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关闭导航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今日淅川>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淅川:万顷丹江库区绿如染

来源:映象网 发布时间:2015-06-17 08:54:30 浏览次数: 【字体:
  青山逶迤、绿波荡漾、水天一色……盛夏时节,踏访渠首淅川,最舒心惬意的,是青山碧水间的浓浓绿意。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淅川以‘保水质 护运行’统揽工作全局,按照‘生态优先、产业富民、科技兴林、依法护林’的生态林业发展思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使渠首大地呈现出天蓝水碧山绿的气象,确保了一库清水永续北送。”淅川县县长赵鹏说。
  
  科技支撑 石漠荒山变游园
  
  一泓碧水,京津“水缸”。保水质护运行,淅川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聚集着世人的目光。
  
  然而,历史原因和自然条件给淅川带来的现实困境不容回避:植被覆盖率低,生态基础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境内沟壑纵横,荒山连绵,石漠化严重……
  
  依靠科技支撑,加速生态建设,全县形成共识。
  
  经过多次对接汇报,2012年,中国林科院与淅川展开全方位合作,并设立“渠首水源地林业生态示范区建设”科研项目,通过技术培训指导、联合共建等形式,开展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林木种质培育、生态站建设、石漠化治理、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林业科技服务,为淅川生态环境保护、移民生计和绿色经济发展,提供多领域、多学科的林业科技支撑。“这为淅川构架起国家层面的林业科技支撑网络,有了最顶层专家的技术支持,淅川生态建设开始驶入快车道。”淅川县林业局局长武建宏说。
  
  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准确掌握“卫星遥感数据处理与监测技术”“岩溶石漠化防治理论基础与综合治理措施”等最前沿的科学技术;组建野外观测样地、坡面径流场等,全天候监测渠首森林生态状况;采取水土流失治理综合技术、林下经济配置模式等措施,探索石漠化治理新模式;通过土壤改良技术、地被植物材料配置等技术优化配置,提高库区现有林分质量,保障渠首生态安全。
  
  通水前,金河镇山根村还是“不毛之地”的石头山,如今变成了鲜花簇拥的名贵植物园。
  
  像山根村一样,淅川县在较短时间内建成了1000亩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编制了“石漠化综合治理试验示范区建设方案”;完成水源区专题服务数据集,对渠首地区的资源现状进行了科学系统的评估;开展渠首地区的种质资源调查,确定了重点保存的种质材料;完善了渠首的森林生态监测体系,制定了森林生态监测站中长期建设发展规划(2015年~2025年)。随着院地合作项目的不断推进,渠首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正在逐渐夯实。
  
  机制创新 库区涌动播绿潮
  
  植树造林,需科技引路,还要凝聚民力。为调动全县上下造林积极性,淅川县围绕创新做文章,通过建立多元融资、合同造林、专业队造林、市场化造林等机制,放大市场机制的刺激作用和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益,使库区涌动播绿潮。
  
  为破解“年年种树不见树”的难题,该县大胆尝试,采取合同造林的形式,与乡镇林站或造林大户签订荒山造林合同,县里依据造林成活率兑现造林资金。随着一份份合同的履行,通道造林、景区造林、城镇绿化造林等林业工程快速推进。
  
  针对山区造林难度大的实际情况,淅川县还通过公开招标的办法,引进和培育造林专业队,保证了造林质量,使树苗成活率大大提高。目前,全县活跃着35支造林专业队,每年造林成活率达90%以上,造林合格面积连续7年位居全省第一。
  
  “我们还在生态与经济结合点上做文章,力争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赵鹏说。
  
  按照“因地制宜、适生适种”的原则,该县出台系列文件,配套实施财政扶持、信贷支持、品牌认证奖励、基地建设奖励4项政策支持和10项项目扶持措施,成功引进65家企业投资生态产业,发展软籽石榴、金银花、薄壳核桃等32万亩,环库区建成了鸿森植物园等一大批生态林业观光示范基地,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把丰碑刻在青山上,把政绩融入碧水中。通过创新造林机制,淅川在短时间内绿化了30余万亩荒山,森林覆盖率由5年前的32.8%提高到45.3%。如今的淅川,千峰竞秀,万壑皆绿。
  
  管护提升 打造绿色新名片
  
  三分栽种,七分管理,管护是造林绿化工作的关键所在。
  
  为避免重“栽”轻“管”、重“造”轻“护”等现象的发生,淅川县多措并举,确保栽一棵活一棵,种一片绿一片,精心打造出了一张美丽的“绿色名片”。
  
  该县建立森林资源保护行政领导负责制,将林业案件查处率、森林采伐限额执行等指标纳入工作责任目标,实行定期考核,严格兑现奖惩。与此同时,规范林地征占用审批制度,定期组织开展林地清理专项整顿,严厉打击各种乱征占用林地的违法行为。
  
  护林队伍是森林的“守护神”。淅川县对400多名专职护林员加强培训,定岗、定责、定任务,并实行一年一聘任,动态管理,为全县森林资源安全编织一张牢固的“防护网”。
  
  “火源不入山,森林才平安。”该县一方面严格执行县、乡、村24小时森林防火值班制度;另一方面组建了6支300多人的专业防火队伍,加强对林区重点部位、重点时段和重点人员的监控,做到全县林区监控无死角。
  
  绿色渠首水最清,生态淅川山更秀。“全国绿化先进集体”、“省森林资源清查先进县”、“省森林防火先进县”……一个个殊荣见证着湛蓝的天空,浓绿的群山,清澈的湖水。丹江口水库水质最新检测评价结果显示,库区水体均达到Ⅱ类水质,始终保持优良。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