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群导航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
无障碍阅读
|
适老版

淅川县人民政府门户网

淅川县人民政府门户网

全文检索
索引号: XC412927-0202-2013-00055 发布机构: 淅川县人民政府
生效日期: 2013-12-05 废止日期: 2023-10-16
文 号: null 所属主题: 已归档

淅川县人民政府关于淅川县教育事业2008—2012年发展规划的报告

来源:淅川县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3-12-05 浏览次数: 【字体:

淅政文〔2008〕66号 

                                       


 南阳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根据宛政教督〔2007〕04号文件精神,经县政府研究,决定将淅川县教育事业2008—2012年发展规划上报,请予审阅。
附件:淅川县教育事业2008—2012年发展规划


         二○○八年五月十二日

                            


主题词:文秘工作   教育   规划   报告
抄  送:县委、县人大、县政协
淅川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8年5月12日印发
                                        (共印40份)
附:

淅川县教育事业2008—2012年发展规划

 
    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推进淅川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经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根据淅川县整体发展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
  淅川县位于豫西南边陲,豫、鄂、陕三省交界处,是一个集山区、库区、移民区、贫困区为一体的特殊县份,是丹江水库的主要淹没区和全国移民安置大县,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总面积2798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办事处),520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74万。目前,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584所,其中普通高中4所,初中30所,小学523所,特殊学校1所,职业学校2所,农村成人学校15所,公办幼儿园9所。全县在校学生144212人,全县一共有中小学专任教师7879人,其中高中、中专及幼儿教师1035人,初中2389人,小学4496人。
  二、总体目标
  紧紧围绕党的“十七大”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定的阶段性任务及淅川县十届四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使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更加合理;网络教育、素质教育的实施进入实质性阶段,全县教育发展总体水平进入全市前列;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县人口受教育年限平均达9年以上,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新增劳动力和在职人员普遍受到中等以上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各类实用人才基本满足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建立起适应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使全体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实现教育公平,培养一批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三、工作任务
  (一)教育结构
  1、学校布局及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中小学校舍改造维修长效机制,及时消除中小学新出现的危房,同时,建设一批寄宿制农村小学,实现“高中城市化”、“初中城镇化”、“小学中心化”的学校布局。解决好南水北调引发的群众迁徙、教师流动、学生随迁后的学校布局和教育资源的整合优化问题。不断完善“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落实优先发展教育战略,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使教育结构更加优化,布局更加合理,形成与全县经济发展基本适应的教育新格局和发展规模。

