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浪潮头立扬帆风正劲 全面深化改革的“淅川样本”
(原标题:破浪潮头立 扬帆风正劲 ——全面深化改革的“淅川样本”)
随着淅川县改革全面推进,丹江口水库库区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好 王洪连摄
这是一块古老而美丽的土地。商圣故里,楚国始都,先祖们披荆斩棘,筚路蓝缕。八百里丹江纵贯全境,山明水秀,风光无限。
这是一块充满生机的土地。工地上塔吊林立,机声隆隆;田野里硕果累累,瓜果飘香;广场上人头攒动,繁荣和谐。
这是一块日新月异的土地。淅川儿女锐意改革,阔步前行,正精心描绘着和谐幸福的民生画卷,奋力书写着水清民富县强的壮美篇章。
顶层设计 绘就改革“路线图”
淅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在举世瞩目的移民大搬迁中,16.5万淅川人民泪别故土,舍家抛业,铸就了“忠诚担当、大爱报国”的移民精神。
后移民时代,淅川县进入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调结构转方式、保增长惠民生、保水质护运行、育产业促脱贫,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各种矛盾和挑战……
一项项工作摆在面前,一道道考题需要破解。
关键时期,必有关键之举;蹄疾步稳,方能谋深致远。
新一届淅川县委、县政府观大局、察大势、谋大事,始终牢牢把握正确方向,驾驭和引领着淅川全面深化改革的航船破浪前行。
“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关键重点,着力打造特色,使改革更加精准地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更好造福群众,推动淅川持续健康发展。”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对全县改革工作发出了总动员。
淅川县委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拉开了全县全面深化改革大幕。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审议重大改革方案,安排部署改革工作。对重点改革任务、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列出任务清单,明确时限要求,建立专班台账,夯实工作责任,构建起衔接有序、层层落实的改革工作机制,形成整体联动的改革合力。不断完善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深改办、各专项小组三层推进机制,建立健全县级领导领衔、挂账督办销号、绩效考核评价等制度,有效促进了全县改革向纵深推进。
淅川决策层挺立潮头,高瞻远瞩:以水质保护、绿色发展为主线,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为载体,强力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工业强县、创新活县”四大战略,突出抓好生态农业、旅游开发、工业经济、城乡建设、脱贫攻坚五项重点,奋力建设水清民富县强新淅川。
顶层设计犹如航标,渠首大地激荡着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
精准发力 改革按下“快进键”
近年来,淅川县委、县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出重拳,下猛药,除顽疾,革陋习,改革之广度力度深度都前所未有。改革从点到面,由浅入深,以劈波斩浪之势向前行进。
——“放管服”改革成效明显。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全县行政审批事项由2015年的216项减少到2017年的150项,两年取消66项。“三证合一”改革全面启动,以“减证”促“简政”,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施重大项目联审联批和“最多跑一次”便民服务改革,实现由“多窗跑”变“一窗跑”,真正实现“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今年7月份,国务院研究室调研组深入淅川县,对“放管服”改革进行专题调研,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形成专题报告,得到国务院领导批示。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在南阳市率先启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离任审计试点,探索建立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终身责任追究制度。积极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创新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机制,将护水清漂、城区保洁、内河清淤、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全部推向市场,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全面实行“河长制”,层层落实县、乡、村、组四级水污染防治责任,努力实现全流域“河长治”。淅川县在渠首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基础上,又被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今年,中科院丹江水库流域生态试验站落户淅川。天蓝地绿,水清民富,淅川用务实担当,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稳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加快发展机械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两大主导产业,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两大战略新型产业,改造提升冶金、化工、轻工三大传统产业,淘汰取缔冶炼和电解铝落后过剩产能,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成为全省产业集聚的典型,淅川产业集聚区在去年被评为二星级产业集聚区的基础上,今年又被评为全省十先产业集聚区。
