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强化水质保护 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淅川县以保障南水北调工程水质安全和运行安全为核心,全力以赴打响“保水质、护运行”持久战。
该县出台了《关于建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保水质护运行长效机制的意见》,建立起“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分级负责、社会参与”的长效保护管护机制,并坚持实施宣传教育、日常巡查、工程严防严管、环境综治联防、应急处置、保水护水科学检测评价、部门联席会商和严格责任追究等八项制度。
针对县城污水处理厂扩容改造、内河污染治理、工业点源污染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整治等14项重点工作任务,该县逐项细化落实。今年以来,先后对城区内河、娃鱼河和铁庙河三条河道铺设污水收集管网约12公里,并在城区工业园区投资916万元修建污水收集管网8778米。实现护水常态化,近2000名库区护水队员加强库周区域巡查,对水上及岸边垃圾及时清理回收,发现污染源及时处理。该县还采取县财政补贴的办法,大力推广施用绿新、源科生物等公司生产的生物有机肥,切实解决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纯净的江水,蔚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翱翔的飞鸟……在淅川县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全方位监管努力下,渠首大地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环保部门监测结果显示,丹江口水库库区水质稳定保持在国家Ⅱ类水标准。
加速生态建设
实现生态经济双赢目标
进入后调水时代,淅川县找准水质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持续加速生态建设,统筹抓好生态产业发展、造林绿化等工作,努力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
为加快生态产业发展,该县采取市场化办法,鼓励和引进有实力的企业、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等,发展绿色、有机、生态的现代农业,全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截至目前,全县已规模化发展茶叶、金银花、软籽石榴、薄壳核桃、玫瑰等26万亩;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98.7万亩;初步形成以茶叶、金银花、竹柳、竹子等为主的高效生态产业集群,建成了源科生物科技农业示范园、有机果品基地、有机小麦基地、竹博园等一批生态农业示范基地,专门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
伴随着一渠清水送北京,渠首绿色农产品也走上首都人民的餐桌。淅川县以源科生物公司为龙头,积极开展京豫农业对口协作活动,让渠首绿色有机农产品进入北京千家万户。绿色、有机、安全的优良渠首农产品,深受北京居民“宠爱”。
蓬勃发展的生态产业,不仅保护了京津人民的“大水缸”,而且让渠首农民端上了“绿饭碗”,全县5万库区农民成为“生态产业工人”,吃生态饭,发生态财。
山青才能水绿。淅川县还以渠首绿化、通道绿化、荒山绿化和产业造林为重点,强力推进生态林业建设。今年上半年共完成营造林28.35万亩,占省市下达任务27.53万亩的103%。全县森林覆盖率已达到45.3%,连续7年造林合格面积位居河南省县级第一。
实施项目带动
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淅川县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充分利用对口协作招商、产业链条招商、以商招商,先后引进了中国食品工业集团投资4.7亿元的肉贮备及深加工等一批大项目。1月~6月,全县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9个,完成市定目标任务的135.7%,项目已全部开工,履约率100%。
以项目建设为支撑,该县着力抓龙头、强链条、育集群,做大做强汽车零部件加工产业。特别是淅减公司列车减震器通过南车集团评审,高档轿车减震器正式与奔驰配套,企业综合竞争能力明显增强。以淅减公司为龙头,该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聚链、延链、补链、强链,着力培育了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引领能力强的汽车零部件加工企业。目前,淅川县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企业总数已达75家,年实现行业产值90亿元,
与此同时,该县还通过加快项目建设,实现培育一批、调优一批、转产一批。随着福森动力电池4条隔膜生产线、食品饮料项目一期正式投产,恒电科技、富星光电、铭鼎精铸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项目相继建成,粉末冶金、贵族旋压和林吉特等成长型企业快速发展,全县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截至目前,淅川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达85家。