    2、师资结构及管理体制。到2013年,全县中小学教师分布合理,数量足够,学历层次全部达标,其中,高中有10%左右的教师达到研究生学历,初中有50% 以上的教师达到本科学历,小学有90%以上的教师达到专科学历,并涌现出一批教学、教研、学校管理方面的专家型教师和管理人才。同时,全面推行教师聘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基本实现符合我县实际的人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基础教育
  1、高中教育。县一高、二高、五高要膨胀规模,加大现代化配套设施装备力度,提高品位、引进人才,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到2013年全县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县一高力争进入省级A类示范性高中行列;县二高进入省级B类示范性高中行列;县五高力争进入市级A类示范性高中行列。高招全县升入重点大学人数超过南阳市平均水平,本科以上人数位居南阳市前列。
  2、初中教育。将城区县二初中迁建至北城区,达到25轨75班规模;扩建一初中寄宿部,满足城市发展需要。到2013年,全县有一批布局合理、管理规范、质量较高,在本市有一定影响的示范性学校,初中教育办学水平居全市前列。
  3、小学教育。改、扩建原一小、郑湾小学、狮子路小学、上张沟小学,使城区小学达到7所,并实现统一管理,教师统一调配,生源统一划分,优化教育资源,方便学生入学,切实解决好城区学生及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近入学问题。到2013年,全县基本取消下伸点,农村寄宿制学校全部投入使用,实现小学中心化教育;各乡(镇)要创建一批标准化的特色学校,全县力创几所全国、全省名校。
  4、“两基”工作。巩固“两基”成果,提高质量,全县适龄儿童实现就近入学,小学入学率达到100%,初中阶段入学率达到100%,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率、15─17周岁完成率、15周岁文盲率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逐步化解“普九”债务。
  5、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全县基本实现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软件在全县所有中小学得到普及和应用,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加快教育均衡发展步伐。
  (三)成人职业教育
  1、进修学校对全县中小学校长和专任教师进行综合素质培训和继续教育,组织广大教师进行高学历培训,办学质量居全市同类学校前列。
  2、成人学校阵地建设继续加强,并全部达到省定一类标准,有3-5所达省级示范成人学校标准;在健全培训网络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岗位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对村组干部的培训面达80%以上,对农民的培训面达30%以上,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规定以内,使成人教育成为培训农村劳动力的主渠道。
  3、职业教育以南阳信息工程学校为龙头,以淅川县电子中等职业学校发展为动力,以各乡镇成人学校为依托,以就业为导向,根据经济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创新办学思路,不断调整专业课结构,改革培养模式、学制、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相关专业,职业教育招生人数大幅度增加,基本形成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规模大体相当的发展格局。启动职业教育实验培训基地建设。加快“双师型”教师培训力度。大力实施“职教兴农兴工”工程,强化农科教结合,每年完成300人以上下岗职工培训,7000名农民工培训,1500名教师岗位培训任务。职业教育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达30%以上, 努力将南阳信息工程学校办成国家重点职业技术学校。
  (四)学前教育、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
  学前教育、幼儿教育基本普及,各乡镇有1—2所以上中心幼儿园, 村级应有幼儿园或幼教班,实现学前教育、幼儿教育城乡
  体化,学前教育受教育率达到60%。特殊教育普及率达到90%以上,不断提高办学水平。
  (五)民生工作
  认真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两免一补”政策严格高中招收择校生的“三限”政策,进一步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健全和完善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建立长效机制,及时发放职业学校学生助学金,落实高中贫困学生的资助政策和大学贫困生的帮扶政策,彻底解决上学难问题。
  (六民办教育
  积极发展民办教育,使民办学校数量有较大幅度增加,民办教育在校生占全县各类在校生人数力争达到6%左右。
  (七)党建工作
  教育系统党的建设、教育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成效显著。学校德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师生的道德风尚明显提高,精神风貌显著改变,全县力创3所省级文明学校,15所市级文明学校,100所县级文明学校。县教体局成为“省级文明单位”。
  (八)督导工作
  完善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建立有效的督导工作机制,有效的落实督政督学工作。
  四、主要措施
  (一)明确责任,健全机制,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1、完善义务教育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政府依法保证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县财政教育经费支出比例每年增加1.5个百分点。做到财政预算优先安排教育经费。县乡两级财政要积极采取措施作出合理规划,2013年前全部消除“两基”欠款债务。
  2、建立健全中小学校职工工资发放和中小学公用经费及校舍维修改造保障机制,严格按照国家现行工资标准发放中小学教师工资,教师津补贴发放不低于当地公务员水平。中小学公用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足额划拨中小学使用。
  3、乡镇政府对本辖区内的初中的校舍、食品、消防及师生人身安全等工作负责,乡镇长是第一责任人;村委会对村内小学的安全工作负责,村委会主任是第一责任人。乡镇、村对新建、扩建校舍所需的土地,应按有关规定划拨;乡镇、村负有维护学校治安、安全和动员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的责任,并动员群众以义务劳动、自愿捐助等形式支持中小学校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
  4、建立健全中小学校收费的监管机制,规范中小学校收费行为。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名义向学生收取规定项目以外的费用或擅自提高收费标准。各级政府及任何部门、单位、个人,均不得要求学校在省定收费项目之外为其代收任何费用,不得违反规定向学校乱集资、乱摊派。要规范各部门对中小学校的检查行为,维护学校的教学秩序。各部门对中小学校的检查应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由纠风办和教育部门牵头,统一进行。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准擅自对中小学进行检查、处罚,违者要严肃查处。
  5、建立健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制度,保障适龄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县财政设立“贫困家庭子女就学帮扶资金专户”,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享受“两免一补”;形成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生活补助机制,对考入国家承认学历的本专科院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一次性补助。
