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关闭导航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今日淅川>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淅川县:积极探索城郊经济发展模式 一村一品赋能乡村振兴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4-22 15:53:30 浏览次数: 【字体:

 “刚从湖南引回的太秋柿树苗,挂果早、果期长、口感好,我们这里山多地贫,要想地生金,选苗得下大功夫!”4月11日,在淅川县城郊的上集镇草庙沟村学林农场,负责人魏学林正指挥工人挖穴、栽树、浇水,小心地侍弄着这些远道而来的“娇苗苗”。

 “村子地处霄山腹地,人均不到一亩地,贫困发生率高达16.5%。但麻库石坡地适宜种果树,这条路选对了。”魏学林抚摸着刚种下的树苗感慨道。2015年,淅川县立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的区位特点,大力发展“短、中、长”三线绿色产业,短线发展短平快产业,中线发展生态林果,长线发展旅游业,县里还出台一系列产业奖补、技术培训、品牌创建等扶持政策。踌躇满志的魏学林迎来了大显身手的好时机。

  “四处聘请高水平农艺师,四方打听优质水果品种,头两年,三天两头往外跑,家跟旅馆差不多,早年做生意存下的500多万元,全投在地里……”提起创业史,魏学林仍是一把辛酸泪。“好在有政府的支持,总算坚持下来了。”魏学林感激地说,通过产业奖补、项目资金等扶持政策,农场水、电、路全部配套到位,销售遇到困难时,镇领导亲自为他站台……

  在魏学林的带动下,草庙沟村已发展板栗1000余亩,葡萄、甜柿等300余亩,打造了粉黛庄园等乡村旅游示范点,一片片产业基地成了村民的脱贫致富地。“镇上提倡‘一村一品’,咱这儿主打农旅一体,板栗、葡萄、大枣、甜柿、香梨……各种水果应有尽有,四季不重样。”魏学林告诉记者,因为离县城近、水果品质高,原来的穷乡僻壤成了淅川人的休闲打卡地。如今,在学林农场务工的群众达50多人,全村通过地租、分红、务工等方式,人均增收2200元以上。

  “上集镇地处县城郊区。近年来,我们立足于本地资源禀赋,在‘城郊经济’上做大文章,把‘一村一品’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头戏。”上集镇党委书记贾杰介绍道,“我镇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通过政策引导,典型带动,特色培育等举措,合理布局各村产业,带动农户致富增收。”

   科学规划布局。上集镇深入挖掘城郊优势、交通优势,以“城郊经济”为方向,合理规划布局各村产业。重点规划发展了“五种经济”:一是采摘经济。引导城郊食用菌、鲜果、蔬菜产业基础较好的村发展采摘经济,吸引游客亲近自然、体验田园生活。二是旅游经济。通过招商引资、旅游扶贫等方式,培育了周园村孔雀谷、贾沟村跑马场等5个旅游观光园,为城区群众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三是药材经济。引导相对偏僻、生态优势突出的村发展中药材产业。四是商超经济。鼓励丹阳社区、铁庙村等城区附近的村、社区按照规划开发楼盘小区,通过出租、合作等方式,吸引商场、超市等入驻,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五是路边经济。利用靠近主干道、人流量大等优势,引导群众有序在路边售卖自己种植的鲜果或加工过的农副产品。

  强化服务保障。农业产业前期投资大、周期长,为推动产业健康发展,上集镇推行政策、技术和销售“三重保障”,给群众吃下三颗“定心丸”。一是政策保障。围绕食用菌、中药材、林果、特色养殖、种植等七大类产业,研究制定奖补政策,助推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二是技术保障。重技术、重人才是上集镇“一村一品”蓬勃发展的重要特质。上集镇开通了产业联合协会微信群,搭建信息、技术交流平台,把基地负责人、产业发展大户、土专家拉进群,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三是销售保障。在实行农超对接的同时,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建立“明美上集”微信公众号,并通过今日头条、抖音等媒体平台,适时发布鲜果采摘、乡村旅游等信息,吸引了52万人关注。

 目前,上集镇着力打造的15个“产业示范村”,大力培育林果、中药材、食用菌和蔬菜四大支柱产业,种植林果20余个品种两万余亩,建设食用菌及果蔬大棚430余个,打造粉黛庄园、丹江植物园、七彩孔雀谷、赛车文化园等精品旅游示范园,一个个集种植、观赏、采摘、娱乐体验于一体的生态果园、采摘农场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燃爆点。2020年年底,上集镇脱贫户人均纯收入达6000元以上。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