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水“接棒”黄河水 春节前后郑州将全部喝上
郑州刘湾水厂对丹江水进行沉淀处理 |
4天前,随着位于淅川县九重镇陶岔渠首的大坝开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昨日上午,随着南水北调总干渠刘湾口门闸门徐徐升起,水进入郑州市刘湾水厂,河南省南水北调工程正式通水。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庚茂宣布通水,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任鄂竟平、省长谢伏瞻出席并讲话,副省长王铁主持。省委常委、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春良,省委常委、河南省军区政委周和平,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吴天君等领导参加了简短的通水仪式。
“这一刻兴许是这辈子最幸福的事儿”
河南段的通水现场设在郑州市刘湾水厂,主席台搭建在工地上,一块“河南南水北调工程正式通水”的背景板是现场“装饰”。来自移民征迁一线的干部、群众代表及建设者们组成了方阵,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在新郑市梨河镇新蛮子营移民村党支部书记陈国定看来,这一刻兴许是这辈子最幸福的事儿,“这是作为丹江口库区移民离别故土后,第一次在郑州的新家看到熟悉又亲切的丹江水!”陈国定所在的村是河南省第二批搬迁的丹江口库区移民村,也是郑州市安置规模最大的村。
“这一刻,盼了好久!”焦作段建管处处长胡国领告诉记者,渠道要穿过煤矿沉陷区和焦作城区,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超常的努力。“许多建设者跟我一样,从内心把南水北调当成最大的事业,再苦、再难、再累也不后悔。”
“南水北调之水来之不易”
通水现场,河南省省长谢伏瞻指出,南水北调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河南的神圣使命,也是河南服务全国大局的责任担当。河南省委、省政府举全省之力强力推进,干线工程高质量完成,配套工程同步建成,库区水质稳定达标,移民搬迁四年任务两年完成,实现如期通水的目标,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南水北调之水来之不易,更要倍加珍惜,切实管好用好。”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任鄂竟平说:在南水北调受水区众多的省市中,河南是受水量最多、工程线路最长、移民规模最大、生态保护任务最重的省份,下一步的供水安全、移民稳定的工作将十分繁重。
“建成不易,管好更难。我们将加强运行管理和水质保护,确保一渠清水永续北送。”省水利厅厅长、省南水北调办主任王小平表示。
阅读提示|黄河水哺育了郑州一代人,如今,丹江水正式“接棒”,昨日上午,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从陶岔渠首一路北上的丹江水正式进入郑州市刘湾水厂的供水系统,经过技术处理和检验,从明天起,嵩山路以东、航海路以南、中州大道两侧等大部分区域的郑州居民,就能畅快饮用甘甜丹江水了!如果拧开水管发现水有些浑浊,不要担心,多流一会儿水就会转清了。
现场|沉淀池内水清如碧玉
虽然刘湾水厂早已具备供水条件,但丹江水正式流入水厂,还是这几天的事儿。昨日上午,大河报记者在刘湾水厂看到,正在沉淀池内进行沉淀处理的丹江水,清如碧玉。
“12月17日,刘湾水厂将正式对市区南部、东南部区域进行供水。”郑州市自来水公司宣传处处长贺春彪说,虽然丹江水已经进入水厂,但目前还不能立即进行并网运行,还需要等郑州市卫生部门和疾控部门的检测报告。刚开始供水时,日供水量可能达不到40万吨,会随着需求慢慢提升。
