植树造林活动和危险人口疏散迁移工程,利用林木对洪峰的调节作用减少洪水危害。
  二、防御山洪灾害预案
  (一)组织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为同级人民政府防灾减灾的指挥机构。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是全县抗洪抢险的最高权力机构。县防汛指挥部的组成人员由县人民政府发文明确。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指挥部的日常事务,其办公地点设在县水利局。城建、交通、通讯、电业、粮食、供销、物资、林业、教育等单位,汛期要建立防汛机构,负责做好本行业防御山洪灾害工作。各乡镇防汛抗旱指挥部是各乡镇人民政府防灾、减灾的责任主体,具体负责其辖区内防御山洪灾害工作。
  (二)责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防洪工程设施和依法参加防汛抗洪的义务。"县防汛防旱指挥部成员单位,要按照"统一部署,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要求,密切配合,共同搞好抗洪减灾工作。其人员组成和职责如下:
  指挥长:由县人民政府县长担任,负责指挥全县抗洪减灾工作。
  副指挥长:由县委、县政府、人武部、公安局、水利局等领导担任,协助指挥长具体负责处理防洪减灾事务。
  成员:由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担任。具体职责是:
  县农办:负责掌握农业洪涝灾害情况和对减轻农业灾害的宏观指导;遇到大的洪灾后,负责组织恢复农业生产和重建家园工作的指导;研究制订对洪涝灾区的优惠政策。
  县水利局:负责防洪排涝工程的行业管理;负责县防汛指挥部办公室的人员调配及正规化、规范化建设;负责小型水库汛期调度运用计划;负责提供雨情、水情、洪水预防调度方案及安全度汛措施,供领导指挥决策;负责水毁工程修复及县管防汛经费、物资的申报和安排。
  县发展改革委员会:负责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主要防洪河道整治及防汛通讯工程项目的计划安排。
  县国土资源管理局:负责对重大山体滑坡、崩塌、地面塌陷、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监测、勘察和预防工作。
  县建设局:负责编制城镇防汛规划;掌握城镇山洪情况,组织指导城镇抗洪抢险工作;监督检查城镇防洪工程设施的安全运作、阻障清除和城区排涝工作。
  县财政局:负责正常防汛经费的安排、下拨和管理,会同县防汛办做好特大防汛经费的使用和管理。
  县民政局:负责洪涝灾区灾民的生产救灾工作及灾后安置工作。
  县公安局:负责抗洪抢险的治安保卫工作,维护好抗洪抢险秩序,组织群众撤离和转移;严厉打击盗窃抗洪抢险物资、破坏防洪工程及水文测报设施、通信线路的犯罪分子。
  县司法局:负责监督、检查防洪法规的执行情况,对违犯防洪法规的案件,提请有关单位依法处理。
  县气象局:负责及时提供短、中、长期天气预报和气象情况及气象分析资料,负责全县雨情收集统计。
  县林业局:负责做好林区的抗洪抢险工作,做好对河道、行洪区内的林木、清障工作,保证运行安全。
  县商业总公司、物资总公司:负责抗洪抢险、度汛、水毁修复工程需用的桩木、铅丝、油料等物资调拨和必要的筹集,并优先供应。
  县供销社:负责本系统抗洪抢险工作,并为县防汛指挥部筹集代贮抗洪抢险麻袋1万条、编织袋5万条。
  县工业局:负责本系统抗洪抢险工作,并准备抗洪抢险编织袋10万条。
  县电信局:负责全县电信设施的安全,做好电信设施的检修、调试,保证抗洪抢险需要。
  县移动通信公司:负责全县移动通信设施安全,做好移动通信设施的维护、检修、调试,保证抗洪抢险需要。
  县交通局,航运局: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负责全县水运和公路交通设施、工程、装备的安全;及时组织对水毁公路、桥涵的修复,保证道路畅通;优先运送抗洪抢险和防疫人员及物资、设备,为紧急抢险和撤离人员提供所需车辆等运输工具。
  县电业局:负责全县输变电工程设施的运行安全及本行业的防洪管理,保障防洪抢险、排涝、救灾、重点度汛工程的电力供应。
