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县确保一库清水送京津纪略
12月12日,农历十一月初二,中国水利史将这样标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迎来通水一周年纪念日。
核心提示
去年此时,举世瞩目。第一滴碧水离开丹江口水库的怀抱,自淅川县九重镇陶岔渠首闸门喷薄而出便跃上潮头,朝着北方开启了1432公里的使命之旅,只为京津人民不再喊“渴”!那是怎样的漫漫征途:告别老家淅川,穿湍河渡槽,过南阳在独山脚下与白河惜别,跨方城垭口时远远望见桐柏山西行的背影;依次流过平顶山、漯河、许昌,到达郑州,穿越地下隧道,实现了长江与黄河两大水系的首次交汇,出焦作、新乡于安阳辞别河南;沿太行山淌过燕赵大地,在河北保定分成两股,与东去天津的清流分手后继续向北京而去,在滔滔不绝的碧浪簇拥之下终于抵达终点——皇家园林颐和园内团城湖!再次深情回望淅川时,她才发现日历已翻过15天。
今年此刻,万众欢呼。丹江水连续365个昼夜接力奔跑,调水量已超过21亿立方米,惠及京、津、冀、豫4省市3800万人。其中,入京水量超8亿立方米,近7成用于市民饮用,相当于330多个颐和园昆明湖的水量,北京人均水资源量增加了50立方米,中心城区供水安全保障系数从原来的不足1提高到1.2。更为可喜的是,丹水进京使得北京地下水下降速率减缓,部分区域地下水位呈现回升迹象,首都地下水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今年此刻,大爱报国。忠诚担当的南阳人可以骄傲地说,呵护一库清水送北京,我们做到了!市环境监测站最新发布,据水源地南阳陶岔和五龙泉监控断面最新一期水质全因子监测结果显示,109项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达标》Ⅱ类标准,其中常规项目95%以上符合Ⅰ类标准,特定项目100%符合水源地水质标准。市环境监测站站长胡兰群表示,最新监测结果再次表明中线水质整体持续向好,沿线人民可放心饮用。
饮水思源,情系渠首。在通水一周年的重要时刻,世人目光再次聚焦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核心水源区和移民安置处——淅川,怀抱亚洲最大人工湖过半水域的楚都古城,被京津冀豫人民称作“大水缸”的护水使者。全县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丹江自西北向东南纵贯全境,流域面积达全县总面积的93.5%。
饮水思源,感恩淅川。家园变泽国,干群作贡献,企业被关停,网箱亦取缔,畜牧限发展……在通水一周年的重要时刻,我们再次踏上2820平方公里的这方热土,为“五个牺牲”背后淅川人民的大爱报国而感恩,为“五个牺牲”背后党员干部的忠诚担当而感佩,为“五个牺牲”铸起的时代丰碑而感奋!
大爱报国之家园篇
【数字】
506平方公里=362平方公里+144平方公里
41.6万亩=28.5万亩+13.1万亩
97.4亿元=7.4亿元+90亿元
…… ……
【解读】
南水北调是大局,淅川人民最担当!
506平方公里,是淅川自1959年至今被淹没的国土面积,比国土总面积排世界第171位的安提瓜和巴布达还要大。362平方公里,是上世纪50年代末兴建丹江口水库淹没的面积;144平方公里,是2008年丹江口大坝加高后新增的淹没面积。
41.6万亩,是淅川半个多世纪以来永久沉入水下的耕地。28.5万亩,丹江口水库初期工程淹没的耕地,占当时库区豫鄂两省4县市的66.5%,超过当时全县耕地面积的一半,全县最为富饶的“沿江三大川”——丹阳川、顺阳川、板桥川基本被淹完,从此粮食不能自给。13.1万亩,丹江口大坝加高后淹没的耕地,占库区总淹没耕地的51.1%。至此,库周肥沃良田几乎淹没殆尽。
97.4亿元,是各项淹没实物损失总数。7.4亿元,是指丹江口水库初期工程时各项淹没实物损失(按当时价计算),淹没实物包括一座建于明代的县城,大小集镇14个、房屋10万余间、公路180公里及各种水利工程2673处。90亿元,是指通水前各项淹没实物静态损失,居库区豫鄂两省6县市之首,相当于湖北省库区5县市总和,涉淹集镇3个、公路548.7公里,关停并转迁企业350余家,致使职工下岗6000多人。
【故事】
淅川移民活标本
3次远迁终安身
75岁的刘德义从新乡辉县回到淅川时,地里的麦苗已长了一扌乍多高。老人说,回来看看4个闺女,还能帮她们带带孩子。
“要不是闺女忙,说啥都不回来。”刘德义在新家有点乐不思蜀,出门都是老邻居,村里路也好,房子也亮堂,几个老伙计在村里的活动中心喝喝茶、下下棋,日子自在着呢!2011年6月从淅川县仓房镇搬到辉县前,刘德义已搬迁过两次,一次是青海,一次是荆门,“没快活一天!”
