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县“短中长”扶贫模式被评为中国十佳优秀扶贫案例
4月25日下午,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内灯光璀璨,第二届中国优秀扶贫案例报告会在这里隆重举行。淅川县坚持 “短中长”生态可持续脱贫模式,被评为“大国攻坚 聚力扶贫”第二届中国十佳优秀扶贫案例,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代表淅川县光荣接受颁奖。
2019年是我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年。为激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干劲决心,持续宣扬有新时代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中国先进扶贫案例,人民网与《中国扶贫》杂志社共同发起举行了“第二届中国优秀扶贫案例报告会”。
本届报告会旨在通过六大类优秀案例代表演讲、扶贫扶志视频展示、脱贫攻坚圆桌论坛等形式,以优秀案例示范,树立脱贫攻坚先进榜样,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凝聚勤劳致富的强大动力,不断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精神力量,力争早日甩掉“穷帽子”,拔掉“穷根子”。
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和核心水源区,同时也是河南省深度贫困县。近年来,淅川县积极践行“两山理论”,严格履行保护水源的国家使命,变生态压力为转型动力,以生态经济为主线,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培育特色,形成集群,致力于打造“水源”“林海”“果乡”“药库”“胜地”等特色生态品牌,初步探索出“短中长”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脱贫攻坚模式,即“短线”发展食用菌和中药材等特色种植产业集群,确保当年初见成效和当年脱贫;“中线”发展软籽石榴和薄壳核桃等特色林果产业集群,确保三年大见成效和中期致富;“长线”发展生态旅游等产业集群,确保五年持久见效和长期小康。该模式建立了阻断返贫“防火墙”,实现了脱贫攻坚与经济发展双赢目标。
淅川县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年底的10.66%降至7.22%,连续两年位居全省脱贫攻坚综合评估前列,计划2019年脱贫摘帽。丹江口水库水质常年稳定保持在Ⅱ类以上标准,陶岔取水口水质达到Ⅰ类标准。该县既保证了国家生态水源安全,又打造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恒,收到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