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真金白银重奖辛勤园丁 淅川让教师得实惠有奔头
刚刚过去教师节,淅川的广大教师再次收到县委县政府送上的“特大礼包”。今年,该县拿出1500万元重奖教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把尊师重教落到实处,给人民最好的教育”,为着这个承诺,近年来,淅川举全县之力大办教育,围绕教师这一关键因素精准发力,把教育打造成了一张熠熠生辉的县域名片。
政治上更有地位,增强荣誉感。今年以来,由于成绩突出,一高教师孙均可等11名优秀教师被提拔重用,力度之大,在淅川教育发展史上前所未有。县里每年还评选“师德标兵”“优秀教师”,今年又评出10位名校长、20位名教师、26位名班主任。
一边举贤任能,一边出台优待教师政策“组合拳”。在城区医院开设教师优诊窗口,全县公交车辆教师免费乘坐并设置教师专座,全县旅游景点对中、高级教师免费。
不仅如此,对于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县里还通过电视、网络、新媒体等各种载体广泛宣传,把“师德标兵”的照片悬挂在县城最繁华的人民路灯杆上,推出典型,树立榜样,倡树新风。杜宜秋、杨会青、张丹等一批基层教师成为众人敬仰的明星和点赞追捧的“网红”。
经济上更得实惠,提高幸福感。上集镇大龙小学地处深山,三年级数学老师闫虎城在这里坚守多年。2016年开始,他每月享受500元的生活补贴;去年,县财政把这个标准提高到了900元。“县里对教育、教师的重视让我们振奋不已,更加坚定了我扎根山区的信心。”闫虎城说。
近年来,淅川县不惜真金白银,全面提高教师待遇,对做出贡献的单位和教师奖励资金累计达到6000多万元。在此基础上,淅川县还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生活补贴,并对寄宿制学校教师实施生活补助制度。
安居才能乐业。为优先解决教师的住房问题,淅川县把所有能给的政策、能调动的资源都用在教师身上,提出“宁可零利润,也要为教师们营造一个舒心的家”。“县委县政府千方百计给我们减轻经济负担,我们深受感动、铭记在心。”淅川一高教师耿德恒说。
事业上更有奔头,激发自豪感。今天的淅川,最漂亮的房子是学校,最美的风景是校园。从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到现代化多媒体设备、网络教学,从砖瓦房、泥土地到高标准教学楼、运动场……教师们在这样的环境里愉快工作,干劲倍增。“我感觉在咱淅川做教师,有面子、怪幸福、有奔头!”曾在新乡市教书的李明杰说。看到淅川教育发展的大好局面,去年他毅然辞职,拉着妻子一起回到家乡,到淅川二高任教。
“国培计划”、“省培计划”、“三名工程”、“周转房工程”……五年来,该县筹集20多亿元,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新建了近10所公办学校,引进了德威书院等4所有实力的民办学校,城乡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教师日益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
成绩是最好的回答,也为淅川县教育做了最好的注脚。2020年,淅川教育捷报再传:全县高考600分以上741人,一本上线人数达到2264人,较2019年增加674人,增幅达到42%,其中4人被清华北大录取.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