最先喝到优质丹江水的,是嵩山路以东、航海路以南、中州大道两侧的大部分区域。他说,该区域是郑州市区的传统低压区,占到市区供水面积的四分之一,刘湾水厂的建成投产实际上填补了南部没有水厂的空白,使市区供水格局更加合理。
今年7月31日晚,为解决郑州市区南部、东南部区域夏季用水高峰期低压问题,刘湾水厂2号高压送水泵正式启动,开始使用尖岗水库水源向外供水。设计能力为40万吨水厂,每天有5万吨自来水向外输送。
虽然水厂距离南水北调中线干渠仅有600多米距离,但直到12月13日,干渠中的清水才通过21号口门流入直径约2米的干管中,通过干管流入水厂,对这600多米管道进行冲刷。随后,南水北调干渠水正式进入水厂的沉淀池,开始像原来的黄河水一样,经过多级沉淀和加工。
揭秘|水中杂质走开,甘甜留下
从流入水厂,到进入市民家,丹江水都走过哪些程序?大河报记者今日为您揭秘。
南水北调中心干渠内的水,由于是露天输送,难免会有杂物混入。丹江水进入水厂后,第一步就是“吃药”,水厂通过添加混凝剂、助凝剂等药物,使水体中的胶体和杂质经过化学反应形成附着物。所加的药剂都得到充足反应,不会在水体内有残留,它所反应出的附着物将随着原水,流入140多米长的沉淀池内。在水厂沉淀池内,这些附着物将通过重力下沉到水底。
原水通过加药、沉淀后,下一步就进入滤池当中。滤池中的石英砂会对水体中更细小的颗粒进行过滤,经由这一步,原水中的杂质基本已经荡然无存。加工过的清水随后就流进容积为6万立方米的清水池,然后再通过大大小小的供水管道,流入千家万户。
传统水处理工艺,是在原水中加液氯,通过氯气消毒。自来水出厂时,还添加少量氯气,以致水里有一股液氯的味道。丹江水如果也加了液氯,还会甘甜吗?这个完全不用担心,因为水厂已经完全采用深度水处理工艺,使用的是臭氧活性炭工艺原理,用臭氧的强氧化性,把水中的有机物氧化、碳化,然后活性炭将氧化后的物质吸附。经过深度处理的水,水质的甘甜度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进展|春节前后大郑州全喝丹江水
从1971年郑州市引黄入郑以来,郑州市民已经喝了43年的黄河水。以后,不仅郑州市区南部区域将喝丹江水,整个市区的用户都能喝上丹江水。
据介绍,郑州市目前有4座主要水厂,其中柿园水厂和白庙水厂是黄河地表水厂,东周水厂和石佛水厂是黄河滩区地下侧渗水厂。4座水厂的平均日供水量是80万吨,一到夏季用水高峰期供水就吃紧。根据计划,明年春节前后,柿园水厂和白庙水厂将全部置换成丹江水,而东周水厂和石佛水厂将关停,作为日后的调峰水厂。
那么问题来了,减掉两座水厂,增加一座水厂,总的供水量是否减少了?记者了解到,柿园水厂供水能力是37万吨,白庙水厂是33万吨,再加上刘湾水厂40万吨,以后郑州市区日供水能力最高就能达到110万吨,相比之前有增无减。而且,三个水厂都有深度处理水工艺,丹江水原水本来就比黄河地表水好,再经过深度处理工艺,以后市区的自来水将会变得更加可口。
除市区之外,郑州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从总干渠7座分水口门引水,分别向新郑市、航空港区、中牟县、郑州市区、荥阳市和上街区供水,年分配水量5.4亿立方(其中航空港区9400万立方、新郑市5000万立方、中牟县2740万立方、郑州市区2.95亿立方、荥阳市5840万立方、上街区1500万立方),受水水厂10座。
提醒|水若浑浊可多放一会儿
如果明天,您拧开家中水龙头,发现流出来的水有些浑浊,可千万不要发慌。贺春彪介绍,刘湾水厂通水后,由于水流方向、流速等环境发生变化,管网尤其是老旧管网,会出现短暂的水浑现象,“市民们可以开开水龙头放放水。”他提醒大家,如果长时间还有浑水,可以拨打供水热线67680000。
对于水浑的问题,刘湾水厂其实也有准备,贺春彪说,通水的同时,工作人员会严阵以待,在主要的管网旁边对放水阀、消火栓进行检查放水,把浑浊的黄水放出去,尽量解决市民们用水水浑的问题。
意义|丹江水“接棒”黄河水