创建5A景区
打响渠首旅游金字招牌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渠首游成为热点。淅川县乘势而上,创造性提出渠首、丹江大观苑、八仙洞、香严寺和坐禅谷“五景联创”丹江湖国家5A级景区的思路,并紧锣密鼓实施建设。
他们聘请北京江山多娇规划院编制《淅川丹江湖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提升实施方案》,并新增投资近亿元重点实施“五景联创”:渠首景区以佳莲水博园项目为重点,启动建设移民民俗博物馆、移民遗址公园、观景台等;丹江大观苑景区突出移民民俗文化主题,规范游客服务中心和导识标识系统建设;八仙洞景区完善提升游客服务中心和停车场等服务设施;香严寺和坐禅谷景区联手打造佛文化生态休闲区。
淅川县还借助对口协作平台和南水北调5+13旅游联盟,依托央视等主流媒体,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介,持续开展南水北调专题宣传。中央电视台推出“南水北调 源起南阳”专题宣传,渠首淅川成为主打品牌;央视《远方的家》播出了《清水丹江 美丽淅川》、《秀美丹江 古韵飘香》等节目,助推淅川旅游走向全国。今年上半年,全县共接待游客260余万人,实现综合经济效益15亿元。
建设宜居家园
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整齐靓丽的二层小楼,绿意盎然的花草树木,欢歌飞扬的文化广场……穿行于淅川县城乡新村,清新文明的乡村气息扑面而来,处处可见安居乐业的幸福景象。
屏蔽此推广内容淅川县以新型城镇化为方向,强化规划引领,统筹推进县城、集镇与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完善配套基础设施,致力建设宜居家园,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县城建设以商务中心区建设带动新区开发,促进中心城区改造,加快县医院异地新建项目、县中医院门诊病房综合楼、公安局业务技术楼等民生工程建设,以体育公园和“鹳河两坝”一期建成为标志,打造了生态宜居滨水山城。同时,提档升级“美丽乡村”建设,从整治村庄人居环境入手,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文明水平,争创省级示范村。日前,河南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试点名单公布,西簧乡入选“美丽宜居小镇试点”乡镇,九重镇陶岔村入选“美丽宜居村庄试点”村庄。
“前半年稳中有进的发展成果,给了淅川人乘势而上的底气和信心。下一步,我们要聚神聚焦聚力,提速提质提效,全面加快经济社会转型,推动淅川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面对未来,赵鹏信心满怀。
该县出台了《关于建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保水质护运行长效机制的意见》,建立起“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分级负责、社会参与”的长效保护管护机制,并坚持实施宣传教育、日常巡查、工程严防严管、环境综治联防、应急处置、保水护水科学检测评价、部门联席会商和严格责任追究等八项制度。
针对县城污水处理厂扩容改造、内河污染治理、工业点源污染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整治等14项重点工作任务,该县逐项细化落实。今年以来,先后对城区内河、娃鱼河和铁庙河三条河道铺设污水收集管网约12公里,并在城区工业园区投资916万元修建污水收集管网8778米。实现护水常态化,近2000名库区护水队员加强库周区域巡查,对水上及岸边垃圾及时清理回收,发现污染源及时处理。该县还采取县财政补贴的办法,大力推广施用绿新、源科生物等公司生产的生物有机肥,切实解决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纯净的江水,蔚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翱翔的飞鸟……在淅川县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全方位监管努力下,渠首大地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环保部门监测结果显示,丹江口水库库区水质稳定保持在国家Ⅱ类水标准。
加速生态建设
实现生态经济双赢目标
进入后调水时代,淅川县找准水质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持续加速生态建设,统筹抓好生态产业发展、造林绿化等工作,努力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
为加快生态产业发展,该县采取市场化办法,鼓励和引进有实力的企业、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等,发展绿色、有机、生态的现代农业,全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截至目前,全县已规模化发展茶叶、金银花、软籽石榴、薄壳核桃、玫瑰等26万亩;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98.7万亩;初步形成以茶叶、金银花、竹柳、竹子等为主的高效生态产业集群,建成了源科生物科技农业示范园、有机果品基地、有机小麦基地、竹博园等一批生态农业示范基地,专门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
