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淅川:生态经济助力脱贫致富
隆冬时节,淅川县厚坡镇陈营村芦笋基地里,程浩伟和妻子已开始了一天的劳作。程浩伟家曾是村里的贫困户,一家5口人守着4亩薄田生活,母亲中风瘫痪,常年卧床不起,两个孩子正在上学,日子过得艰苦。近两年,在镇村干部帮助和辉国芦笋合作社带动下,程浩伟一家尝试种植既生态又生财的芦笋,如今全家已成功脱贫。
芦笋合作社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当地村民除每年获得每亩800元土地流转费以外,还可以用“反租倒包”的形式从合作社承包土地,合作社为他们提供资金、技术和销售渠道。等有了收益后,按比例抽回成本。目前该村已200余多户群众从中受益。
要让贫困人口真正脱贫,必须帮他们找到合适的产业项目。淅川县以“水质保护、绿色发展”为主线,对贫困户现有技能和项目进行全面排查,帮助有一技之长的贫困户精准选择项目。对列入2016年脱贫的贫困户,引导发展“短平快”项目,实现当年可脱贫,同时引导他们发展软籽石榴、金银花、薄壳核桃等周期长的高效项目,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对缺资金、无技术的贫困户,由合作社和大户建基地、包技术、包销售,贫困户认领,收益分成。对有土地、无资金的贫困户,鼓励他们流转土地,由企业发展高效生态项目,贫困户通过地租、打工、入股分红等获得财产性、工资性和经营性收入。
寺湾镇采用“核桃中药材农产品”立体套种模式,在全镇12个贫困村发展优质薄壳核桃1.1万亩,亩产总效益可达7000元以上。厚坡镇马王港村发展蔬菜大棚300亩,种植猕猴桃200亩,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香花镇赵四鲜桃种植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40户160多人贫困户种植果树3500余亩,人均增收3200元。
发展产业,关键是资金。该县在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项目支持的同时,县财政逐年加大扶贫投入,探索从土地出让金、税收返还或基金等方面拓宽扶贫资金来源,建立了扶贫资金投入稳步增长机制。
针对财政专项扶贫到户增收项目资金量小,带动能力弱问题,淅川县专门出台了《关于开展“党群扶贫”小额信贷的实施意见》,在全县开展“党群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确保贫困户有钱发展项目。县政府计划两年投入财政风险补偿金1亿元,撬动县信用联社和农行按照1:6的比例向建档立卡贫困户放贷6个亿。
为确保放贷效率和资金安全,该县通过户申请、村推荐(村支书、第一书记和包户责任人三签字)、乡审核、县把关的审批程序,采取“12”项目担保模式向贫困户发放贷款,一个贷款户只需一名包乡镇干部和一名村组干部(也可以是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帮扶责任人)担保,即可得到贷款,担保人只担保项目推荐、贷款资金专款专用、贷款催收工作,不负责贷款资金的其他风险。若遇天灾人祸难以回收贷款,由政府风险补偿金偿还。目前县财政已注入6000万元风险补偿资金,3.6亿元扶持资金正在集中放贷,先后带动1万多贫困户新上项目2000多个。(王祎 冷新星)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