黄河水养育了郑州一代人,丹江水“接棒”哺育,但黄河水不会走远,而是成为郑州市的生态用水。
贺春彪说,在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中,刘湾水厂是以丹江水为水源,除北京、天津以外,最大的一座水厂,日供水能力40万立方米。它也是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一座水厂,增加了预处理和深度处理功能,同时还有污泥处理功能。
“这样,郑州市供水格局更加合理,提高了城市供水的安全可靠性。”贺春彪说,“咱们刘湾水厂正式通水以后,郑州市市民饮水条件有了一个革命性的发展,丹江水将走进千家万户,这对郑州市城市供水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
核心提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种水源养一代人。郑州坐落在黄河摇篮里,市民们品尝过解放前后井水的苦咸,啜饮过黄河水初来乍到的甘甜,而今后绿城将跳过黄河流域和淮河流域,转而饮用长江流域的丹江水。与广大市民朝夕共处了40多年的黄河水,仿佛也到了不惑的年龄,从主角降为配角,让位给更甘甜的丹江水。
解放前后“吃水不忘挖井人”
“茶圣”陆羽曾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且不论是否一刀切,老郑州人对郑州井水的印象并不好。
不同于济南的家家泉水、户户垂柳,解放前的郑州井水还比较苦涩。井水是市民赖以生存的水源,但多是分布在郑州老城区和周边区域的浅层苦水井,甜水井仅分布在黄殿坑、唐子巷、南关、裕元里西口、杜岭村、一马路北口和二马路等处。
贫穷人家买不起甜水,只能吃苦水,而有钱的大户人家、商铺和官府衙门都向推车夫买水喝。卖水是当时比较吃香的行业,当年的南关大街东侧唐子巷,还专门设有“推水同业公会”。
平等喝上甘甜水,是当时民众的最大心愿。1948年郑州解放伊始,政府部门拨出小米200万斤在市区开凿40多眼甜水井,并组织了70多名卖水夫,成立郑州市推卖水业工会,为市民提供供水服务。
1951年,郑州市有了第一座自来水厂。水厂选址在郑州市老坟岗的惠芳里(现在二七广场西边),开凿深井两眼,建成一座圆形水塔,两座地下蓄水池,水厂日供水3000吨,1954年元旦郑州开始供水。
70年代 从贾鲁河到黄河
河南省会从开封市迁到郑州市后,郑州饮水水源开始了首次切换。
随着郑州市工农业建设快速发展、市区面积迅速扩大、居住人口急剧增长,地下井水已满足不了需求。郑州市人民政府开始以贾鲁河为水源,以西郊柿园村为厂址,筹建自来水厂(柿园水厂)。1954年建设,1955年投产,日供水能力8.5万吨。
郑州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水流方向都是从西南到东北,水源方向与之类似。1971年,郑州市通过人工干预,首次调整了水源方向,结束从西边引水,转而向北面黄河要水。1971年,郑州市在贾鲁河河道上修建5级提灌站,从花园口西提灌站引黄河水入郑。郑州供水开始以黄河水为主要水源,贾鲁河水为辅助水源。
1972年,引黄入郑工程——邙山提灌站建成,黄河水经过24公里的明渠,注入西流湖中,保证柿园水厂原水供给。西流湖开始成为郑州的大水缸,渐渐形成小公园。1976年,白庙水厂建成投产,开辟了郑州市第二个黄河水源基地。
西流湖得名还有一个小典故。当时的引黄入郑工程,需要使黄河水经过提灌后,倒流至贾鲁河,再流入人工开挖的沉沙池内。当时开挖的总面积是1300亩,水面占800亩,容水量达到100万立方米。因为黄河水注入的方向是向西流的,所以沉沙池被定名为“西流湖”。
现如今三大水厂同“喝”丹江水
2003年,引黄工程明渠改暗管,黄河水不再经由西流湖,而是通过地下暗管,通往各个水厂。西流湖失去了黄河水源,开始枯竭,景观开始消失。虽然现在的西流湖,已经过大刀阔斧改造,但郑州毕竟是座缺水城市,生态景观用水迟迟无法满足,西流湖和“两河一渠”一样,无法时时泛清波。
