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助淅川建设生态宜居新家园
大道通衢铸丰碑
一路汽车飞驰,一路坦途畅通,一路风光美景。在淅川,记者深深体验到淅川城乡、丹江口库区、渠首陶岔处处交通便利。
随着总投资60多亿元的20余个重点交通建设项目完工,淅川县初步形成环丹江口水库1小时交通圈。目前,淅川县新增高速公路63.8公里,一级公路35公里,大桥、站点和码头30余座,初步形成“围绕县城,连通两翼和环绕丹江,缝合两岸”的环丹江口水库的快捷交通网。
“最近两年,是淅川交通人最忙碌的两年,从移民复建工程到服务产业集聚区发展,再到保水质迎通水,踏着时间节点,不敢有丝毫懈怠。”县交通运输局局长任连华说。
大规模移民结束、库区清理后,道路复建成为艰巨的移民复建任务之一。
X011线公路是淅川县绕丹江口水库周围的干线公路,是连接县城和老城、大石桥、滔河、盛湾、仓房等乡镇的主要通道。该路复建工程直接关乎淅川县移民后期库区群众的出行及基本生产生活保障问题,因此,省、市、县各级各部门及社会各界给予高度关注。
项目开工后,广大建设者与时间赛跑,昼夜奋战。但还按原来三级公路的标准进行施工,已经不能适应时代要求,而且沿路多处需要加装防护设施,资金远远不够。为了保证道路质量,任连华先后十多次与长江委等部门沟通。真情所致,上级部门最终提高了公路等级,增加了安防设施,追加资金1亿多元。施工期间,任连华经常上路巡视,现场开会,要求精工细做,确保工程质量。2013年8月底,X011线建成通车。
县委书记卢捍卫说:“这条标准的二级公路实现了复建工程与城乡规划、新农村建设、旅游开发、改善民生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完美结合。”像这样的移民复建道路,全县共修筑了7条108公里。
为支持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县交通运输部门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优化集聚区路网结构,改善集聚区道路交通条件,为集聚区快速、健康发展全力提供交通服务。先后组织实施了7条公路的新建改建工程,累计新建路基64.761公里,新建路面51.47公里,完成建设投资28393万元。新道路的建成使用,方便了产业集聚区企业的发展,带动一大批项目快速入驻。
与此同时,淅川县农村公路工作提速度、增效益,成效明显。仅2014年,筹措资金3000多万元,对一批农村公路配齐安保防护设施、精心打造“绿色长廊”,83.8公里农村公路文明示范路日前通过了省级验收,创建里程和创建标准都创造了全省纪录。
大美家园展新貌
行走在淅川,可见城乡街道干净整洁,夜晚流光溢彩;路边花木枝繁叶茂,竞相开放;背街小巷清扫得干干净净;文明标语、公益广告处处可见,车辆出行井然有序,文明用语不绝于耳……这是淅川县致力建设美丽渠首带来的可喜变化。
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正式启动,淅川声名鹊起,为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该县按照“拉大框架、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增强带动”的思路,积极打造生态宜居新家园,使城市建设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县长赵鹏说,近年来,淅川县抓住渠首生态经济示范区创建时机,以建设生态园林旅游城镇为目标,形成了统筹城乡发展、自然和谐、优美宜居的生态型城镇体系。
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农村生活污染,淅川县开展了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两厂(场)”建设行动,县住建局承担了“两场”建设督办任务。先后投资5亿多元,建设城区污泥处理设施1个、垃圾处理渗滤液设施1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11个、垃圾处理设施13个,辐射库区范围内的15个乡镇,为“一渠清水永续北送”提供了有力保障。
为了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两厂(场)”建设任务,县住建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台账,明确工作时限和工作要求,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抽调精兵强将优质高效地完成了乡镇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项目的建设督导任务,有力地促进了工作的开展。施工期间,局长张宝柱带着同志们发扬“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干劲,始终坚持在建设一线,有力地促进了工作开展。通水前夕,淅川县新建的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将全部投入使用。
陶岔村原来房屋破旧、污水横流。为建设美丽渠首,县委、县政府决定把陶岔村建设成风情小镇,打造成集旅游、商贸、餐饮、住宿为一体的5A级景区。风情小镇占地约300亩,总建筑面积10万余平方米。基础设施包括58条道路、14个小区化粪池、2个污水处理站等。
