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关闭导航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今日淅川>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马蹬镇:念活生态经 库区展新颜

来源:南阳日报 发布时间:2015-12-09 08:31:30 浏览次数: 【字体:
  这是一片诗意灵动的热土,壮美的丹江,犹如巨龙一样盘绕而过,秀丽的小三峡,堪称浓缩版长江三峡;
  
  这是一片生机盎然的热土,大道通衢、绿树成荫,水清鱼肥、果园飘香……
  
  在生态产业和生态旅游的强劲推动下,淅川县马蹬镇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
  
  回眸“十二五”,马蹬镇把生态建设作为水质保护和群众增收的主要抓手,念活山水经,打好特色牌,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和生态旅游,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民计民生显著改善。
  
  改善库区生态力保水清民富
  
  “作为库区乡镇,我们要立足区位优势,结合自身特点,找准生态环境建设的切入点,抓好水质保护,搞好生态建设。”马蹬镇党委书记张光东如是说。
  
  马蹬镇地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丹江口水库在境内盘绕52公里。为确保库区良好的生态环境,马蹬镇坚持以生态基础改善、生态产业发展为重点,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多措并举改善生态环境。
  
  马蹬镇金竹河、青龙、苏庄、小草峪、葛家沟5个村,属于轻度环库石漠化区域,水土流失严重,不仅影响当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而且危及南水北调中线水资源安全。
  
  近年来,马蹬镇先后利用林业、水利、农业、交通等项目资金,在小草峪一带投资3000多万元进行小流域治理,修建蓄水池、拦沙坝等小型水保工程90多处,栽植各种苗木3000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平方公里。在金竹河、青龙、苏庄等村的沙罐山一带依托生态河南、长江防护林等项目,创新造林机制,组织造林专业队,实施爆破鱼鳞坑整地、挖大穴、垒石圈、客土造林等方式,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同时,统筹协调国土、安监、环保、林业、公安等部门力量,封山育林、封山禁牧,加强林业资源管护,造林保存率在90%以上,石漠化治理取得初步成效,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
  
  为护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实现水清民富,马蹬镇以市场机制为主导,采取“公司+农户”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生态产业。
  
  苏庄、小草峪、财神等村属大面积丘陵区域,该镇引进果然出色、丹江润源等企业,发展金银花、薄壳核桃、软籽石榴等6100余亩;杨营河流域水资源丰富,该镇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在寇楼、桐柏等村发展大闸蟹养殖1500亩,年产15万公斤,产值3600万元;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农业面源污染,该镇引进元嘉农业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在孙庄、马家等村租赁荒山8000余亩搞好示范带动,利用山坡地种草种果树,用草饲养山羊,然后用羊粪便给果树施肥,实现污水零排放。
  
  目前,全镇基本形成了以软籽石榴、薄壳核桃、金银花为主的特色种植业和以大闸蟹为主的特色养殖业蓬勃发展的生态产业,既优化了生态,保护了水质,又大大促进了库区群众致富增收。
  
  果然出色、京津源等10余家生态企业先后落户马蹬,52家农林合作社在马蹬生根结果,农民把土地流转给农林企业或合作社,农闲时到企业和合作社务工,不仅有劳务收入还有土地租金收入,年可增收近两万元。寇楼村民寇建锋告诉记者:“原来我在广东汕头那边打工,一年收入就是两万多元,回来后跟着京津源大闸蟹公司养殖大闸蟹,现在一年能收入10万元。”
  
  据统计,“十二五”以来,马蹬镇人均增收2300元,森林覆盖率也由“十二五”初的44.2%提高到现在的51.3%,有效涵养了水源地水质。
  
  发挥山水优势打造旅游名镇
  
  近日,丹江口水库豫鄂陕汇水区九市区联合举办“挽手护丹江 同心送清水”网络论坛活动,采风团成员在马蹬镇采风时,对这里的秀美风光赞不绝口。
  
  马蹬镇地处丹江口水库东岸,是丹江风景区旅游资源最集中、自然与人文景观组合最佳的景点汇聚区。境内丹江口水库碧波一望无垠、水鸟翩然翱翔;丹江小三峡奇峰嵯峨连绵、烟云氤氲缭绕;丹江大观苑典藏山水美景、尽展磅礴气势……这里还是古县城所在地,有秦楚丹阳大战古战场、欧阳修读书处等多处人文遗址。
  
  为把马蹬打造成由生态承载的中原旅游名镇,该镇以丹江大观苑、八仙洞等景区联合创建国家5A级景区活动为契机,突出抓好景区提升、项目建设、宣传推介、服务优化四项重点。如今,旅游业已成撬动马蹬经济转型、绿色发展的“杠杆”。
  
  根据国家5A级景区创建标准,马蹬镇坚持科学发展,规划先行,聘请国内知名旅游规划团队——河南韶光旅游规划设计院编制《马蹬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聘请北京达沃斯和江山多娇设计院对小三峡及大观苑和八仙洞进行了评估规划,勾勒了重点景区的发展蓝图。
  