1959年,丹江口水库开建,刘德义响应号召报名西迁。当年3月10日,他和8007名淅川优秀青年一起,从淅川出发前往青海,怀揣杠子馍,穿着军大衣,坐上解放牌大卡车直奔许昌,然后坐上闷罐火车,经西安、过兰州到达青海东部一个叫“循化”的地方,在“火焰山”下安营扎寨,山上全是红石头,不长草也不长树。
因为年轻力壮,刘德义被编入4营4连基干排,基干排每隔两三天去10公里外的团部挑一次粮食,其他时间随大家一起干农活。一个月下来,刘德义的肩膀就磨破了皮。农历八月是收获的季节,刘德义掐指一算,一季生产的粮食却不够吃到来年。那天,刘德义和另外两个老乡趁着夜色,带了一兜煮熟的小麦离开了驻地,十几天后回到老家淅川。
1966年,再次传来要搬迁的消息,刘德义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这次搬迁的目的地是湖北荆门,刘德义一家被安置在十里铺公社黎明大队17小队。搬迁后没几年,当地群众跟移民发生了冲突,有移民老乡悄悄回到了淅川,刘德义也拖家带口回到下寺,然而,下寺再也不是记忆中的模样,房子、街道、土地、石桥……刘德义记忆中的各种标志都随着丹江口水库蓄水被没入了漫无边际的水面下。刘德义在江边搭了一个小棚子,在山坡上开了几亩荒地,就此住了下来。孩子们还会怀念在荆门吃白馍的时光,返迁之后主食已变为红薯,但刘德义心里却踏实很多,因为这里是故乡。不久后,返乡的乡亲们更多了,大家沿江而居,“沿江村”就成了家园的新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往事不愿再提,却永远不会忘记。刘德义说,党的政策俺们拥护,况且,这次搬迁住房好、耕地好,啥都不愁,交通条件也便利,即便是想回淅川看看孩子们,也不过是大半天的事。
大爱报国之企业篇
【数字】
350家=338家+12家
149.6亿元=140亿元+9.6亿元
2.4亿元=8000万元/年 ×3年
…… ……
【解读】
水质安全大如天。作为丹水入库的最后一道屏障,作为丹水北上“水龙头”所在地,淅川为了一江碧水送京津,实行最严格的一票否决制,凡是可能给丹江口库区造成污染的项目,不论投资再大、效益再好,一律不得入境。
350家,是淅川县自2003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启动以来关停并转的企业数量,前提是几乎没有补偿。338家,为2003年至2013年10年间“砍掉”的造纸、冶炼等企业数量。12家,是2013年以来为迎接中线通水,对环库区河道排污口及全县220家企业逐一拉网排查后,对丰源氯碱、广智源合金、宏森铁业、粉末冶金等12家企业予以关闭或促其转型升级,并要求九信公司等6家企业限期整改。
149.6亿元,指的是2003年以来关闭大批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140亿元,是2003年至2013年10年间“砍掉”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9.6亿元,是2013年以来关停并转企业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其中直接经济损失5.7亿元,间接损失3.9亿元,同时坚决否决40多个可能给丹江口库区造成污染的大型建设项目,县财政收入一度下滑40%。统计显示,2002年,淅川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约占70%以上。
2.4亿元,为2013年以来关停并转企业致使淅川每年减少的税收总量,每年为8000万元。
【故事】
丰源化工大变身
智造高端减振器
2003年8月以来,与淅川工业关联最紧密的4个字是“关停并转”。完成改制不到1个月的淅川县丰源化工有限公司首当其冲,而且公司接到的通知干脆利落——关!