  县广播电视局:负责防洪宣传工作,在汛期根据县防汛办提供的汛情,及时向公众发布防洪信息。
  县教育局:负责学校的防洪工作和灾区学校师生的救灾安置工作。
  团县委:负责动员、组织全县共青团员、青年在当地政府和防汛指挥机构的统一领导下,积极投入抗洪抢险、救灾等工作。
  县人武部:负责制定驻淅部队和全县民兵参加抗洪抢险的方案,遇大洪水时,负责组织指挥、协调武装人员、民兵参加抗洪抢险。
  县卫生局:负责抗洪抢险中医疗救护工作和组织灾区卫生防疫工作。
  县防汛办:负责全县水情汛情收集统计,及时传递水情、汛情信息。
  各部门要在指挥长的统一领导下,履行各自职责,密切配合。各乡镇、街道办事处防汛指挥部应设立信息、监测、转移、调度、保障等工作组。各村应建立以村主任为直接责任人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并成立以基干民兵为主体的应急抢险队,确定若干名信号发送员。
  (三)危险区、警戒区、安全区划分。危险区:位于河道两岸1000米以内,高程高于河岸2米以下的区域;警戒区:位于距河岸1000米至2000米之间,高程高于河岸2-5米之间的区域;安全区:位于河岸2000米以外,高程高于河岸5米以上的区域。
  由于我县河流众多,主要河流有5条,其支流遍布全县,所以基本上都属山洪易发区。但由于我县地处山区,地形走势变化较大,河岸两侧每千米距离,高差可相差几米到几十米,所以,当山洪暴发时,所有危险区的人员可在当地村组负责人的组织下,就近向高地转移,可尽快脱离危险区域。
  (四)成灾暴雨的界定和工作规程。汛期遇到日降雨量100毫米以上、河道水位达到警戒水位以上、水库达到汛限水位以上及其它特殊情况发生时,由县防汛指挥部报请县政府批准后,通过鸣防空警报及电视台发布公告通知各乡镇防汛指挥部,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
  在紧急防汛期,各级防汛指挥部成员必须坚守工作岗位,各乡镇、县直各单位领导立即组织本辖区、本系统抗洪抢险工作,全力以赴抓好抗洪抢险工作。各部门、各单位抗洪抢险队集结待命,随时听从县防汛指挥部的统一调度,不得贻误时机。
  三、救灾措施
  (一)建立抢险救灾工作机制,确定救灾方案。在抗洪抢险过程中,各有关部门应按各自的职责和预先制定的抗洪抢险应急措施,全力以赴组织并完成抗洪救灾、防汛抢险工作任务。
  1、交通、公安等部门及时运送防洪抢险人员和物资。运输车辆除交通局准备专用车队外,其他各职能部门都要有一定数量的汽车备用,由县防汛指挥部统一调度。
  2、电力、电信部门的电力调度、通讯设施使用要服从抗洪抢险的需要,保证防洪抢险用电、汛情、防洪指令的及时准确传递。
  3、防汛指挥部其他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要切实履行职责。
  4、在紧急防汛期,为了防洪抢险需要,县防汛指挥部可紧急调用有关单位和个人的物资、设备、交通工具等,对于取土占地、砍伐林木、清除阻水障碍等,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无条件服从,不得阻拦防洪措施的实施,抢险救灾之后凭县防汛指挥部紧急状态下的物资调用单进行结算。
  县防汛指挥部根据汛情及相关情况报请县政府批准后宣布解除紧急防汛期。宣布解除防汛紧急状态后24小时内,各职能部门应拿出防汛应急阶段工作总结并书面上报有关损失情况,由县防汛指挥部办公室汇总上报县委、县政府,便于及时开展其它救灾工作,确保正常生产、生活的恢复。
  (二)成立抢险突击队,落实救灾措施。
  1、抗洪抢险队采取专业队与常备队相结合,常备队与突击队相结合的方式,必要时请求动用部队,实行军民联动。
  (1)专业队。由各乡镇、人武部、城建、粮食、电业、电信、交通、教育、乡镇干部等按照本辖区、本行业防洪抢险需要组建的抢险队伍,是防洪抢险的技术骨干力量,主要应对本辖区本行业所发生的险情,在有重大险情时配合常备队组成抢险突击队完成防洪抢险任务。防洪抢险专业队汛期即投入防守岗位,关注汛情,加强工程检查,观测、分析险情,做好抢险时有关技术准备工作。各防洪抢险专业队人员、设备配备由各行业主管部门确定,报县防汛指挥部备案。
