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县:以组织振兴引领乡村振兴
组织兴,则乡村兴;组织强,则乡村强。“我们聚焦主责主业、服务中心大局,在建设过硬干部队伍、完善基层组织体系、集聚各类人才上持续发力,创新求效,以组织力凝聚发展合力,以组织振兴引领乡村振兴。”南阳市淅川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兵说。
树正导向提能力,锻造“硬队伍”
树牢选人用人正确导向,统筹优化班子结构,不断提升干部专业化能力,淅川锻造乡村振兴的“硬核”队伍。用人导向是方向、是标杆、是旗帜。淅川县牢固树立“谁讲政治支持谁、谁敢担当支持谁、谁讲团结支持谁、谁当第一支持谁、谁能干成事支持谁”的鲜明导向,突出政治标准,坚持事业为上,重视基层,倾斜一线,先后调整乡科级干部6批次,确保了每批次干部调整程序上不出疏漏、人选不“带病提拔”。健全优秀年轻干部选拔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强化年轻干部培养锻炼。
一 年来,淅川县选拔6名37岁以下正科级干部、20名30岁以下副科级干部到急难险重一线岗位锻炼,坚持在乡村振兴、文旅基建、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南部水城、污染防治等重点工作中发现、识别、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加强对“墩苗育苗”干部及选调生的管理,并对已经提拔使用的年轻干部和选派为驻村第一书记的后备干部跟踪培养,帮助他们早日担当重任。
强基赋能出实招,筑牢“桥头堡”
2022年以来,淅川县委根据“五星”支部创建工作需要,高标准举办了4期500余人次的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县主要领导亲自审定培训方案、安排培训课程,县处级领导带头授课,通过红色教育、全员轮训、外出学习、线上充电四种模式,筑牢责任担当,提升履职能力,让支部书记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头羊”领跑乡村振兴路,党员联户架起干群“连心桥”。
针对县域内村多、村小、村穷的实际问题,在“强基”过程中,淅川县还大力推进合村联组,为乡村组织振兴奠定基础。肖山村的前身是肖山、关帝、槐树洼3个人口累计不过千人的小村。受土地资源和农业产业结构限制,各村产业规模小,集体经济长年难以发展,基础设施也难以统一规划实施。2020年,在党委政府的号召下,3个村合村并组,对原3个村党支部班子成员优化组合后,成立肖山村联合党支部。“3个村合并后,我们整合资源科学规划,发展蔬菜、赤松茸、食用菌等生态产业近200亩,带动140多户群众户均增收6000元。生态产业的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村里的基础设施也得到完善,群众的文化生活开始丰富了,大家亲如一家。”肖山村联合党总支书记李九成一脸骄傲地说,2022年,肖山村联合党总支被县里评为“五星”支部。
筑巢引凤育人才,注入“源头水”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为强化本土人才培育,筑牢产业发展基础,淅川县整合教育、卫生、农林水等相关部门专业技术人才,选派科技特派员、产业指导员、技术服务团队下沉基层、服务“三农”;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土专家”“田秀才”,充实乡村振兴人才力量;围绕制造业、新型农业、文旅产业等,通过与高校院所、职业学院共建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模式,有效提升了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既 要绘好“育才图”,又要奏响“引才曲”。2018年,淅减公司引进清华大学博士后刘向加入。在他的带领下,淅减公司自主设计建成了ADS电磁阀减振器生产线,这是我国第一条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实现自动化和信息化的减振器智能生产线。突破性的技术创新,为淅减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近年来,淅川县围绕产业发展重点,引进培育用好各类人才,大力推动产业创新平台建设,依托国家、省市各级创新平台、工程技术中心等,支持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对接,增强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
目前,清华大学王玉明院士团队正与淅减公司开展“阻尼可调磁流变减振器”研发合作;同时,立足汽车零配件、现代中药、新型建材和新材料等主导产业,针对性招聘专业化人才830余人;深化校地合作柔性引才,与河南工业职业学院、南阳师范学院等加强对接交流,推进中高级钳工人才培养,先后有5家企业230余名员工参与培训。
为留住人才,全县唱响“爱才歌”,建立健全人才发展政策,出台《关于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强化人才支撑的实施意见》,分类兑现人才住房保障、生活补助等待遇;推进人才安居工程,建成408套人才公寓,完善升级青年人才驿站;着力搭建驻外人才联络平台,在北上深渝等地成立招才引智工作站,吸引集聚更多优秀人才、项目、资金回归淅川、发展淅川,为县域经济发展凝聚强大合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