为让群众在城镇中生活得更幸福、更舒心,县住建局积极承办民生实事。今年,该局承担了体育公园升级改造工程、鹳河路升级改造工程、天然气建设和新水源勘探建设等四件民生实事,还临时承担了九重高速出口游园、九重道班游园建设任务。这些项目不仅牵涉面广、工程量大、程序复杂、施工难度高、工期要求紧,而且群众关心、领导关注、社会聚焦度高。
如今,淅川县体育公园升级改造和新水源勘探工程已高标准完成,天然气建设和鹳河路升级改造工程进展迅速,城区人居环境有了较大改善。
随着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得到完善,淅川县城市管理也同步跟进。在2013年环卫体制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环卫管理和城区绿化管理机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极大地提高了环卫和绿化管理效率,城市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目前,淅川县新的城市格局雏形显现,城市布局日趋合理,功能日益完善。漫步淅川县城,你能明显感受到的是,一个天蓝地绿、山清水秀、功能齐全、宜居和谐的新城市正呼之欲出,一个滨湖水城、生态绿城、宜居山城已初具雏形,并展现出迷人风姿……
大渠观光掀热潮
“一湖丹江水,咋看咋都美!在淅川旅游,真‘得劲’!”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通水,北京、郑州等地的游客纷纷慕名到淅川观光,沉醉于渠首的青山碧水,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2013年,淅川县累计接待国内游客490万人次,实现综合经济效益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和24.5%。在“美丽河南”系列公益活动评选中,淅川被评为“河南绿色生态明星县”。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商圣范蠡故里,楚始都所在地和楚文化发祥地……可以说,淅川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丹江口水库、中线渠首、香严寺、坐禅谷、荆紫关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旖旎妖娆的画卷。
淅川县的决策者们从旅游发展的全局考虑,提出旅游顶层规划设计理念,坚持规划先行,树立“生态为本、文化为魂”理念,开发建设旅游景区。高站位决策、高起点规划绘就了淅川旅游的宏伟蓝图,加快了全县旅游产业的发展。2013年,淅川县旅游总体规划修编和渠首景区规划编制进展顺利,丹江小三峡、驻马山景区等规划通过评审,全县形成了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各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项目专题规划相互衔接、有机结合的旅游规划体系。
县旅游局局长张道文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用政策来主导旅游产业,用市场手段来刺激旅游产业的发展。近两年来,一大批企业纷纷抢滩淅川,投资旅游开发。”
近年来,淅川县先后出台了《关于引客入淅奖励的若干意见》等一批有分量的文件。这些文件成为淅川旅游的“金箍棒”,撬动了全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渠首淅川,犹如一个强磁场,吸引着一个个大客商纷至沓来,上演着一出出招商大戏。2013年,淅川县成功签约了投资200亿元的北京佳莲控股公司世界水博园项目,投资13亿元的河南一建集团淅川江山生态园旅游开发项目,投资3亿元的河南中润园生态农庄项目等;喜迎通水的2014年,淅川县又成功引进北京德丰利达集团投资5亿元的丹江雁口峡项目、中青旅集团荆紫关古镇旅游合作项目,中财沃顿和中国福利基金会淅川养老养生产业项目均达成协议……这些旅游项目为全县旅游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活力。
按照“健全设施、完善功能、提高品位、打造精品”的工作思路,近年来,淅川县围绕建设“南水北调中线旅游观光带龙头”的目标,先后投资20亿元以上,高标准打造精品景区,培育淅川旅游的核心竞争力。香严寺景区已成为国家4A级景区,在陕西、湖北和本省等周边市场具有较强的市场吸引力。坐禅谷景区,着力于打造中原峡谷精品,开发了龙王泉、佛光瀑、聚龙湖、通天洞、佛文化长廊等景点,与香严寺相映生辉,堪称中原九寨沟。淅川还开发了八仙洞、神仙洞、驻马山、观音峡、法海寺、移民文化苑、南水北调移民文化村等景点,以渠首—丹江—香严寺—坐禅谷—丹江小三峡为主的线路已经成为省内的精品旅游线路。目前,全县已建成4A级景区2家、3A级景区5家,淅川正逐步建成省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
为拉长旅游产业链条,近年来,淅川县不断提高接待服务能力,投资7亿余元的内邓高速至渠首连接线、沪陕高速丹水出口至县城快速通道建成通车,上九路、上荆路等县内主要旅游交通干道和旅游码头等设施得到改造提升,丹江小三峡跨江大桥工程已正式竣工,旅游交通瓶颈逐步打破。
渠首昂龙头,丹江迎嘉宾。淅川将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胜地,掀起渠首观光热潮。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