  (2)常备队。是防洪抢险的基本力量。当丹江寺湾政府驻地以上、淇河西簧乡政府段水位达到警戒水位,鹳河县城段达到20年一遇洪水以上时,每公里储备编织袋1000条,块石50方,砂石料50方,桩木1000根,工作灯10个,每公里堤防不少于50人,自觉上堤巡逻检查,全天24小时轮流巡视,不得空岗,直至洪水回落至警戒水位以下。水库达到汛期限制水位以上时要值班巡逻,时刻掌握水情的变化,对水库下游群众要进行安全教育,使人人注意水库安全,随时提高警惕,值班巡逻人员每座水库不少于30人,储备编织袋4500条,砂石料500方,块石500方,铅丝500公斤,桩木1立方米,并做好下游群众的安全转移准备。检查的主要内容:洪水涨落形势、水面有无异常、堤身有无裂缝、塌陷、渗水、滑坡等险情,涵闸工作状况有无损坏、漏水等。巡逻人员要注意五时(黎明时、吃饭时、接班时、黑夜时、刮风时),五到(眼到、手到、耳到、脚到、工具料物随人到),三清(出现险情原因清、报告险情要说清、报警信号和规定要记清),三快(快发现、快报告、快抢险)。
  (3)抢险突击队。担任重大险情的紧急抢险任务,由一定数量的专业队伍配合民兵组成,突击队员配备必要的交通运输和施工机械设备,由县防指统一指挥调配。
  2、危险、警戒地区居民的转移。在遭遇超标准洪水,现有防洪工程及调度手段无法抵御而发生洪水漫溢时,需对危险区无法采取避洪措施的居民实施转移。
  (1)转移地区划分。楼房居民区的底层居民向上层就地转移,低矮平房的居民按其区域位置就近向高地或山头转移。
  (2)转移命令的下达。县防汛指挥部根据雨情、灾情向县政府提出居民转移报告,由县政府批准后,将转移命令下达给各乡镇,由各乡镇进行部署安排。在遭遇特大洪涝灾害,低洼区积水深度严重影响居民安全和正常生活的情况下,可由各乡镇制定转移方案报县防汛指挥部核备后执行。
  (3)转移人员住宿、医疗安排。①人员转移到高地后,住宿安排到高地附近部门、单位内。②转移人员的饮食,由县民政部门和各乡镇统筹安排。③转移人员的医疗保健,由县卫生局组织安排。
  (4)安全保卫。受灾地区居民转移后,应加强该地区保安工作,保卫工作由所在地公安部门负责,武装部组织部队民兵配合公安机关值勤、巡逻,厂矿、企事业单位要组织民兵进行护厂、护矿、护店,以确保安全。
  3、抗洪抢险物资的储备和调运。
  (1)防汛抢险物料的储备。按照县乡分级定额储备与有关部门、单位代储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各职能部门按照县防汛指挥部的要求,备足备齐抢险料物和设备器材。
  (2)防汛抢险物资的调运。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本级工程抢险使用本级物料,不足时申请调用上级物料。调运车辆原则上使用本地区、本单位车辆,不足时申请县防汛指挥部统一调度县交通等单位备用车辆。料物储备单位接到调用指令后,要保证及时发货。公安、交通部门要保证调运线路畅通无阻,安全到达指定地点。
  4、通讯保障。
  (1)任务。保证雨情、水情、工情、险情的及时传递;保证各种防洪抢险调度指令的及时准确下达。
  (2)系统。以县防汛指挥部为中心,形成联接市防汛指挥部、县政府、县防汛指挥部各成员单位的通信网。通信网主要由电信部门的有线程控电话、移动电话组成,同时辅助广播、电视等其它必要手段。
  (3)保障。汛期各成员单位24小时专人值班,保证各种防洪信息的及时上传下达。县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及时向电信部门通报防洪情况,电信部门指定专人负责防洪电话的保障工作,随时组织人员排除防洪抢险通讯过程中出现的故障。紧急情况下,由电信部门按制订的通讯应急方案采取应急措施,保证通讯畅通。
  (三)灾后补偿和灾后重建工作。
  灾情发生后,各级防汛指挥机构应迅速到达所包乡镇,组织开展抗洪救灾工作,并对灾害发生地进行拉网式检查,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发放必要的生活用品,确保受灾群众有房住、有饭吃、有衣穿。同时,积极组织灾民开展生产自救,加强田间管理,对倒伏作物进行补救和改种。积极协调督促保险公司,尽快对灾民进行理赔。民政部门负责发放生产救灾资金和物品。防疫部门负责灾后疾病的预防工作。建设部门负责规划灾民新宅基地,尽量避免在危险区、警戒区重建房屋,使受灾群众尽快脱离灾害困扰。
【打印正文】
分享到:
×

用户登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