  根据规划内容,马蹬镇积极完善设施,提升景区品位。近年来,八仙洞景区新增投资4000万元,开发四个资源禀赋较高的溶洞,洞内声光电路等配套项目基本完成,溶洞规模扩大到5000平方米;洞外新开发了上仙殿、八仙殿、拜仙亭、聚贤阁等景点,修建了步道、栈道、停车场、山门等接待服务设施,成为中原地区又一精品溶洞景区。
  
  丹江大观苑景区以楚文化、药文化、水文化、佛文化为主线,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去年以来,新开发世纪龙等项目,启动了东区扩展工程,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通过“丹江鱼喜获丰收”、“秋获采摘”等活动宣传推介,成为豫西南影响力最大的景区之一。
  
  为充分展示秀美乡村新风貌,提升马蹬整体形象,该镇投资300多万元,聘请中国乡建院对金石路(金竹河-石桥码头)、上九路沿线进行特色民居改造,为库区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为提升旅游接待水平,马蹬镇先后投资1.3亿元,修筑金竹河-小三峡大桥、金竹河-石桥、黄庄-余沟三条旅游通道38公里;投资1500万元,发展农家乐55家,其中经县旅游局授牌15家,年可接待游客1.8万人,年收益2000余万元。
  
  为提升旅游景点美誉度和吸引力,马蹬镇以南水北调中线专题宣传为重点,借助对口协作平台和南水北调5+13旅游联盟,依托央视、中国旅游报、河南卫视等主流媒体,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介,加大推介力度,提升马蹬旅游形象。
  
  写好山水文章,实现绿色“蝶变”,蓬勃发展的旅游业为马蹬镇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仅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该镇就接待游客14万人,创效益4000多万元。
  
  全力保障民生扮靓库区明珠
  
  12月7日,久违的暖阳驱散了多日来的阴霾。马蹬镇关防村村民闫朝建正在为后山的核桃林整形修剪、清除病枝,确保核桃树安全过冬。他对记者说:“网箱拆除后,在政府扶持下,我种了150亩核桃,儿子在镇上开了家汽车修理店,日子过得也舒坦。”
  
  近年来,马蹬镇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妥善解决网箱拆除后渔民后续发展问题,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得到切实提升。
  
  为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前,淅川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网箱取缔活动。马蹬镇是网箱养殖大镇,沿库区百姓绝大多数都有网箱,整治任务繁重。“网箱取缔工作事关渔民利益,事关库区社会稳定!我们在服务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同时,要最大限度维护渔民利益。”镇人大主席团主席孟颖在部署马蹬镇网箱取缔动员会时说。
  
  为保障渔民利益和拆除网箱工作顺利推进,该镇每天出动200多名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开展工作。让县镇人大代表参与宣传发动、张榜公示、空箱上岸、网箱拆解、资金兑现全过程的监督,同时深入开展“六包” (包登记、包调解、包销鱼、包拆解、包兑付、包转产)活动,为渔民提供全程帮扶,有效提高了养殖户拆除网箱的积极性。经过一个月的艰苦奋战,全镇6923个网箱全部拆解上岸。
  
  为引导扶持渔民转产转业,马蹬镇对上岸渔民给予免费劳动就业培训、发放技术资料、优先申请社会低保、免除办理个体工商执照工本费、落实民政优抚等优惠政策,确保渔民上岸后续稳定发展。
  
  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该镇投资4000余万元,建成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1000吨,集镇污水收集率达70%以上,居民生活垃圾全部集中收集处理;投资380万元完成了对集镇四条主街道的铺油工程;依托扶贫、以工代赈等项目资金,在金竹河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配备下水道、垃圾箱、游乐场、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160户群众已顺利搬进新居;投资300多万元,对全镇贫困户、低保户的危房进行改造,200多户贫困户、低保户住上了宽敞安全的新居;投资200多万元对马蹬社区、东兴社区移民户的楼门院墙进行修建,全面提升了移民新村的品位。另外,为保障社会治安稳定,该镇投资120多万元,在集镇及主要路口安装监控系统,群众安全系数不断提升。
  
  马蹬镇境内多低山丘陵,水资源匮乏。为解决吃水难问题,该镇投资150余万元,在桐柏、黑龙等7个深山村,打深水井10眼,架管道1.8万千米,解决了近7000人的吃水难问题。
  
  为节约集约用地,该镇强力推进移土培肥项目,至目前,已培肥土地2.3万亩,新增耕地2650亩,新增耕地已有序向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流转,有机农业和特色林果将进一步在这里生根开花。
  
  绿水青山常在,金山银山生辉。今天,马蹬这个美丽的库区小镇,正以靓丽新姿崛起在库区大地上,犹如夺目明珠一般吸引着世人的关注。张光东说:“让水更绿山更青,环境更幽美,群众更宜居,生活更幸福,既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使命,我们将继续凝心聚力,力争实现水质保护与农民增收的双赢,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