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润京津 丹阳湿地绘新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中指出“美丽中国”的概念,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论,多次强调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近年来,我县以水质至上、绿色发展为主线,把湿地公园的保护性开发与保水质、富群众、兴旅游等工作结合起来,让一渠清水永续北送成为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地淅川的生动实践。
距渠首一公里处,就是丹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所在地。正值开学季,九重镇朝阳小学的老师便带领全班同学来到这参观学习。在这里也是给学生们上了一堂特别的开学第一课,徜徉在青山绿水间,耳边虫鸣鸟叫、学生们兴奋不已,亲近大自然,了解湿地、认识植物,对他们增强环保意识很有意义。
“今天老师带我们来到了湿地公园,这里很美丽,我们玩的非常开心,在这里我们认识了什么叫湿地公园,今后我们一定会好好的保护环境,爱护环境”。九重镇朝阳小学的孩子们纷纷告诉记者。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重要水源区,保护水质,是淅川人民肩负的使命,也是丹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的初衷和承担的首要任务。
为构筑南水北调中线源头的生态屏障,淅川县根据规划,严格按照“全面保护、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成立了高规格的湿地公园建设领导小组,聘请专家制定《河南淅川丹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将湿地公园建设工作纳入专班,严格按规划的要求,分期实施,分批建设。
据淅川县丹阳湖湿地公园管理局负责同志介绍,湿地公园2014年12月通过国家林业局批复试点建设,国家湿地公园当时规划面积是25226.4公顷,呈现出了一园两区的格局,在九重镇是南园,在马蹬镇是北园。湿地公园建设总投资是1.45个亿,通过6年的建设,湿地公园已经打造成一个,山美、地绿、水清,生物的多样性也得到了提升,在湿地公园区域内水质长年保持在Ⅱ类水以上,咱湿地公园建设的宗旨就是,保水质,确保一渠清水永续北送。
近年来,淅川县还积极整合项目资金用于湿地保护及科学修复,通过生物围栏、机械围网、项目治理等一系列封育、退耕还湿、生态修复的科学手段,恢复水库消落带植被,提高湿地面积和质量。
一个个方案严密制订,一项项措施及时到位,使丹江口库区水质长期稳定在国家Ⅱ类标准、物种数量呈逐年增加趋势,丹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内生态环境不断得到优化提升,让湿地公园各项建设立竿见影,落地生花。
现在,丹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内部完成了主题步道、移民浮雕墙、宣传长廊、观鸟观景平台等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栽植了界桩、界碑、道路指示牌、导览全景介绍牌,配备了湿地科普知识专职讲解员。漫步在湿地公园,不仅使人领略到丹江口库区壮阔的湿地风光,而且在游玩中学到知识,感受淅川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截止目前为止,丹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每天来这里游玩的游客数量接近百余人次。
如今的丹阳湖国家湿地公园,融入了淅川渠首文化、移民文化、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形成了一个湿地生物景观和人文景观,镶嵌互补的风景资源体系。漫步湿地公园,行走在各类主题步道上,或是穿梭在各种文化长廊中,亦或是眺望于观鸟观景平台上,不仅使游客领略到丹江口库区壮阔的湿地风光,而且让游客在游玩中学到知识,感受淅川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一幅水乳交融、天人合一的水墨丹青画卷已徐徐展开。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