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
无障碍阅读
|
适老版

淅川县人民政府门户网

淅川县人民政府门户网

全文检索
索引号: XC412927-02-2013-00015 发布机构: 淅川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生效日期: 2013-12-05 是否有效: 失效
文 号: null 所属主题: 已归档

淅川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淅川县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第二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来源:淅川县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3-12-05 浏览次数: 【字体:

淅政办〔2011〕15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单位:
  《淅川县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第二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一一年三月十五日
  

淅川县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第二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方案

  为做好我县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第二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06]17号文件)、河南省移民办公室关于印发《大中型水库后期扶持规划编制工作大纲》和《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大纲》的通知(豫移安[2011]14号),按照省市有关指示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国发[2006]17号文件精神及开发性移民方针政策,在解决水库移民温饱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整合各方力量,加大投入力度,逐步改善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移民收入水平,建立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稳定长效机制,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后期扶持人口规划原则
  (1)坚持移民自愿。确定扶持方式和扶持项目,要坚持移民自愿的原则,认真听取移民村组(自然村)群众意见。
  (2)坚持解决温饱问题优先。把解决移民温饱放在首位,兼顾解决移民生产生活突出问题,逐步提高移民生活水平。
  (3)坚持开发性移民方针。在国家的帮助和扶持下,动员移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增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增加收入,解决温饱,摆脱贫困。
  (4)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既要考虑加快发展生产,又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移民安置区生产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生态环境改善。
  (5)坚持维护移民安置区社会稳定。在切实维护移民群众合法利益的前提下,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和处理好相关群众的问题,促进规划的顺利实施和移民安置区的社会稳定。
  2、后期扶持项目规划原则
  (1)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村组直接受益,优先解决移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全面发展。
  (2)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在实际需要与可能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发展目标,科学规划,协调发展。
  (3)坚持以人为本,体现移民意愿,切实维护移民村群众在规划编制和实施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4)坚持开发性移民方针,增强移民村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在国家的帮扶下,动员移民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增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
  (5)坚持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利用土地,严格保护耕地的方针,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6)坚持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相结合,在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制定本规划,加快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
  (7)项目规划重点为移民人口占20%以上的行政村或自然村,项目建设内容重点以解决移民生存和改善基础设施严重困难为主。对移民人数达不到20%的行政村或自然村可对户安排扶持项目。规划编制原则上不安排跨村项目。
  (三)规划水平年及规划目标
