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XC412927-02-2013-00035 | 发布机构: | 淅川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生效日期: | 2013-12-05 | 是否有效: | 失效 |
文 号: | null | 所属主题: | 已归档 |
淅川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淅川县2011年度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的通知
淅政办〔2011〕36号 |
为切实做好我县2011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将《淅川县2011年度地质灾害防灾预案》予以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四月六日
淅川县2011年度地质灾害防灾预案 |
为做好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2004年第394号令)、《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1998年第4号令)、《河南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河南省人民政府1999年第45号令)等有关法律法规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2011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安全第一、常抓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工作方针,以突发性地质灾害防治为重点,以群测群防为主要手段,以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社会稳定为目标,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损失,促进人与自然持续、协调发展。
二、防治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搬迁避让与工程治理相结合。
2、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因地制宜,注重实效。
3、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综合治理,分类实施。
4、坚持“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对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由相关单位或人员负责治理。
5、坚持地质灾害防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实现协调稳定发展。
三、2010年我县地质灾害发生情况
我县地质灾害以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和采空区塌陷为主,主要分布在荆紫关、寺湾、西簧、毛堂、马蹬、盛湾、大石桥、仓房等乡镇。2010年全县共有98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其中重要地质灾害点13处、危及1300多人,潜在经济损失3100万元左右。灾害特点为持续强降雨和采矿等人为活动造成,主要发生在5月至9月的强降雨期间。由于我县采取了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最大程度减轻了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有效维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2011年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
(一)地质灾害发生时段预测我县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与降水密切相关。根据我县历年的降雨以及往年地质灾害发生情况,确定我县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5月至9月,其中6月至8月为地质灾害高发期。
(二)2011年度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段
1、西簧乡穆家沟村地质灾害隐患点。预测灾害等级:大灾。该地质灾害隐患点位于西簧乡穆家沟村四组,距西簧乡政府8公里,滑坡体主要是由破碎页岩、砂砾岩组成。目前,从穆家沟村小学到村民房屋后已出现长达500米左右裂缝,滑坡体已下滑1.8米,并有继续下滑趋势,已造成部分群众房屋受到损坏形成危房。如遇强降雨将会发生重大地质灾害,直接威胁着下方19户、87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西簧乡龙岗村地质灾害隐患点。预测灾害等级:大灾。该地质灾害隐患点位于西簧乡龙岗村北峪沟组,距西簧乡政府10公里。该滑坡体主要是由破碎页岩、砂砾岩组成,且因群众依山建房时,破坏了滑坡体安息角,在重力和雨水的作用下,该滑坡体已出现长1000米、宽约1米左右裂缝,一直处于缓慢下滑状态,并有加速下滑的趋势。滑坡体的土石已与村民刘长水家的后窗持平,继续下滑将威胁到下方21户、91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3、荆紫关镇三岔村地质灾害隐患点。预测灾害等级:大灾。该滑坡体为土质滑坡体,由于上层土质与下层基岩有一定坡角,在重力和雨水的作用下,滑坡体已出现长约200米、宽约0.5至0.6米的裂缝,存在加速下滑趋势。已造成1户群众2间房屋倒塌,严重威胁下方15户、120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4、马蹬镇关防村塌陷-滑坡-泥石流。预测灾害等级:微灾-大灾。该隐患点位于马蹬镇关防村青桐沟组煤窑洼处,因石煤过度开采,山体被挖空,在长期的地质作用下,发生山体塌陷,塌陷区面积近7平方公里,并伴随长300米、宽0.3-0.7米的裂缝。如遇到暴雨或持续阴雨天气,易发生山体滑坡,直接威胁近百人生命财产安全。
