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保护看淅川"系列报道:生态家园展新颜
城区道路整洁,街边观赏花木散发出阵阵清香;乡村阡陌交通,潺潺清流汩汩流向远方;丹江湖畔,一条条玉带般的河流汇入清澈丹江……盛夏时节漫步渠首大地,清幽的环境让人沉醉,不能自拔。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淅川县紧紧围绕“生态宜居、滨水山城”建设目标和“保水质、护运行”工作大局,缜密谋划,扎实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和水污染防治工作顺利进行,为保护丹江口水库水质筑起一道屏障。
宜居山城:
做好“里子工程”
淅川县城位于丹江口水库上游,城区建成面积2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5万人,城区的防污治污设施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当时城市面积小,设计标准低、口径小、距离短。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工建设和城镇化步伐加快,原有污水处理设施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而乡镇情况更是堪忧,截至2013年底,全县15个环库区乡镇没有一处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淅川县是水源地最后一道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最为敏感的区域,是中线工程的蓄水池和“水龙头”,渠首淅川凝聚着世人的目光。
“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等治污设施建设是一项基础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把设施建设及配套管网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淅川县县长赵鹏的话掷地有声。
为了适应当前形势,满足淅川县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的需要,该县在充分考察附近地市的治污设施建设并对地方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后,由发改委、住建局等部门联动,开展了以城镇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为重点的防污治污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在县城区和环库区乡镇上马建设生活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和污泥处理厂等项目,并对现有污水管网进行提升改造,着力打造宜居城乡环境,切实保护丹江口水库水质。
管网改造:
更新城市“血脉”
“做好污水收集管网建设,能够提高城区污水收集率和集中处理率,有效减少生活垃圾、污水污染,我们义不容辞,责无旁贷。”淅川县住建局局长张宝柱告诉记者。
内河、娃鱼河和铁庙河流经淅川城区,部分居民为方便自己,将垃圾和污水倾倒入河,严重影响了沿线水质和居民居住环境。去年10月,淅川县住建局启动了对这三条河流的综合整治工作。
这三条河流沿线又是该县人口最密集的地方,给治理带来了一定难度。今年3月,在内河碳化硅厂附近铺设管网时,途经一座群众自己筹资建造的小桥,当地百姓害怕管网铺设会影响桥的寿命,就集体阻碍工程进程。赵鹏县长亲自带队,去居委会沟通协调,使工程得以顺利进展。
历经半年不懈努力,目前内河、娃鱼河和铁庙河三条河道污水收集管网已铺设约12公里,沿线水质污染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
为减少工业园区点源污染,淅川县还在城区工业园区投资916万元修建污水收集管网8778米,对工业园区企业和居民产生的生活污水进行收集,有效保护了丹江口水库水质。
目前,淅川县城区污水收集管网已达70.06公里,极大地提高了该县城镇污水处理能力,污水肆流现象得到极大改善,为保护丹江口水库水质筑起一道牢固的环保屏障。
两场(厂)建设:
丹江水安上“净化器”
“经过处理的污泥肥着哩!我们苗圃经常用这种土追肥。”6月17日,记者探访淅川县污泥处理厂时,正在这里拉土的司机小姚做起了介绍。
据了解,淅川县污泥处理厂于2014年5月开工建设,2015年12月建设完工并投入使用,是我市建成的首家污泥处理厂。该污泥处理厂采用槽式翻抛机+好氧曝光堆肥工艺,将该县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进行处理,日处理污泥50吨,使污泥含水率降至60%左右。处理后的污泥可实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直接用于园林绿化、土地改良或填埋场覆盖用土,有效地保护了南水北调水源地水土环境。污泥处理厂建设,只是淅川县近两年加强两场(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及配套设施建设的一个缩影。
为最大限度地减少中线渠首生活垃圾污染,去年3月以来,淅川县在上级项目资金尚未到位的情况下,由县财政投入巨资进行两场(厂)建设。
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实际情况,该县领导多次深入施工一线,检查督导工作,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发改委、住建局等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牵头督导指导,实行“一线工作法”和“倒逼工作法”,加快工程进度。通过一周一督查、一周一通报和奖优罚劣等措施,促使各乡镇在建设中反思、在反思中建设,认真查找、着力解决影响工程进度的问题,推动两场(厂)建设快速实施。去年12月通水前,全县26个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已全部建成。
为确保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发挥应有的效益,该县多策并举,创新管理,率先实施了在垃圾填埋区铺设土工膜,实行雨污分流的做法,得到了省市检查组的高度肯定和好评,并拟在全省推广。另外,该县还通过加强入场检查、规范场区管理、开展雨季防汛、配套渗滤液处理设施建设等措施,确保入场垃圾填埋安全,有效防止了二次污染。通水以来,该县城区垃圾处理场已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4万余吨,城区污水处理厂处理生活污水450余万吨,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90%以上,为保护淅川水质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据悉,该县两场(厂)建设先后投资5亿多元,建设城区污泥处理设施1个、垃圾处理渗滤液设施1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13个、垃圾处理设施14个,辐射库区范围内的15个乡镇,为“一渠清水永续北送”提供了有力保障。
“保护丹江碧水蓝天,建设宜居生态家园”,是淅川人民的坚定承诺。如今,一个滨湖水城、生态绿城、宜居山城已具雏形,渠首淅川正成为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丹江湖畔熠熠生辉……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