  1、规划水平年根据《河南省移民办公室关于印发〈大中型水库后期扶持规划编制工作大纲〉和〈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大纲〉的通知》(豫移安[2011]14号),本次规划基准年为2010年,近期规划水平年为2015年(2011-2015年),中长期规划水平年为2020年(2016-2020年),远期规划水平年为2025年(2021-2025年)。
  2、规划目标
  (1)近期目标:按照《河南省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方案》要求,通过加大投入,在2015年底前,主要解决水库移民的温饱问题及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薄弱的突出问题。
  通过加大投入,解决制约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使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基本达到全县“十二五”末的平均水平。具体指标是:
  基本口粮田建设及水利设施配套:
  通过中低产田改造和水利配套,基本建成能满足移民粮食自给的旱涝保收农田,库区争取达到人均0.5亩以上水浇地,安置区争取达到人均1-2亩的水浇地。
  基础设施:
  人畜饮水:基本实现移民群众饮水安全需要,达到移民自然村(组)通自来水,零星插迁移民或移民人口不足20%的村组达到每个移民户有家庭小高抽或手压井或移民联户小型供水设施。
  交通:行政村或自然村、生产小组通3.5米宽硬化路,主要耕作地块通机耕路(3.5米宽砂石路)。
  电力:自然村通生产电,生产组通照明电,并能保证正常供电需要。
  通讯:力争实现自然村或组通有线电视、通电话。
  文教卫生:
  a、校舍危房改造或新建校舍,达到国定小学校舍标准。
  b、行政村有卫生室,卫生室房屋建设按河南省农村村级卫生室行业标准规划。
  沼气:有条件的地方,力争达到每个移民户拥有一座沼气设施。
  劳动力技能培训:
  争取每户有1个以上劳动力接受劳务技能培训或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并有一项稳定的增收项目。
  生态建设及环境保护:
  a、对沿库存在滑坡、塌岸危害的移民村组规划必要的防治设施,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b、对移民集中安置村组内淤塞严重、汛期存在洪水隐患的河段,规划必要的河道清淤项目。
  (2)中长期目标:2016年到2020年,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3)远期规划目标:2021年到2025年,在国家帮扶与移民群众自身努力下,移民村生活水平达到当地农村平均水平,实现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经济社会与当地农村同步发展。
  二、规划的范围、重点及投资指标控制
  本次规划范围为大中型水库库区和农村移民安置区。分为五类:一是政府组织集中安置和分散插迁安置的农村移民所在的村(组);二是为安置大中型水库移民调出土地的村(组);三是水库建设中涉及的“淹地不淹房”人口,坝址、溢洪道占地搬迁未纳入规划的村(组);四是现仍居住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非农业户口移民所在的村(组);五是水库蓄水引起库周浸没、塌岸、滑坡、内涝,以及库边地段、孤岛等生产生活条件受影响的人口所在村(组)。凡不是政府组织规划安置的水库移民,不视为移民安置区,不在本次规划范围。规划的重点是移民人口占总人口比例20%以上的行政村或自然村。对移民人口不足20%的行政村或自然村以安排对户扶持的项目(如沼气、家庭小高抽、手压井、水窖、技能培训等)为主,原则上不安排公共设施项目。对过去六年扶持和第一个五年规划中没有安排扶持项目或扶持项目投资较少的村或自然村以及六年规划和第一个五年规划已编制而未实施的项目优先安排。
  在项目规划和资金安排使用上,要坚持“先生存、后发展”的原则,把严重影响移民生产生活、移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饮水、交通困难作为规划的重点,以此改善移民生存环境,为移民及当地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鉴于第一个5年规划未实施项目和资金较多,本次规划在第一个5年规划上修订,按原规划年人均314元标准编制5年。以省移民办核定的各市、县大中型水库2010年末移民人数(豫移[2010]9号文件)为基数,第一个5年规划中未完工及未实施的项目,剔除不需要或无法实施的项目,补充库区和移民安置区急需解决和群众反响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将其纳入本规划逐步解决。
  1、地方配套资金原则上按照10%的比例进行配套,并说明配套资金的来源及构成。
  2、要注重审查规划编制项目的合理性,一经批准,可立即组织实施。
  根据省、市意见,各乡镇本次规划控制指标以本乡镇移民后期扶持人口核定登记数字减去南水北调库区线下全迁村人数为基数,按照314元/人扣除5%的技能培训等费用后进行确定,即按照1570元/人进行统算规划。本次规划全县投资总额19380.36万元,五年实施完毕。
  三、方法步骤
  本次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按照组织领导、动员部署、现场调查规划、汇总编报4个步骤进行。规划时间从2011年3月15日开始至2011年4月10日结束。
  (一)建立机构(3月15日至3月16日)
  规划工作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由淅川县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五年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
  1、本次规划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面广,为切实加强对规划工作的指导,县政府成立了“淅川县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五年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副县长王培理为组长,县政府党组成员、县移民局局长冀建成,县移民局副局长杨圣涛任副组长,成员有各乡(镇)政府、街道办相关领导和各移民所所长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移民局,杨圣涛同志兼办公室主任。
