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关闭导航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今日淅川>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托举兄弟”引热议 义举激发正能量

来源:南阳日报 发布时间:2014-06-24 09:00:30 浏览次数: 【字体:

6月23日,本报以《南阳“托举兄弟”感动津宛两地》为题,报道了在天津务工的南阳人刘新军、贾晓玉、杨明不顾个人安危,托举救助从四楼窗户坠落后倒挂在空调室外机上的89岁老人的感人事迹。报道刊发后,从各大主流媒体到社交网络平台,从南阳大街小巷到“托举兄弟”的淅川老家,热议不断,盛赞有加。

“为南阳兄弟点赞”

当日一上班,记者打开搜索引擎输入“托举兄弟”,转载的新闻链接和视频“霸占”了整个屏幕。《河南日报》农村版同日刊发相关报道,东方今报、凤凰网、人民网等各大主流媒体纷纷转载报道这一见义勇为的感人事迹。

“农民兄弟托举的不仅仅是生命,同时也是人性道德的高度。”“脏的是衣服,美的是心灵。”“河南好人多,南阳出英雄。”“为我南阳兄弟点赞!”......在新浪微博,大河报、郑州晚报等官方微博及微博名人和普通用户的无数转发和赞叹令网友感慨:这些天终于多了些正能量。网上关于“托举兄弟”的新闻被置顶,无论是本地还是在外地工作、上学的南阳人都留下评论:“好样的!我们南阳人的骄傲!”

不少网友表示,对见义勇为者应有所嘉奖,对见义勇为行为也要多多宣传和学习,传播向善正能量。

“自小就是热心肠”

虽然刘新军、贾晓玉、杨明三人和家人都在天津打工,但提起三人的救人壮举,自幼玩耍的伙伴和乡邻,异口同声夸他们淳朴善良,是助人为乐的热心肠。

淅川县寺湾镇上贾沟村是贾晓玉的老家。在该村党支部书记贾敬民眼中,晓玉是个敦厚老实的孩子。“晓玉这孩子从小就心眼好,爱帮助人。”贾晓玉的小学老师贾小敏对自己的学生记忆犹新。“村里人哪家修房盖屋、操办红白喜事,晓玉都主动去帮忙,大人小孩有个病他就开自己的摩托车送到医院。”已过花甲之年的贾宝华对他眼中的好孩子贾晓玉赞不绝口。 刘新军原是淅川县大石桥乡人,2011年南水北调移民搬迁到了卧龙区蒲山镇。“新军心眼好,这么多年从没和邻里闹过矛盾。移民搬迁前,他每年春节回来走亲串友时都要讲讲京津地区的缺水状况,劝告大伙积极支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刘新军的哥哥刘明耀说。

寺湾镇高湾村党支部书记黄宗昌言语间对自己的村民充满骄傲:“杨明这小伙子别看人很年轻,但讲信义,干活不怕苦不怕累,工作质量高要求,对父母还十分孝顺。”

“让善举成为常态”

“托举”,如今成了街谈巷议的高频词,邻里之间拉家常也不忘聊上两句:“知道咱南阳的‘托举兄弟’吗?”

昨日,刚从南阳师院毕业,正忙着考研的沈晨从微信朋友圈看到新闻,不由赞叹:“这一举,举起了社会的大爱。”刚刚大学毕业的她表示,这样的义举应该引起人们关注。大家不应只盯着社会负面信息,而应该被这些善良勇敢的人激励,用自己的善举去带动正能量的传递。

听闻“托举兄弟”的事迹,市社区志愿者协会会长李相岑感慨道:“在天津打工的南阳人,感动着津宛两地人。多年来,南阳人在外见义勇为的感人事迹不断涌现,这是南阳人的骄傲。”李相岑说,社会需要正能量,需要一桩桩善举冲淡人与人之间的冷漠。见义勇为的事迹不多,但“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可以让善举成为生活的常态,用点滴的善和爱,温暖更多的人。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