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关闭导航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今日淅川>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石漠化荒山绿起来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发布时间:2017-11-14 15:00:30 浏览次数: 【字体:

  近年来,经过不懈地植树造林,淅川的石漠化荒山渐渐绿了起来。图为新栽上的柏树苗。

  本报记者 夏先清摄

  从河南省淅川县大石桥乡沿丹江口水库一路向北,只见碧波荡漾、青山逶迤,一株株松柏铺排至山顶,在黑石缝中挺拔屹立,绿意盎然。而在以前,这里曾是荒山一片,石漠化严重。

  “石漠化荒坡土地退化、贮水能力差、岩层漏水性强,由此引起缺水干旱,水土流失严重,陷入山穷、水枯、林衰、土瘦的恶性循环。”淅川县林业局局长武建宏说,淅川石漠化土地面积达125万亩,其中,55万亩为重度石漠化区域。

  如何让石漠化荒山绿起来?在石头山上栽树,咋栽?能活吗?

  “能!关键要有土、有水。”大石桥乡护林员石俊侠说,从2013年起,他和5位同事开始在这片石头山上造林。没有土,他们组织群众肩挑人抬,一袋土一袋土往山上搬运;没有水,他们在山上用石头围堰,铺上塑料布,分级提灌……

  石漠化荒山水源涵养能力差,为了增加土壤的储水能力,石俊侠发明了“酒瓶滴灌”浇水法,即为每一棵树浇透后,把一个装满水的酒瓶倒插在树根旁的土壤里,让水慢慢渗入地下。“一来保墒抗旱,二来通过瓶内水位就能判断树苗是否渴了。”石俊侠说。4年来,他承包了5000亩石漠化荒山,绿化了6个山头。

  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担负着一库清水永续北送的历史重任。“丹江水清不清,关键看淅川的山绿不绿。”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说,为了绿化荒山,涵养水源,该县创新造林机制,采取市场化运作、合同化造林模式,与企业和造林大户签订造林合同,按成活率兑付造林资金,大大提高了造林成活率。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淅川实行合同化造林治理荒山53.2万亩,封山育林21万亩,森林覆盖率由8年前的32.8%增加到现在的45.3%。

  “三分栽种,七分管护。”护林员翁建民说,他每天都要巡山,看看有没有盗树的、砍柴的,有没有火情隐患。

  造一片、护一片,林子才能活一片、绿一片,丹江水才能清一点、甜一点。在淅川,像翁建民一样的400多名专业护林员深知这个道理。毛堂乡护林员总队长靳建成一年中有300多天都在山上和林中度过;马蹬镇山南片护林队长胡道法已经64岁,一年四季都在林区巡逻,一干就是40年;荆紫关林场护林员李学绪和同伴们用10年时间,硬是把一个濒临报废的林场变得郁郁葱葱,保住了丹江口水库边4万余亩、绵延150公里的林带。

  造林专业队和护林员们的带动激发了当地百姓植绿、爱绿、护绿热情,越来越多的人主动投入到植树播绿的行列,染绿了渠首,改善了水质。丹江口水库水质最新检测评价结果显示,库区水体均达到Ⅱ类水质及以上标准,完全符合调水要求。

(责任编辑:王惠绵)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