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生态农业绘底色强底气
徐建伟是邻县西峡人,前两天听到朋友“吹捧”后,禁不住带着家人一起自驾来到佳音月季花基地和毗邻的金戈利生态休闲农庄赏花品茶亲水,有滋有味地享用农家风味美食,别有一番滋味。
这是地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和核心水源区的淅川县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连锁效应的一个缩影。
作为国家生态安全战略要地,淅川肩负着确保“一江碧水向北流”的特殊使命。“淅川积极顺应调水要求,牢固树立水质至上、生态为先、绿色发展理念,以建设渠首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为载体,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加快建设水源地生态文明。”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说。
在淅川,生态农业从“顶层设计”到“春色满园”,仅仅历经2年多时间,就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记者在该县金河镇魏岗村竹博园看到,占地5600亩的竹林郁郁葱葱。园主人张建昌介绍说,竹子具有净化水质的功效,他们投资1300万元种植了108种竹子,形成了“一条龙”式的竹产业,已开发30多道竹笋美食,还有别具特色的竹屋和竹制餐桌餐椅餐具,以及竹制毛巾、牙刷、牙膏、竹衣等百余种,可提供500余个就业岗位。
竹博园的发展路径实现了绿化与富民的同步推进。与此同时,“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也成为风靡丹江两岸的“一招鲜”。
正是看准了水源地的绿色招牌,南阳新合作公司投资700余万元在淅川县上集镇张营移民村建设了集种植、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千亩无公害蔬菜基地,每年向南阳、西安、郑州、北京等大中城市输送无公害蔬菜800余万公斤。
今年44岁的移民姜明理是张营移民村人,他承包了4个蔬菜大棚,种有丝瓜、茄子、黄瓜等,每个大棚年收入8万元左右。加上地租和工资,一年收入相当可观。
据统计,自2012年以来,该县先后吸引海亮集团、亿隆集团、丹圣源、丹江缘、盛坤等56家企业扎堆淅川,规模化种植茶叶、金银花、食用玫瑰等13万亩,辣椒、柑橘等无公害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发展到97.2万亩,建成了全省最大的湖桑种植基地、全国最大的竹柳基地、全国最大的玫瑰连片种植基地、全国最大的石榴种质基因库,仅用2年多时间,使环库区20多万亩荒山披上了绿装,为水源地增添了“底色”,增强了“底气”。
高效生态农业缘何在淅川风生水起、如鱼得水?淅川县长赵鹏的话一语中的:“我们的独特区位、利好政策、优良服务是吸引县内外资金投向高效生态农业的‘强磁场’。”
据赵鹏介绍,该县积极健全完善组织领导、政策保障及考核奖惩等方面的体制机制,用“四个坚持”化解了一个有一个难题:坚持领导力量跟着生态产业上,“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抓到底”;坚持配套政策围绕生态产业定,一个产业一套扶持政策,从基地建设、苗木补贴到品牌认证等予以全方位扶持支持;坚持信贷支持随着生态农业走,为发展生态农业的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提供贴息贷款;坚持政府服务跟着生态农业转,建立部门协作机制,现场办公解决难题,基地建在哪里,水、电、路等项目跟进到哪里,充分调动社会的参与积极性,最大化激活生态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