刘湾水厂、柿园水厂、白庙水厂依次完成水源置换后,郑州开始进入“丹江水”时代。那么,被置换掉的黄河水哪里去了?郑州市节水办负责人任长江说,置换的黄河水将作为生态景观用水,保证河流每秒0.2个流量,有一定的生态修复能力。水位常年维持在河道的三分之一以上,鲤鱼能够生存。这也就意味着,西流湖将梦回黄河水时代,曾经的大水缸,将成为郑州西区的大水塘。
然而,黄河水此次不是隐退,而是从主角变成了配角。丹江水的入驻,并不是取代黄河水,而是让郑州市区有了建新水厂的储备。以后,随着郑州市区框架拉大,现有水厂肯定不能满足需求,需要再建设新水厂。新水厂建成后,将以黄河水作为水源。
声音
黄河制水系统仍应保留
如今,郑州市供水业界,有一个声音不可忽视:黄河水不应全部被置换,郑州应保证双水源。
最难忘记的,是2005年哈尔滨重大水污染事件。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苯胺车间发生爆炸事故,产生的约100吨苯、苯胺和硝基苯等有机污染物流入松花江。苯类污染物是对人体健康有危害的有机物,导致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
当时的哈尔滨仅有松花江一个水源。哈尔滨市政府决定关闭取水口停止供水,由于没有备用水源,市民出现抢购饮用水场面,全国各地也都纷纷支援饮用水。事后痛定思痛,哈尔滨在磨盘山水库修建一个饮水池作为备用水源。
郑州作为我省的省会,千万人口大城市,如果没用备用水源,单一用丹江水的话,一旦水源出现问题,后果也不堪设想。丹江水再好,也是人工挖渠运过来的,也会有枯水期,也会遇到不可预料的问题。
而郑州饮用黄河水的历史,已有40多年了。一位业内人士建议说,目前郑州有一套比较成熟、完善的黄河水取水制水系统,政府部门一定不要把这套系统给废弃了。黄河取水、制水系统能定期保持运转,保证设备完整性。这样两套系统并存,有备无患。
相关链接
南水北调的“郑州之最”
【受益范围最大】南水北调河南分配水量为37.7亿立方米,郑州市分水为5.4亿立方米,是全省最多的城市。新郑城区、中牟县城、郑州航空港区、荥阳城区和上街城区都能吃上丹江水,如果购买水指标,可能新密城区也能吃上丹江水。
【输水隧洞最大】穿黄工程开创性地设计了两条长4250米的隧洞,其结构形式在国内外均属先例,开创了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水底隧洞长距离软土施工新纪录。
【移民搬迁强度最大】郑州市共安置丹江口库区移民18735人,分三批安置在22个移民新村,“不掉、不漏、不伤、不亡”一人。
【跨渠建筑物最多】郑州129公里的总干渠上共有桥梁167座,每公里都有桥。
【调蓄水库最多】河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共设有调蓄水库6座,郑州市就占了4座,分别是尖岗水库、常庄水库、老观寨水库和望京楼水库。
【沉井泵站最大、泵站数量最多】河南共建设抽水泵站21座,郑州市有7座。
除了水,南水北调还给郑州带来了什么?
【推动航空港建设】不再谋求超采地下水,工业、居民生活和城市环境用水将不允许使用中层地下水,城市建设能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和空间;还将形成以工程为纽带的新兴城镇和工业园区。
【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郑州市总投资300多亿元,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在工程方面,因水资源供给增加,能够扩大生产规模,成长起来的新兴产业还将吸纳劳动力就业。
【确保粮食安全】缓解农村干旱问题,增强抗御干旱灾害的能力。
【提高城市品位】置换出来的黄河水将用于郑州市生态水系建设,因缺水而萎缩的湖泊、库区会重现生机。总干渠在郑州境内129公里,渠道水面达1.5万亩,相当于百亩水面的湖泊150个,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