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关闭导航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今日淅川>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发展芦笋扮绿渠首带富移民

来源:南阳日报 发布时间:2015-06-23 08:53:30 浏览次数: 【字体:

6月19日,记者来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边上的淅川县九重镇芦笋种植基地,不远处的渠首枢纽工程隐约可见,汤山脚下2000亩芦笋郁郁葱葱长势喜人,丰收在望,数十位来自渠首周边的移民正在清除杂草。

淅川县回归创业人才、河南源头情家庭农场有限公司董事长范利伟热情地带记者参观他的芦笋种植基地,并向记者作芦笋科普。

他说,芦笋是一种一次种植15年收益的宿根性健康食品,既可涵养水源,保护渠首生态,又是世界十大名菜之一,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蔬菜之王”的美称,是一种高档健康食品。研究表明,芦笋中丰富的膳食纤维、有机硒和黄酮具有较强的防癌抗癌活性,临床中已证明黄酮类物质对十余种癌细胞都有很好的抑制杀灭作用,芦笋正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

范利伟早年在外做销售,手里有了不菲的积蓄,在郑州、南阳都有产业,固定资产达2000余万元。他在福建、山东等地看到那里大面积发展芦笋产业,芦笋远销日本、韩国,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也有销售,在上海,冬季每公斤可卖到上百元的高价,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而他的家乡淅川县实施的人才回归全民创业战略,对回乡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有志之士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措施,让多年在外的他有了回家乡干一番事业,为移民做点事情的想法。他先在厚坡镇与人联合发展了2000余亩芦笋,经济效益可观。作为九重镇武店村人,他把发展重心放在了九重镇武店村。2013年,在九重镇党委支持下,从武店村流转1000亩土地,辐射到刘营、张家村,共流转2000余亩,带动周边移民一百余人就业。

武店村党支部书记邹旭汉把芦笋产业作为该村三大支柱产业之一,耐心细致地做群众思想工作,涉及三个村民小组200余户群众的1000亩土地一次完成流转。

家庭农场不但让武店、刘营、张家村的移民群众优先就业,还吸引周边村的移民就业。

刚从地里收工的韩峰来自高家村,他说,在这里干活很方便,骑电动车,十几分钟就能到家。

太平村王祖波夫妻二人在家庭农场上班已有三年,他是拖拉机手,他妻子是计工员,第一年两人收入四五万元,今年能收入六七万元。王祖波算了一笔账,在家门口就业,中午公司还管饭,晚上回去能照顾老人小孩,一年不少挣钱,还能把家照看好,比外出打工省心多了。

为保护渠首生态,范利伟按有机标准生产芦笋,雨后芦笋生长快,杂草也长得快,不能打农药,全是靠人工除草,忙的时候用工能达上百人。

前不久,淅川县人民政府县长赵鹏到芦笋种植基地现场办公,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困难。赵鹏对范利伟放弃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回家乡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保护水源地生态环境,带领移民后续发展致富给予充分肯定,让他大胆放手发展,政府在水、路、电等配套服务上给予大力支持。

在“政府扶植、市场导向、科技引领、龙头带动、品牌培育”的发展思路下,领导的关心和政府的支持给了范利伟发展芦笋产业的极大信心,他说,他要继续扩大生产规模,通过土地流转让芦笋种植基地达到一万亩,走标准化、生态化、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高效化为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早日取得有机认证,培育自己的品牌,进行储藏加工、自营出口,让更多的移民受益。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