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很冷,水很烫,虽酷飒,却危险,别盲从‼️

来源:央视新闻 应急管理部宣传教育中心 中国旅游报 发布时间:2025-01-07 16:56:07 浏览次数: 【字体:

最近

冰雪旅游火热

很多游客爱在雪地里“整活儿”

拍摄出心心念念的

泼水成冰”打卡照片


图片

中国旅游报记者陈晨 摄


但……实际上

“泼水成冰”不仅容易“翻车”

还有可能让你直达急诊😖😖



图片
图片
“泼水成冰”什么原理?

图片


实际上,“泼水成冰”中的结冰并不是水结冰,而是水形成水蒸气之后,水蒸气在极端寒冷空气里凝结成水滴或者凝华成小冰晶,这与北方隆冬天气里形成的大雾现象类似,也是空气中有大量的小冰晶,因为冰晶颗粒非常小,一般是在几个微米到几百微米之间,所以看起来是雾的效果。 


想要达到“泼水成冰”需要两个条件

一个是气温达到-40℃以下。理论上讲,过冷水滴瞬间成冰的临界温度是-40℃以下。当气温高于-40℃时,还不足以实现“泼水成冰”,被泼出去的水滴只是外层迅速结冰,内部仍是水。

但当气温不能达到-40℃以下,如果有大风相助,能迅速带走水蒸气中的热量时,“泼水成冰”也有可能实现。另外,有时虽然不能瞬间将水蒸气凝华为冰晶,但形成的水蒸气也有“泼水成冰”的视觉效果。


图片

张春华 摄


另一个条件是准备一杯90℃以上的热水。是的,热水真的比冷水更容易结冰,因为热水与空气的巨大温差是实现“泼水成冰”的关键。

此外,“泼水成冰”其实和水汽颗粒大小也有着密切的关系,颗粒越小接触面积越大,结冰就越快,形成的“泼水成冰”现象越美。所以,泼水姿势也很重要!


图片
如何正确“泼水成冰”?

最优姿势是将开口的瓶子放在膝盖下面一点,将手臂伸直,然后用力往上甩,形成一个圆弧。在安全的前提下能跳起来甩,效果会更好。


 


不过,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泼水成冰”是有风险的,如果没有把握请不要轻易尝试。周遭若有小朋友的话,一定要远离小朋友,谨防烫伤。


烫伤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接触时的最高温度和接触时间。所以记住这两点:


脱离热源

迅速降温


图片


🔊再次提醒👇

体验“泼水成冰”时

务必小烫伤、安全第一



终审:付晚霞(旅游发展中心)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