  2、各乡(镇)、街道办要成立由乡(镇)长、街道办分管移民工作的领导任正副组长的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抽调本乡(镇)、街道办国土、水利、交通、电力、教育、卫生、移民等职能单位熟悉业务的同志组成专门办公室,具体负责规划编制工作。各乡(镇)、街道办为现场调查规划工作的责任主体,具体组织实施本辖区内的规划工作,并根据工作量的大小,以原移民人口核定登记包村工作组为基础,组建相应的包村规划工作组,在村两委的配合下开展工作。
  (二)动员部署(3月17日至3月20日)
  1、3月15日,县政府召开各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各乡镇工作组、派往乡镇(街道)的指导组人员参加的规划工作动员及培训会议,传达上级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全县规划编制工作,同时对参加调查规划的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2、3月17日至3月20日,乡(镇)、街道办组织召开移民村干、乡(镇直、街道)有关单位负责人、工作组及县派指导组人员参加的规划工作动员会议,传达贯彻县规划工作文件精神,安排部署本乡(镇)、街道办的调查规划工作。
  (三)现场调查规划(3月21日至4月5日)
  1、召开村组干部、移民代表和非移民代表会议,分析本村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解决移民和当地群众的吃水、行路、上学、就医、生产困难、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初步意见,填写相关调查表格,加盖村委会公章后,上报乡(镇)政府、街道办。
  2、乡(镇)政府、街道办对各村上报的规划项目进行审核,因地、因村制宜做进一步论证筛选后分项填写相关表格,输入微机,并以乡(镇)政府、街道办文件和电子文档形式,于2011年4月5日前报县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含电子版,移民局统一提供电子版制式,用Excel制表,不许更改表格式)。
  (四)汇总编报全县规划(4月6日至4月10日)
  县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乡镇上报的规划进行勘测审核、归类、整理,集中汇总后,根据河南省移民办公室关于印发《大中型水库后期扶持规划编制工作大纲》和《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大纲》的通知(豫移安[2011]14号)等要求,编制全县规划,报经县政府审定后,以县政府文件于2011年4月12日前上报市政府。
  四、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编制实施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规划,是贯彻执行国务院新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解决水库移民问题的一个重大历史机遇,是促进城乡协调、地区协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帮助移民脱贫致富、促进库区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是维护农村稳定、社会安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因此,各乡镇政府、街道办和有关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规划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加强对规划工作的领导,本着对国家、对移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克服困难,扎实工作,为规划项目资金的争取和项目实施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2、明确职责,搞好配合。规划工作涉及全县17个乡(镇)、街道办及县直很多职能部门。因此,各乡(镇)、街道办和有关部门一定要密切协作,全力配合,齐心协力做好规划工作。乡(镇)、街道办要抽调工作思路清、协调能力强、业务能力棒的精干人员组成规划工作小组和驻村工作组,帮助各村搞好调查规划。参与调查的同志要深入实际调查,澄清底子,查摆问题,实事求是、科学合理的做好项目规划。各职能部门要指定一名副职和一名业务骨干做好资料提供、技术服务等配合工作。县移民局要积极做好政策解答、业务指导和综合协调,并及时检查督促、指导帮助乡镇搞好规划工作。
  3、严格政策,按程序办事。“十二五”移民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政策性强,要求严格,各乡镇政府、街道办和有关部门,特别是参加调查规划的同志,一定要认真学习、全面理解、准确把握规划的政策原则、对象范围、扶持重点和方法步骤。要深入库区和安置村组调查研究,摸清情况;要坚持民主程序,尊重和维护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要认真召开村组干部、移民代表和非移民代表会议,做好政策宣传解答,认真听取移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在项目的规划上,要充分尊重移民群众的意愿,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讲究实效,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迫命令或包办代替。
  4、做好信访稳定,确保规划工作顺利进行。规划工作涉及各方面的利益调整,稳定工作至关重要。各乡(镇)政府、街道办要切实履行信访稳定责任主体的职能,搞好政策宣传和群众思想政治工作,正确引导群众合理合法表达利益诉求,积极化解矛盾,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把一切不良势头消除在萌芽状态,坚决杜绝越级或集体上访事件的发生,确保社会稳定。
  附件:
【打印正文】
分享到:
×

用户登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