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把扶贫产业做成强县富民“恒业”
从淅川县城南下,沿着一条宽阔平坦的环库公路穿群山、过丹江,40分钟后,便是淅川县仓房镇,曾经的穷山恶水,如今青山秀水。
脱贫攻坚中,省检察院对口帮扶淅川县建设丹江口环库生态与水质保护绿色公路,环库公路修通后,隔绝外界的天然屏障被打破,打开了淅川县尘封已久的旅游富矿。旅游成为仓房镇贫困群众持续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也为淅川县做大做强旅游长线产业提供了样本。
截至目前,淅川县短中线扶贫产业实现了四个全覆盖:发展小龙虾2.5万亩,实现贫困户户均1亩虾;发展中药材3万亩,实现贫困户户均1亩中药材;发展光伏产业和生态助力贷,两项兜底产业保障贫困户户均年增收3000元;发展软籽石榴、杏李、薄壳核桃、大樱桃等林果业30余万亩,全县贫困户户均1亩林果。贫困群众通过产业发展实现了“一地生三金”:土地流转“收租金”,就地打工“挣现金”,入股合作社“分股金”。
然而,在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看来,淅川的扶贫产业要朝着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恒业”方向持续发展。他说:“抓短‘吹糠见米’、抓中‘保证持续’,抓长打造‘恒业’,只有按照‘快见效、可持续’的要求,谋划、选择、发展产业,实现‘短中长’最佳优化,才能真正发挥产业扶贫的核心作用。”
政策扶持
让企业和贫困户吃上“定心丸”
2月11日,在厚坡镇后街的一处扶贫车间里,大寨村的贫困户焦延霞正仔细查看着生产线上每一道工序,37岁的她没想到自己不仅能在家门口每月挣上2000元左右的工资,还当上了小组长。
这样的工作机会源于镇上建设的扶贫车间,一家来自温州的制鞋企业,而打动企业的是镇上拳拳的诚意。当地政府帮助企业代办注册手续,协调厂房并帮助其在2个月内完成了厂房的修建,员工的招聘,让企业免去了诸多后顾之忧。
采访中,像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为确保扶贫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淅川县采取多项措施予以支持。先后研究出台了《关于推进产业扶贫的实施意见》《支持生态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支持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明确了种植、加工、销售和企业上市等一条龙奖励办法,让经营主体和贫困户吃下了定心丸。
通过建立产业发展基金、创新“党群扶贫+”小额信贷、金融扶贫产业助力贷、落实扶贫到户增收补贴和县定奖补措施,有效保障了扶贫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支持带贫企业借助“绿色通道”上市,在主板成功上市的一次性落实500万元奖金,在省级股权交易中心挂牌的奖励30万元。支持带贫企业购买农业保险,在突遇天灾人祸时获得补偿减少损失。通过上述支持,很大程度上解除了带贫企业后顾之忧,激发了带贫积极性。仅2017年全县就投入产业扶贫资金11.55亿元。
与此同时,在县林业局、农业局分别成立林果、食用菌产业办公室,建立“县、乡、村、户”四级技术明白人队伍,把“技术明白人”培养成致富带头人,达到培养一人带动一户、培育一户带动一组、发展一组引领一村的效果。
党建引领
激活干事创业的热情
盛湾镇土地岭村位于伏牛山腹地,位置偏远,交通闭塞。驻村第一书记万丛到来以后,和村干部通过多方努力,争取项目资金近百万元,打通村部到5个村民小组的硬化路面,并从根本上解决了7个村民小组吃水问题。与此同时,引导村民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50余户贫困户发展软籽石榴和大叶蒲公英150多亩。
像万丛一样奋战在淅川脱贫攻坚一线的党员干部还有很多。
“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作出巨大贡献的淅川县从来不缺干事的拼劲儿和韧劲儿,南水北调移民精神在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在脱贫攻坚中我们的驻村第一书记群体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受到中央、省、市领导的表彰,成了淅川又一烫金的名片。”淅川县政协主席徐虎告诉记者。
淅川县选优配强,先后共选派182名第一书记,抽调557名干部组成182支扶贫工作队,选派4850名公职人员作为帮扶责任人,使12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和90个深度贫困村、50个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2个艾滋病防治帮扶重点村实现了全覆盖,他们将务实为民的情怀留在了所到的村庄,让扶贫产业在各个贫困村生根落地。
“扶贫干部一走,撂下产业没人管了,咋办?”这样的质疑在贫困户中并不鲜见。对此淅川县委、县政府给出这样的回答:能带走的是帮扶的队伍,带不走的是干事创业的热情。
淅川在县脱贫攻坚指挥部成立党工委,在全县生态产业基地、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扶贫产业车间建立216个党组织,完成50个贫困村软弱涣散党组织的全面整顿,实现了党的组织、党的工作在扶贫攻坚一线全覆盖。
为激发帮扶干部的创业热情,淅川县明确规定,对短线产业实现全覆盖、当年收益好的贫困村,经组织部门考核,村支书任期内享受副科级工资待遇,驻村第一书记破格提拔;对贫困村中线产业实现全覆盖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和分管扶贫副职优先提拔重用。现已提拔使用扶贫干部130多名。锻炼出一支精神佳、状态好、作风硬、敢担当的青年干部队伍,发挥领头雁的带动效应。
“我们自产业扶贫规划之初,就确立了坚持贫困户脱贫与奔小康一体部署、扶贫产业与生态主导产业一体规划、扶贫工作与其他重点工作一体考核、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一体考虑‘四位一体’的发展之路,旨在将其发展成为持续为淅川经济转型发展的不竭动力。”淅川县政府党组成员罗建伟说,产业扶贫,淅川希望实现的不仅是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更是县域经济的转型跨越发展。
在淅川干部群众合力攻坚下,创下了自2015年至去年年底,累计脱贫26317人;全县贫困发生率由2016年年底的10.66%减少至7.03%,下降3.63个百分点的成绩。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