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争创教育强县 办人民满意教育
“淅川的经验很全面、很系统,成效显著。说明县委、县政府对教育工作高度重视、用心研究,从长计议、全面投入,标本兼治、软硬结合。请各县区党委、政府认真研究学习借鉴。”面对淅川在教育发展中取得的显著成效,南阳市市长霍好胜作如上批示。
2017年,淅川教育捷报频传。继5月份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县创建工作顺利通过省级评估验收后,高招成绩再传喜讯。“一本进线852人,同比实现翻番,全市理科状元花落淅川,高分层创历史新高,6名学生有望被清华、北大录取,成绩辉煌,可喜可贺!其中县一高一本进线747人,同比净增334人;理科600分以上62人,文科580分以上15人。县二高一本进线77人,同比净增49人;本科进线853人,进线率近80%,同比净增223人……县委、县政府特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淅川县委、县政府的贺信更让全县教育工作者倍感欣慰、备受鼓舞。
好成绩来之不易!深入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争创教育强县,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淅川县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德育治魂、从严治校、勤奋治学、严谨治教,全县教育呈现出了持续突破的强劲发展态势。先后被评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县、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等,义务教育质量评估稳居南阳市第一方阵,高招成绩连续10年稳居南阳市各县前三名,连年被市政府授予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县并记功嘉奖。
瞄准高位均衡 突显全面优质
“建设水清民富县强新淅川,人才是关键,教育是基础。我们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聚力加快教育事业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上任伊始,县委书记卢捍卫就把发展教育列为淅川的“一号民生工程”。
强化组织保障,成了以县长杨红忠为组长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县副处级以上领导及县直单位主要领导联系学校制度,及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强化政策保障,先后出台了《淅川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投资发展教育的若干意见》《淅川县教师管理暂行办法》等系列文件,完成了教育优先发展的顶层设计。简化规划、用地、建设等环节审批手续,为扩建提升,建设标准化学校开通绿色通道。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移民大县,淅川集山区、库区于一体。“在因服务移民迁安、保护水质等大局工作出现经济下行、财政总量锐减的前提下,我们仍把教育支出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淅川县县长杨红忠说。与此同时,足额征收教育附加费,专款专用,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特别是近三年来,教育经费投入分别达7.1亿元、7.22亿元、7.6亿元。每年都确定一批教育重点项目并纳入“民生实事”予以专班推进,每年都大张旗鼓地表彰和奖励一批教育先进集体和个人。重视教育、支持教育、发展教育已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
对照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淅川县对11个库区乡镇学校重新规划布局,高标准复建移民学校52所、改扩建乡镇寄宿制学校11所。2014年以来,为改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办学条件,该县想方设法筹措建设资金,先后征收学校建设用地1959亩,新建和改扩建校舍29.8万平方米、运动场地32.6万平方米、围墙12万米,新增绿化面积12.69万平方米,全县152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率达到了100%。
为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水平,该县累计投入资金2.49亿元,按标准配备了体音美器材、图书仪器、计算机等教学设备,使农村孩子享受到了更加优质、更为公平的教育。为进一步拓展城区义务教育发展空间,投资8000万元建成了思源学校,投资3.5亿元的新五高项目一期工程已经开工,投资8亿元的省级示范性高中项目已开工建设。仅此3所学校,即可新增义务教育学位9800个。
为吸引社会力量办学,该县采取划拨建设用地、设立民办教育发展基金、选派公办教师支教等办法,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义务教育学校。目前,福森集团投资1.2亿元新建的九年一贯制福森志远学校,2015年秋季已建成投用;珠海安得佳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的德威国际淅川书院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
据统计,三年来,全县共投入资金21.96亿元;新征土地1959亩,新建、改扩建校舍29.8万平方米、运动场地32.6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12.69万平方米,学校教育及装备国家和省级标准、“班班通”覆盖率达到了100%。
如今,无论是偏远的山区,还是丹江库区,最美的建筑是学校。在红旗飘扬的地方,一座座楼房拔地而起,一所所学校展露新颜,一张张笑脸阳光灿烂。
德育教育先行 助力全面跨越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校教育,德育为先。近年来,该县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首要目标,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持续用力,渐次推进,助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跨越。
“为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我们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两弘扬一争做’(弘扬移民精神、弘扬好家风家训,争做最美淅川人)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好家风家训进校园、进课堂,广泛开展‘最美教师’、‘美德少年’等评选活动。”淅川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县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梁玉振说。