  进一步落实对捐资助学者的奖励政策。对纳税人通过非盈利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向义务教育的捐赠,在其应纳税所得额中全额扣除。鼓励“希望工程”、“春蕾计划”、教育基金会等继续做好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的工作。县、乡镇政府对捐资助学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二)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 、深化办学体制改革。继续完善“以县为主”管理的体制,加大对教育经费、教师管理和校长任免的统筹权;依法履行好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聘评、培养培训、调配交流、档案管理和考核奖惩等管理职能,逐步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全面提高教师管理水平。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非义务教育学校,真正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参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2、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科研,努力提高各级各类教育办学水平。继续坚持“质量中心”的指导思想,大力改革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办法,优化教学结构,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实验,深化教学改革,倡导“成功教育”、“和谐教育”“研究性教育”等教育教学模式,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要继续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强化农科教结合,实行“三教”统筹。职业学校要结合农村支柱产业和富裕劳动力转移,增强专业针对性,切实加强实践性教学,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3、抓好体育、美育、健康教育及劳动技术教育。进一步强化体育、艺术、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各中小学要按照教学计划开足课程,不得随意停止或挤占。学校要解决好师资问题和必要的设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继续抓好健康教育,做好各种疾病的预防工作,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4、南阳信息工程学校要实行多样、灵活、开放的办学模式,把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相结合,加强实践教学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要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实行灵活的教学和学籍管理,积极推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方便学生利用工学交错、半工半读、城乡分段和职前职后分段完成学业。
  鼓励和支持民办教育。遵循“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据管理”的方针,大力发展民办教育。要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富裕的教育资源发展幼儿教育,鼓励社会力量以各种方式举办高中阶段和职业教育。在3—5年内基本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和民办学校优势互补、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格局。
  (三)加大人才培养工程工作力度,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和教师队伍素质
  1、进一步强化师德建设。继续认真组织学习《教师法》等法律法规,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深入开展“五个一”和“扬师德、讲奉献、铸师魂”活动,不断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广开宣传渠道,在全县掀起师德宣传的高潮,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地把全县的“教育教学能手、师德建设标兵”宣传出去,让更多的群众了解教师工作,支持教育事业,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坚持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对违反教师职业道德并造成恶劣影响的,一经查实,终止聘用合用。
  2、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引入竞争机制,调动教师的内在积极性,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以人为本”,完善用人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建立“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的优胜劣汰竞争机制。实行乡镇中心学校校长、各中小学校长末位淘汰制;学校中层干部实行竞聘上岗;教师实行全员聘任,实行结构工资制。精简学校内部的管理机构,逐步提高师生比例。
  3、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教坛新秀工程”和“双十佳工程”,按照“思想作风正、师德修养好、业务素质精”的基本要求,统筹规划、周密组织、认真培养、严格管理,努力打造和培养一批名校长、名教师。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在全市、全省树立淅川县教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提升全县教育的地位。逐步构建多层次培训的运行机制,做好岗位培训、学历进修等工作,注重教师的全员培训,探索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相衔接的新型培养模式。启动实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提高教师素质。进一步健全机关干部的学习、考核评价机制,加大后勤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轮岗交流力度,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四)继续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动教育现代化快速发展
  坚持“建网、建队、建库”协调发展的原则,继续做好校际间光纤线路连接,不断完善淅川教育网络建设,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实施信息入班、入户工程,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支持“班班通”和农村学校校园网建设。加强信息技术培训工作,不断提高网络使用率。以信息技术专业人员为主,网络管理员和计算机教师为基础,加大各层次教师信息技术和应用能力的培训力度,达到一般教师会使 用,网管教师善管理的水平,不断提高计算机使用率,使 50岁以下的教师利用微机上课率城区达90 %、农村达60%以上。加强信息技术教研指导,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与评价模式。
  (五)加强领导,努力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
  1、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委、政府的认识,明确发展教育的责任,切实把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教育工作责任制,把教育状况作为衡量各乡镇政府主要领导任期内政绩的重要指标,列入年度考核、提拔任用、表彰奖励的主要内容。激励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为教育和教师办实事、办好事的热情和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成为教育部门和校长的坚强后盾。
  2、继续加大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统筹协调和管理力度。继续推进基础教育体制、结构、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考试评价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全面推行新课程,切实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家庭的经济负担,落实好对家庭贫困学生的资助和扶持政策,保障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和权利的均等。
  3、加大依法治教的力度,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要依法强化政府办教育的行为,认真落实《义务教育法》和第四次全教会精神,把工作的着力点继续放在“两基”巩固提高上,夯实教育发展的根基;依法行政,保障学校师生的合法权益;大力整治学校及周边环境,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4、加强教育督导,建立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进一步完善教育督导机构,充实督导队伍,切实加强督政、督学工作。继续实行县、乡镇政府向同级人大汇报教育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制度,并将其作为考核主要领导政绩的重要内容。县委、政府每年对各乡镇政府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对工作不力、完不成目标任务,并连续两年处于后三位的班子实行黄牌警告,连续三年为末尾的校长给予组织处理。

【打印正文】
分享到:
×

用户登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