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关闭导航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今日淅川>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淅川 10万农民端上“绿饭碗”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发布时间:2018-01-02 10:09:30 浏览次数: 【字体:
     2017年12月27日,在淅川县香花镇黑鱼沟村,一块块光伏发电板熠熠生辉,平煤集团投资2000万元在淅川无偿援建的最后一个村级发电站竣工移交,标志着淅川县9兆瓦易地搬迁光伏扶贫工程全部建成并网发电。至此,该县易地搬迁光伏扶贫项目总装机容量达到南阳市第一、河南省第二。
  
  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受南水北调和移民搬迁影响,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近年来,我们把‘水质保护’和‘脱贫攻坚’两大责任一肩扛,立足水源地县情,把精准扶贫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按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发展、规模化经营的思路,大力发展短、中、长三线产业。”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介绍,短线重点发展食用菌、蔬菜、光伏产业等短平快项目,确保当期脱贫;中线重点发展软籽石榴、薄壳核桃等经济林果,巩固脱贫成果;长线发展生态旅游,保证持续稳定脱贫。
  
  靠水吃水,靠山吃山。在淅川县老城镇叶沟村的山岭上,一个个深沟大穴规整排开,附近村民正忙着种杏李树。“1万亩杏李很快就可以种完,三年后挂果能带动700余贫困户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老城镇党委书记翟成敬说。
  
  而与老城镇一水之隔的马蹬镇向阳村,“造林明星”石廷乐正领着他的造林队栽植西府海棠。“现在有70多人跟着我一起造林,从2009年到现在,我们已经绿化了十多个山头。”石廷乐说。在淅川县,像石廷乐这样,参与到各类项目造林、森林抚育等林业项目的贫困农民有2000多人,每年户均劳务增收5000元以上。
  
  对于村内土壤贫瘠、位置偏远、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黑鱼沟村来说,光伏项目则是实现脱贫的首选。黑鱼沟村党支部书记李宏伟说:“我们村共有265户1167人,发展产业没有优势,现在300千瓦光伏电站建成,晒晒太阳就能挣钱了。”
  
  目前,全县短、中、长产业发展态势良好,67家企业入驻淅川投资软籽石榴、薄壳核桃、金银花等生态农业,30余万亩荒山披上绿装,2016年全县实现林业产值14.2亿元。与此同时,“光伏下乡”扶贫工程的实施,使全年预计发电量超6000万度,电费收入约6000万元。如今,全县贫困户70%以上的收入来自光伏发电、生态林果等绿色产业,10万渠首农民端上“绿饭碗”,吃上“生态饭”。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