——农村改革激发活力。坚持以有机农业为发展方向,出台扶持有机农业发展的意见和办法,积极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有序流转,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基本完成。全县有机农产品生产面积、认证数量均居南阳市前列,跻身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国家首批有机产品认证扶贫试点单位。借助对口协作平台,一大批优质农产品进军北京市场。目前,销售网络已覆盖北京市500个社区,“渠首”品牌叫响京城。
——金融改革助力发展。大胆创新融资方式,积极探索银政企合作新模式,通过“助保贷”“银团贷+封闭运行”“金土地确权贷”等模式,发挥乘数效应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向中小企业。今年以来,淅川县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增量、增幅均居全市前列,有效破解了企业融资难问题。
——教育改革大刀阔斧。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推进德育教育,开启教育改革的“淅川模式”。一所所学校,沐浴德育之光,一张张笑脸阳光灿烂,教师、学生、家庭同心合力,筑就起“精神高地”。高招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一本上线852人,比去年净增405人,增幅达90%以上,一本增长率居全省县级高中第一名。南阳市理科状元花落淅川,5名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淅川一高被清华大学授予生源基地称号。
——脱贫攻坚改革全省领先。探索实施贫困群众慢性病医疗救助试点工作,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疗扶贫赢得社会好评。9月12日晚,央视《焦点访谈》栏目对淅川县开展“医疗救助工程”进行专题报道。巧打“组合拳”,把易地搬迁扶贫与生态旅游、企业解困、房地产去库存、移民村提升完善相结合,实现一举多赢。在每个村镇安置点都配套有产业园,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业,产业脱贫创新举措和易地扶贫搬迁的“淅川模式”广受好评,成为全省亮点,河南省易地扶贫搬迁和产业扶贫现场会在淅川召开。
——信访制度改革深得民心。在全市率先开通“民生热线”,创新性地将民生事项办理纳入县纪委直接监督事项,建立和推动干部接访下访走访常态化工作机制。由政府出资购买服务,探索引入律师、退休法官和心理咨询师等第三方力量服务信访工作,依法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今年7月份,省信访局网站总结推广淅川经验。
——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稳步前行。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特别是把家风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抓手,深入开展“两弘扬一争做”教育实践活动,倡导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弘扬移民精神、弘扬好家风家训,争做“最美淅川人”。在各村(社区)开展清理村级财务、清理惠农资金项目、清理不合格党员、深化党务政务财务公开专项活动,着力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组织建设,净化政治生态,打造坚强战斗堡垒,为党的机体注入了生机活力。
站在时间节点上回望:淅川蹄疾步稳,克难攻坚,振兴经济;增进福祉,改善民生,齐奔小康;动真碰硬,革故鼎新,从严治党……一个个壁垒被打破,一项项难题被解决。蓦然回首,轻舟已过万重山。
着眼惠民 增强群众“获得感”
“改革为了人民,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思路、制定举措、推进落实,让改革红利惠及人民。”淅川县县长杨红忠的话言犹在耳。
淅川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精准地清除阻碍创新发展的“堵点”、直击百姓生活“痛点”和监管服务的“盲点”,增加民生幸福,彰显改革温情底色。一项项掷地有声的举措,一件件温暖人心的实事,使人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绿色发展足迹,为生态文明建设做下最好注脚。发展软籽石榴、薄壳核桃、金银花等高效生态农业20多万亩,6万多群众在家门口端上了“绿饭碗”,山顶戴帽子、山腰挣票子、山下饱肚子的立体生态格局已经显现。丹江水清澈碧透,常年保持二类水标准,可直接饮用。
城市变靓,增了颜值,添了气质。“基础设施建设年”和“城市形象提升年”的开展,规划展示馆、城市文化综合体、思源学校等一大批公益性项目先后启动。水通了,路畅了,街宽了,岸绿了,景美了,一个滨湖水城、生态绿城、宜居山城正指日可待。
社会民生领域改革架起了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连心桥”。信访制度改革,增加了信访工作的透明度,缓解理顺了群众情绪,变群众跑腿为干部跑腿,有效解决了上访群众“没处跑”“无序跑”“多次跑”等问题。“医保救助工程”的实施,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及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难题,补齐了民生短板,织密了社会保障网,老百姓看病更方便、更实惠。简政放权,优化服务,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推进,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办理业务成为现实。“银团贷”“金土地确权贷”等改革创新举措推行后,有效破解了企业融资难问题,一大批企业走出困境,迎来新生。
倡树新风,弘扬正气,党风民风政风持续好转。“两弘扬一争做”活动的开展,犹如一场细雨,无声地滋润了渠首大地,催生了向上动力,激励全县干群奋勇争先。500多名志愿者加入“爱心联盟”“最美家庭”“最美教师”“最美公仆”等一个个先进典型,奏响了崇德向善的乐章。
改革开辟新天地。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先进县、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一项项殊荣,无不见证着淅川改革工作取得的喜人成就,昭示着淅川的美好明天。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淅川正以更大的魄力、更强的举措,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以坐不住、慢不得、等不起的紧迫感、责任感,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上昂扬奋进、砥砺前行。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