伴随着一渠清水送北京,渠首绿色农产品也走上首都人民的餐桌。淅川县以源科生物公司为龙头,积极开展京豫农业对口协作活动,让渠首绿色有机农产品进入北京千家万户。绿色、有机、安全的优良渠首农产品,深受北京居民“宠爱”。
蓬勃发展的生态产业,不仅保护了京津人民的“大水缸”,而且让渠首农民端上了“绿饭碗”,全县5万库区农民成为“生态产业工人”,吃生态饭,发生态财。
山青才能水绿。淅川县还以渠首绿化、通道绿化、荒山绿化和产业造林为重点,强力推进生态林业建设。今年上半年共完成营造林28.35万亩,占省市下达任务27.53万亩的103%。全县森林覆盖率已达到45.3%,连续7年造林合格面积位居河南省县级第一。
实施项目带动
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淅川县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充分利用对口协作招商、产业链条招商、以商招商,先后引进了中国食品工业集团投资4.7亿元的肉贮备及深加工等一批大项目。1月~6月,全县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9个,完成市定目标任务的135.7%,项目已全部开工,履约率100%。
以项目建设为支撑,该县着力抓龙头、强链条、育集群,做大做强汽车零部件加工产业。特别是淅减公司列车减震器通过南车集团评审,高档轿车减震器正式与奔驰配套,企业综合竞争能力明显增强。以淅减公司为龙头,该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聚链、延链、补链、强链,着力培育了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引领能力强的汽车零部件加工企业。目前,淅川县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企业总数已达75家,年实现行业产值90亿元,
与此同时,该县还通过加快项目建设,实现培育一批、调优一批、转产一批。随着福森动力电池4条隔膜生产线、食品饮料项目一期正式投产,恒电科技、富星光电、铭鼎精铸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项目相继建成,粉末冶金、贵族旋压和林吉特等成长型企业快速发展,全县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截至目前,淅川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达85家。
创建5A景区
打响渠首旅游金字招牌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渠首游成为热点。淅川县乘势而上,创造性提出渠首、丹江大观苑、八仙洞、香严寺和坐禅谷“五景联创”丹江湖国家5A级景区的思路,并紧锣密鼓实施建设。
他们聘请北京江山多娇规划院编制《淅川丹江湖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提升实施方案》,并新增投资近亿元重点实施“五景联创”:渠首景区以佳莲水博园项目为重点,启动建设移民民俗博物馆、移民遗址公园、观景台等;丹江大观苑景区突出移民民俗文化主题,规范游客服务中心和导识标识系统建设;八仙洞景区完善提升游客服务中心和停车场等服务设施;香严寺和坐禅谷景区联手打造佛文化生态休闲区。
淅川县还借助对口协作平台和南水北调5+13旅游联盟,依托央视等主流媒体,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介,持续开展南水北调专题宣传。中央电视台推出“南水北调 源起南阳”专题宣传,渠首淅川成为主打品牌;央视《远方的家》播出了《清水丹江 美丽淅川》、《秀美丹江 古韵飘香》等节目,助推淅川旅游走向全国。今年上半年,全县共接待游客260余万人,实现综合经济效益15亿元。
建设宜居家园
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整齐靓丽的二层小楼,绿意盎然的花草树木,欢歌飞扬的文化广场……穿行于淅川县城乡新村,清新文明的乡村气息扑面而来,处处可见安居乐业的幸福景象。
屏蔽此推广内容淅川县以新型城镇化为方向,强化规划引领,统筹推进县城、集镇与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完善配套基础设施,致力建设宜居家园,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县城建设以商务中心区建设带动新区开发,促进中心城区改造,加快县医院异地新建项目、县中医院门诊病房综合楼、公安局业务技术楼等民生工程建设,以体育公园和“鹳河两坝”一期建成为标志,打造了生态宜居滨水山城。同时,提档升级“美丽乡村”建设,从整治村庄人居环境入手,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文明水平,争创省级示范村。日前,河南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试点名单公布,西簧乡入选“美丽宜居小镇试点”乡镇,九重镇陶岔村入选“美丽宜居村庄试点”村庄。
“前半年稳中有进的发展成果,给了淅川人乘势而上的底气和信心。下一步,我们要聚神聚焦聚力,提速提质提效,全面加快经济社会转型,推动淅川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面对未来,赵鹏信心满怀。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