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关闭导航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今日淅川>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水到渠成共发展”网络主题活动在淅川县九重镇渠首广场启动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5-30 15:17:30 浏览次数: 【字体:

 
  5月28日上午,由中央网信办传播局、原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综合司、建设管理司联合主办,河南网信办、河北网信办、天津网信办、北京网信办、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承办的“水到渠成共发展”网络主题活动在淅川县九重镇渠首广场启动。
 
  来自人民网、新华网、千龙网、北青网、腾讯、搜狐、《中国水利报》、《中国南水北调报》、河南日报、河南广播电视台等60余家中央、省市媒体和商业网站、行业媒体采访团齐聚淅川,感受一渠清水带来的勃勃生机,聚焦淅川水质保护、绿色发展。
 

 
  中央网信办传播局巡视员兼副局长谢登科,原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综合司司长耿六成、副司长杜丙照,原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建管司副司长马黔,原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党组副书记刘杰,河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苏长青,河南省委网信办主任郭岩松、副主任蔡新民,河南省南水北调办副主任贺国营,南阳市委副书记王智慧,南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富治,南阳市委常委、副市长孙昊哲,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等出席活动启动仪式。启动仪式由郭岩松主持。
 
  中央网信办传播局、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综合司、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委网信办、河南省南水北调办、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河南分局和渠首分局等各有关单位相关处室负责同志,南阳市直、淅川县直等相关单位领导和渠首周边干部群众参加启动仪式。
 

 
  谢登科在讲话中指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条解渴北方的生命线,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标志着东中线一期工程建设目标全面实现,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件大事。为探寻伟大工程背后的伟大精神,体现沿线各地的新发展、新气象,希望各位记者编辑珍惜机会,牢固树立责任和担当意识,真正深入一线,在基层大课堂、大熔炉里进一步培养人民至上的理念,求真务实的作风,进一步提高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要聚焦主题,围绕核心,全面深入阐释中央重要决策部署,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宣传好南水北调工程的重大意义,宣传好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要深入一线,用心用情走转改,生动展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省市发展的新举措新气象,充分报道好沿线各省市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环境保护、生态修复、移民搬迁迈向新生活的生动实践、良好效果和典型经验。要聚焦主题,体现网络特色,创新传播南水北调的新故事,创新传播方式,用好新技术形式,让动人的南水北调故事在网络空间传的更深更远。
 
  耿六成在讲话中指出,水到渠成共发展网络主题活动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水利工作重要思想的关键举措,是宣传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成果与通水效益的主要途径。南水北调工程作为国家战略性基础设施,在节约水源、保障受水区居民生活用水、应急抗旱排涝、修复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自2003年开工建设,破解了工程技术、工程施工、移民安置、水质保障等难题,从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至今已连续安全平稳运行三年半,向北方京津等城市供水一百四十亿立方米,成为北京、天津、河南、河北四省市的城市供水生命线,城市饮用水水质得到明显提高,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工程的综合效益全方位显现。南水北调沿途各单位和中线建管局将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一起谱写水到渠成共发展的华美乐章。
 

 
  在启动仪式上,苏长青、王智慧先后致辞,大河网记者代表采访团媒体进行了发言。上午9时许,谢登科宣布活动启动,并向采访团媒体记者代表授旗。
 
  “水到渠成共发展”网络主题活动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热烈庆祝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加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网上宣传。活动将从5月28日开始至6月5日结束,从渠首出发,途经河南、河北、天津、北京4省市,跨越1400余公里,现场探寻南水北调沙河渡槽、穿黄隧洞等节点工程,考察工程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采访沿线省市优化水资源配置、城市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等成果。活动期间,网络媒体将开设“水到渠成共发展”专题栏目,采用文字、图片、航拍、视频、短视频、直播、VR、H5等多种形式,深度挖掘、立体报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经济民生、生态保护、精准扶贫等多方面内容,紧密结合南水北调这一国家工程、政治工程、民生工程建设,宣传沿线各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和生动实践。
 

 
  淅川是此次活动的第一站,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为了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近年来,淅川县秉承“水质保护不彻底,就是彻底不保护水质”的理念,深入开展“保水质护运行”工作。坚持不懈开展污染防治,持之以恒推进生态建设,建立保水质长效机制,通水三年多来,水库水质常年稳定保持在国家Ⅱ类以上标准,有效改善了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等18座大中城市供水保障能力,惠及京津冀豫4省市1亿余人口。进入后移民时代,淅川县经过不断探索论证,确立了以“水清民富县强”为目标,坚持以水质保护、绿色发展为主线,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工业强县、创新活县“四大战略”,打好水质保护、精准脱贫“两大攻坚战”,开创经济发展、环境美好、社会和谐、政治清明“四个新局面”的发展思路,逐步走出了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绿色发展之路。
 

 
  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在渠首大坝接受了记者采访。他介绍说,近年来,淅川县重点抓好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两件事,在产业生态化方面,关停并转了一大批污染企业,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抓主导、促转型,聚焦农副产品加工、汽车零部件等产业,放大主业优势,推动统工业朝着生态、环保、科技型的方向发展。截止目前,淅川汽车零部件关联企业达到80余家,成为河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在生态产业化方面,坚持规模化、景观化和品牌化,推动生态建设由注重生态效益向保水、生态、经济并重方向迈进。累计发展软籽石榴、杏李、大樱桃、薄壳核桃等生态高效产业30余万亩,高标准建成3000亩以上生态基地16个,在丹江沿线建成32个精品生态观光示范园,6.5万渠首农民端上“生态碗”,带动1.2万贫困群众年人均增收近2万元,初步实现了“政府要绿、企业得益、群众致富”三赢目标。
 

 
  启动仪式结束后,采访团先后采访了“护水老人”李进群、全国第一批“新时代好少年”张晓茹和护林、护水、保洁、干部群众代表;实地参观了渠首大坝、南水北调中线渠首环境监测应急中心、陶岔水质自动监测站和福森金银花扶贫产业基地,见证淅川县在水质保护、绿色发展方面典型做法和良好效果。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