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关闭导航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今日淅川>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淅川:生态产业富移民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发布时间:2014-12-15 15:08:30 浏览次数: 【字体:

    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16.5万移民中,淅川县在县内安置1.9万人,连同上世纪后靠安置移民,目前全县共有新老移民10万人。“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快致富”,这是党和政府对移民群众作出的庄严承诺。移民大搬迁后,淅川县提出“用发展聚人心,用成果暖人心”,统筹做好移民后续发展稳定工作,鼓励移民发展生态产业,快速致富奔小康。

    “明儿哪几个大棚要除草,哪几个棚的菜可以收了,要用多少工人……”这些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淅川县上集镇张营移民村的黄荷芬每天要考虑安排的。48岁的黄荷芬是村里的计生专干,搬迁后她又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当起了村里的大棚经纪人,负责安排用工等日常管理。

    为确保移民能发展、快致富,上集镇结合当地土壤、气候条件,以张营移民新村为中心发展以花卉苗木、大棚蔬菜为主的高效生态农业。目前,张营蔬菜基地已经建成占地1000多亩的82座自动化恒温塑料大棚,管理工作基本上都由张营新村村民负责。移民杜条荣告诉笔者:“俺夫妻俩管理两座大棚,头一年就挣了两万多块钱,今年菜的长势好、产量高,收入肯定要增加。”

    2011年6月25日,家住在丹江口水库边缘的李建军和他的乡亲们,从香花镇移民搬迁到厚坡镇柴沟移民新村。搬迁前他在香花镇开汽修厂,天天跟机械零件打交道,现在则天天和2000多对白鸽朝夕相处。

    “一枚鸽子蛋现在能卖两块五,一只乳鸽十五,现在都是供不应求啊!”谈起目前的市场行情,57岁的李建军难掩内心的兴奋,谁能想到一年前的这个时候,他每天都是“心里流着泪在干活!”去年八九月份受禽流感影响的50多天,李建军的鸽舍里每天都有二三十只鸽子死亡,还没见到收益就先损失了三四万元。在周围人都对这一行业失去信心的时候,这个倔强的丹江汉子却依然不肯放弃。上网看养鸽视频,四处找专家和养殖大户讨教经验,总算是迈过了这个坎儿。“今年能收入个十二三万肯定没问题。”采访结束时李建军信心满满地告诉笔者。

    柴沟村的养殖小区共入栏乳鸽2万对、羊2000只、牛600多头。养殖小区产生的粪便则统一回收到邻近的沼气池,沼液沼渣又可作为烟叶地的肥料,既环保增收又为村民提供了免费的沼气。

    目前,淅川11个移民乡镇已兴建2000亩以上的生态农业产业基地42个,有50多家企业先后进驻移民村办厂兴业,全县有5万多移民参与或从事生态产业发展,近万名移民在产业集聚区务工,人均每年增收8000元以上。多年来为南水北调做出巨大牺牲和奉献的库区移民乡亲,正凝心聚力描绘着一幅美丽的新画卷。

    一枚鸽子蛋能卖2.5元,那一枚孔雀蛋的价格你能想象得到吗?在淅川县上集镇竹元村皇冠蓝孔雀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吕志波告诉笔者,现在孔雀蛋能卖到100元一枚,而一件蓝孔雀标本能卖2万多元,白孔雀则更昂贵。

    “如今市场对孔雀的需求量不小,前景很可观。我们采取‘基地+农户’的模式运作,努力实现孔雀的孵化、养殖、销售等一条龙,把孔雀养殖做成一个产业,并在养殖场周边栽植软籽石榴,把基地发展成为集观光、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生态观光旅游基地,带动当地农民一起致富。”谈到未来的发展,吕志波信心满怀。

    作为全国移民安置大县。上世纪因为修建丹江口水库,淅川曾先后动迁移民20.2万人;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工,淅川县再次搬迁16.5万人,其中县内安置1.9万人。连同上世纪后靠安置移民,目前全县共安置有新老移民近10万人。

    为帮扶移民致富,县财政设立移民后续发展基金,每年拿出800万元专项资金,以奖代补,促进移民新村完善提升环境;移民部门把一份份惠民政策资料送到家门口;文化部门送上一场场文化大戏;教育部门帮扶建成一个个篮球场、图书室;农机部门帮助移民购置一台台大型农机具;电力部门为移民村架设太阳能路灯;农业局为移民修建沼气池;劳保部门上门提供就业岗位,企业用工优先招录移民,形成争相关心移民、帮扶移民的良好局面。

    移民暖了心、定了根之后,创业致富的劲头更足了。淅川县因势利导,找准经济发展与水质保护的结合点,引导移民群众主动参与生态建设,变身生态产业工人,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实现了“水清民富”的梦想。

    2012年初,淅川县大胆创新,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支持龙头企业及种植大户发展茶叶、金银花、竹柳等生态产业。同时,捆绑项目、整合资金向移民村倾斜,鼓励引导企业在移民区建公司、建基地,带动移民创业致富。

    仅一年多时间,就有50多家企业到淅川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生态产业。移民把土地流转给企业,不仅每年有租金收入,他们还到龙头企业的产业基地当工人,整地、栽苗、浇水……每月能从企业里挣到一两千元的务工费。

    去年以来,淅川县移民乡镇已兴建2000亩以上的生态农业产业基地42个,有50多家大型企业先后进驻移民村办厂兴业,20多家公司与移民村签订了村企共建协议并投资兴业,14家企业在移民村中延伸项目发展生产。全县基本形成了以柑橘、核桃、花椒为主的经济林果业,以金银花、茶叶、大棚蔬菜、辣椒为主的特色种植业,以养牛、猪、羊、鸡、鱼、鹌鹑、鸽子为主的养殖业,以地毯、制衣、食用菌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加工业,实现了移民增收、企业增效、村组集体经济发展和壮大的良性发展格局。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