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水源区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样板
“有机茶,金银花,软籽石榴把家发”“以前是愁得长皱纹,现在是笑得皱纹深”。陈相民张口就是一套顺口溜。
陈相民告诉记者:“种这软籽石榴,一年就能赚个三五万,可比以前种地强多了。”
陈相民是河南省淅川县盛湾镇瓦房村的村民,和淅川所有百姓一样,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工建设,彻底改变了他们几十年的生活。作为南水北调中线的水源地,淅川境内水域面积占南水北调源头库区总水面的48.3%,身处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淅川成为南水北调水质最重要的护卫者。
保水质就必须减污染。为了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经济发展转型的利剑指向了当地村民百十年来“靠山吃山”的传统农林模式,引导农民转向高效生态农业。
2012年以来,淅川县投入财政扶持资金4600余万元,支持农业企业和种植大户发展特色产业。到目前,已经吸引了65家企业投资生态产业,发展软籽石榴、茶叶、金银花、薄壳核桃等26万亩。“钱包鼓了心不慌,谁还像以前那样,一年到头守着两亩地打粮吃。”淅川县魏岗村村民张建华说。
为了减少工业污染,从2003年起淅川这个曾经的工业大县关停并转了338家造纸、冶炼企业,还否决了40多个存在污染风险的项目入驻,年财政收入一度下滑40%。
然而,“壮士断腕”的阵痛为淅川换来了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项目的发展空间。在新型工业化的引领下,淅川县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集聚发展赢得主动。目前,淅川县汽车零部件、铝加工、新能源产业已见雏形,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日渐壮大。今年一季度,淅川县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5%。
“不出城郭而有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今天的淅川,登临山顶俯瞰,清风拂江波、高楼立山间,俨然一幅“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天堂画卷。
淅川并不是个例。
几年间,整个河南省南水北调水源区的3市6县,已累计关停并转污染企业1000多家,建成300多公里的生态带。借着南水北调的东风,各县也探索着各自的绿色发展之路,南水北调水源区俨然已经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样板。
西峡县淘汰传统水泥、造纸、化工等产业,确立了汽车配件、农产品加工等“绿色制造”产业,2014年人均产值近5万元,农民纯收入增加11%,65%以上来自生态特色农业。传统畜牧大县内乡关停了严重污染的养殖企业,发展循环农业,已建成近百万亩无公害生产基地,年产无公害产品30多万吨。
“南水北调的历史机遇‘逼’着水源区主动踏出改革之步,但也正是因为这样,今天我们才趟出了一条兼顾生态与经济的绿色发展之路。”淅川县县长赵鹏说。西峡县县长孙起鹏认为,实践证明,生态也是生产力。有了绿水青山,就有了永远的金山银山,在经济新常态下,绿色发展才是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永恒驱动力。
陈相民告诉记者:“种这软籽石榴,一年就能赚个三五万,可比以前种地强多了。”
陈相民是河南省淅川县盛湾镇瓦房村的村民,和淅川所有百姓一样,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工建设,彻底改变了他们几十年的生活。作为南水北调中线的水源地,淅川境内水域面积占南水北调源头库区总水面的48.3%,身处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淅川成为南水北调水质最重要的护卫者。
保水质就必须减污染。为了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经济发展转型的利剑指向了当地村民百十年来“靠山吃山”的传统农林模式,引导农民转向高效生态农业。
2012年以来,淅川县投入财政扶持资金4600余万元,支持农业企业和种植大户发展特色产业。到目前,已经吸引了65家企业投资生态产业,发展软籽石榴、茶叶、金银花、薄壳核桃等26万亩。“钱包鼓了心不慌,谁还像以前那样,一年到头守着两亩地打粮吃。”淅川县魏岗村村民张建华说。
为了减少工业污染,从2003年起淅川这个曾经的工业大县关停并转了338家造纸、冶炼企业,还否决了40多个存在污染风险的项目入驻,年财政收入一度下滑40%。
然而,“壮士断腕”的阵痛为淅川换来了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项目的发展空间。在新型工业化的引领下,淅川县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集聚发展赢得主动。目前,淅川县汽车零部件、铝加工、新能源产业已见雏形,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日渐壮大。今年一季度,淅川县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5%。
“不出城郭而有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今天的淅川,登临山顶俯瞰,清风拂江波、高楼立山间,俨然一幅“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天堂画卷。
淅川并不是个例。
几年间,整个河南省南水北调水源区的3市6县,已累计关停并转污染企业1000多家,建成300多公里的生态带。借着南水北调的东风,各县也探索着各自的绿色发展之路,南水北调水源区俨然已经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样板。
西峡县淘汰传统水泥、造纸、化工等产业,确立了汽车配件、农产品加工等“绿色制造”产业,2014年人均产值近5万元,农民纯收入增加11%,65%以上来自生态特色农业。传统畜牧大县内乡关停了严重污染的养殖企业,发展循环农业,已建成近百万亩无公害生产基地,年产无公害产品30多万吨。
“南水北调的历史机遇‘逼’着水源区主动踏出改革之步,但也正是因为这样,今天我们才趟出了一条兼顾生态与经济的绿色发展之路。”淅川县县长赵鹏说。西峡县县长孙起鹏认为,实践证明,生态也是生产力。有了绿水青山,就有了永远的金山银山,在经济新常态下,绿色发展才是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永恒驱动力。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