5、荆紫关镇大扒村滑坡-泥石流。灾害等级:中灾-大灾。该隐患点由下扒组滑坡体及中扒组滑坡体两个滑坡体组成,长约200米、宽约0.5米,属古老滑坡体,曾先后在1960年、1970年、1981年、1992年汛期发生过四次蠕动现象。位于滑坡体下游的双河村2.5公里内范围,坡度较大,沟谷狭窄,沟内多滚石、角砾等碎石(物),一旦发生滑坡、泥石流,直接威胁滑坡体下方12户、51名村民及下游双河村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6、盛湾镇阴坡村滑坡-泥石流。灾害等级:中灾-大灾。该隐患点位于盛湾镇西南部15公里处阴坡村瓦庙河岸边,地层为沉积地层,构造疏松。由于瓦庙河岸较为陡峭,且阴坡村多数村民沿岸而居,如遇暴雨或阴雨天气极易出现地质滑坡,将直接威胁瓦庙河岸边20户、114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7、仓房镇侯家坡村林庄组滑坡-泥石流。灾害等级:中灾。该隐患点位于仓房镇东南约1.5公里处的丹江岸边林庄组,构造属第四纪红色粘土,坡度较大。如遇暴雨或阴雨天气,极易发生滑坡,直接威胁附近24户、123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8、荆紫关镇小石槽沟村滑坡-泥石流。灾害等级:中灾。该隐患点位于荆紫关镇小石槽沟村,该处地层属于白垩纪红土地层,稳定性差。如遇暴雨或阴雨天气,极易发生滑坡,直接威胁附近12户、50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9、寺湾镇大峪沟村山体滑坡。灾害等级:微灾-中灾。该滑坡体为新发现的滑坡体,由碎石、粘土等组成,东西长2000米,南北宽50米,体积约50万立方米,坡度35°,直接威胁当地16户、55名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10、寺湾镇飞虎崖裂缝-滑坡。预测灾害等级:中灾-大灾。该隐患点位于丹江河中段,寺湾镇南约0.5公里处,高约100米左右,地质特征属白垩纪砾岩、砂砾岩及第四纪覆盖物,质地松软,坡度较大,受自然因素影响,极易诱发地裂缝及地质滑坡现象。1981年曾发生过一次滑坡,2004年该处出现裂缝,裂缝长100余米、宽约10-80厘米。如遇强降雨天气,一旦滑坡,将会毁坏附近寺湾镇至湖北刘洞镇公路、造成丹江河道堵塞,危及两镇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1、大石桥乡陡岭村顾家崖组滑坡。预测灾害等级:微灾-中灾。该处地层地质构造破碎,稳定性差,加之当地百姓建房挖基时破坏了原坡地平衡点,如遇暴雨容易诱发滑坡。此处2007年7月底和8月初曾连续两次发生滑坡,造成5户房屋受损,经济损失达数十万元,但未造成人员伤亡。
12、毛堂乡党元村五组、六组滑坡-泥石流。预测灾害等级:微灾-中灾。该处隐患点坡度较大,遭遇强降雨或长时间连续性降雨天气,易出现山体滑坡,危及9户、39名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2002年曾发生滑坡致使两户房屋倒塌。
除上述12处为重点预防的地质灾害区(段)外,我县仍有不少地段存在地质灾害隐患。如省道上荆路落阳山段沿线,209国道西簧乡前湾段,209国道大石桥乡磨峪湾段及部分矿山和旅游景点等。各乡镇、街道和县国土、水利、交通、旅游等部门须引起足够重视,加强防范。
五、防治措施
(一)切实履行职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各乡镇、街道和县直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各乡镇、街道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要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切实履行属地管理职责,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专人负责,夯实目标责任,做好监测防治。县国土部门负责具体管理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县水利、气象、电力、建设、交通、旅游、卫生、民政等部门作为协作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责,搞好地质灾害防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加强险情排查。汛期前,国土资源部门要会同建设、水利、交通、旅游等相关部门和各乡镇、街道有针对性地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对查出的隐患点,要及时制定应急预案、明确防范责任,采取切实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
(三)健全各项制度。各乡镇、街道和各相关单位要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出操作性强的防灾预案;汛期期间,要严格执行汛期值班、险情巡查和灾情速报等制度和规定;各单位主要领导要保持通汛畅通。国土资源局要设置24小时值班电话,安排专人值守,并对外公布。
(四)强化群测群防体系建设。针对全县地质灾害点多面广的实际,充分发挥群测群防作用,健全监测预警网络,以地质灾害威胁对象所在地的村组干部为群测群防的主要力量,强化对险情险段的观测巡查,确保及时发现情况,及时采取防范措施,避让或化解灾害威胁。同时,要落实群测群防责任制,加强对群众的防灾教育,发放地质灾害明白卡,提高群众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县国土资源局值班电话:69251396 135******8552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