牢记重托、不辱使命,淅川县教体局高层部署,精心安排,成立德育专班,建立德育中心,召开动员大会,编撰县本教材,评选德育标兵,完善制度体系,出台《淅川县教育体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县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学校德育工作“十个一”工程》等一系列规范性、指导性、促进性文件。
春风送来四月雨,德育花开遍地春。在淅川,青少年德育唱响了教育主旋律,奏响了文明最强音。
——以教学为主线,实现课堂育人。各学校要求大力提升教师师德修养,充分发掘各学科蕴含的德育资源,有意识地把德育内容渗透在日常教学中。马蹬镇一小要求语文、品德、历史、地理等学科教师备课时,必须有德育目标,明确德育时机。县一初中、县二小等学校还适时上法制课、心理健康课,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县一小、县五小等学校通过诵读国学经典,让学生传承文化,正德养身,涵养人格,奠基人生。
——以制度引领,实现管理育人。德育工作不等于宣传说教,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才是德育工作的重心和关键。县一高、县二高、县五高和上集镇各中小学校,始终坚持从学生的学习、文明、礼貌、卫生、安全、纪律等最基本的行为习惯入手,建章立制,明确标准,精细考评,将养成教育抓细、抓实、抓常、抓到位,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德育之路。
——以文化为外形,实现环境育人。县四小、县六小、荆紫关镇初中、九重镇一中、毛堂乡初中、盛湾镇小等学校,校园文化犹如春天的花朵,竞相争艳。在这里,赏心悦目的物质文化,浸润心田的精神文化,共同构成了文明高雅、温馨和谐的书香校园,成为滋养学生心灵的沃土。
——以体验为重点,实现活动育人。远足活动、德育夏令营、冬令营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使广大中小学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健全了人格,增强了生活本领,又提高了道德认知,锻炼了意志品质,培养了良好的行为习惯。盛湾镇各中小学校充分利用本土德育资源,组织学生到鱼关村参观移民民俗馆,让学生关注乡土乡情,感知移民精神,培养家国情怀,激发爱国之情。
——以共育为手段,实现家校育人。各学校通过建立完善的家访制度,成立家长委员会,举办校园开放日等,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格局,凝集育人合力,形成齐抓共管局面。县一高在抓养成促习惯、抓典型促师德的基础上,以成长记录册为抓手,通过学生填写成长心得、分包导师及家长评价指导,共促学生成长。
深入持久的德育建设,在潜移默化中内化成了淅川人的自觉行动。2016年,淅川县评选出祝成海、王国珍、薛延波、张国印、赵琢花、李长敏、尚士忠、武花巧、郭富华、孙莉等“十大师德标兵”,并拿出700多万元重奖教育教学有功的集体和个人。
一个个闪耀着道德光辉的名字,汇聚榜样力量,树立价值标杆,引领道德风尚,凝聚向上力量。眼下的淅川,青少年德育工作已经实现了教师、课时、教材、教案、督查的“五固定”,广大青少年明德知礼、勤勉上进,一大批“文明之星”、“诚信之星”、“孝老之星”不断涌现。
深化课程改革 促进全面发展
“感谢王建刚校长和老师们,是他们让我懂得‘知识改变命运,奋斗成就梦想’的意义!”在淅川县一高采访,来自该校的南阳市理科状元罗梦龙说。
市高考状元花落淅川并非偶然。为进一步提高该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内涵发展,提高学校办学品位,淅川县教体局结合该县教育实际情况,在全县范围内实施课改带动、培训拉动、教研联动、常规推动、质监促动的“五轮驱动”机制,加快实现教学质量跨越发展。
课改带动,引领质量提升。“导学互动”课堂模式是该县自主构建的教学改革新模式,实施八年来,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并成为河南教育名片。为使所有学科所有教师熟练掌握该教学模式,该县积极搭建课改平台,制定活动计划,每年举办一次校长课改论坛,举行一次校长课改技能大比武,组织一次课改走教活动,开展一次优质课竞赛活动,组织一次连片教研活动。对课改推进情况加大督查力度,增加检查频次,采取定期检查、蹲点驻守、大型观摩、明察暗访等方法,促使学校课改行动不留空当。
培训拉动,助推质量提升。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师职业操守的疲倦以及教师学科知识的陈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和师德师风的建设。为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该县建立健全全员培训机制。充分利用“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和北京市朝阳区对口协作等机遇,大力实施研训一体化培训、校本培训、课堂教学跟踪培训等活动,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在职学习培训。目前,全县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高学历教师和中级以上职称教师占比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
教研联动,共促质量提升。发挥教研的先导作用,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教育教学发展至关重要。为确保教研成果落到实处,该县通过开展网络教研和各种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为老师搭建成长平台。借助教学教研“手拉手”等活动,该县还引导1000多名优秀教师有序做好轮岗交流,参加跨乡镇“课改走教活动”,推动了全县教学质量的同步提高。
常规推动,助力质量提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细化教学常规管理是关键。该县细化教学管理制度,强化教学常规的过程管理。同时,强化领导责任意识,坚持校长和班子成员带课、听课、评课,学校领导要对全校教师开展全覆盖听课和教学业务指导。
质监促动,加快质量提升。该县建立了公平规范的教学质量监测制度。坚持以考促教,建立教学质量表彰激励制度,对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实行奖励。将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质量与教师考评挂钩,将教师考评与教师评优评先、职务聘任、职称晋升、绩效工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考评的激励作用,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另外,该县还建立了完善的教师补充机制,不断充实“新鲜血液”。2014年以来,该县通过特岗、绿色通道、面向社会公开选招等渠道,持续补充中小学教师1100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817人,重点分配到农村和薄弱学校任教,有力地缓解了全县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结构老化等问题。
“教育兴则淅川兴,教育强则淅川强。我们将加倍努力,负重拼搏,聚焦重点,谋划突破,再创新佳绩,再展新形象,再铸新辉煌,为建设水清民富县强新淅川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采访结束,淅川县教体局局长李晓辉激情满满地说。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