公司关了,1428名职工怎么办?企业法人王运斌首先考虑的是职工。
丰源化工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淅川县化肥厂。1974年建厂时,年产3000吨合成氨的化肥厂是淅川最大的工厂,化肥畅销西峡、商南、栾川、卢氏等周边3省8县81个乡镇。建厂第二年,王运斌以“三茧人”(手上有茧、脚上有茧、肩膀有茧)的身份进入工厂。20多年来,这个汉子在原料车间、锅炉车间、生产调度等重要岗位上干了一个遍,最终走上重要领导岗位,化肥厂的产能从3000吨提升到6万吨,产品依然供不应求。尽管如此,在南水北调大势下,关停成为这家曾经明星企业的宿命。
几乎与“丰源化工”关停同步,一家名为“河南天一减振器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在淅川厚坡悄然动工。走进公司时,并未见到想象中的产销两旺——一处厂房窗明几净,走进去却空空荡荡;另一处所谓的厂房不过是几十根竖立着的结构钢柱。“眼下,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王运斌说,“产品已经研发了两套,图纸都设计好了,再有1500万元资金就能购置两条生产线的设备,企业就能投产了。”奥迪、沃尔沃等国际知名汽车企业已与公司达成了合作意向。
企业员工的生存发展问题不仅是王运斌忧心忡忡的坎,也是各级政府着力解决的难。本着“先干起来”的上级指示,2013年12月1日,王运斌和“丰源化工”的其他几名干部率先把自家的房产抵押到银行,闻讯的职工纷纷带上积蓄交到几位干部手里,共筹得630万元,公司在厚坡工业园区破土动工。两年来,累计投入资金7200多万元,建成1.4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和1万平方米的研发楼、实验楼,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高科技人才,加速实现产业升级,为年产600万支中高端减振器厉兵秣马。
办公楼二楼住着自德国聘请的研发专家,楼下保安在冬日暖阳中不停巡逻,一只小黄狗从荒草深处走过来,穿过一片充满生机的菜地……
大爱报国之渔业篇
【数字】
18.06亿元=15.8亿元+2.26亿元
2.8万人=8000余户×3.5人/户
8亿元=渔民转产扶持资金+渔产品补偿资金
…… ……
【解读】
北调的丹江水,是京津冀豫沿线人民的饮用水。丹江口水库作为“大水缸”,网箱养鱼是万万不能的。
网箱养鱼曾是淅川主导的重大产业,主要解决失去良田的群众温饱问题。然而,中线工程通水前夕,淅川为了保证一库清水,在国家有关奖补资金尚未到位的情况下自筹资金,开展了全面取缔库区境内网箱养鱼的大行动。
18.06亿元,是2014年网箱养鱼这个产业的损失概算。15.8亿元是2013年渔业总产值,随着“丹江鱼”品牌声名鹊起,2014年产值不会低于这个数字。2.26亿元,取缔网箱养鱼给养殖户造成的实物损失。如何算得此数?淅川境内有4.17万个网箱,按每箱平均5419元,即为直接经济损失。
2.8万,为网箱养鱼从业人员总数。全县涉及渔民8000余户,户均参与人数约3.5人。
2.8万渔民洗脚上岸,按实物全部补偿,加上渔民转产、渔产品补偿共需8亿多元,但这些资金尚未落实。
【故事】
渔民洗脚上了岸
种植林果养水源
给核桃剪枝、为桂花打杈、在柑橘园里施土肥……闲下来的时候点支烟,62岁的张西召俨然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
与其他农民不同的是,张西召会在烟将燃尽的时候抬起头,望着1公里外丹江水面上氤氲着的水汽和飞来飞去的水鸟,轻轻叹口气,然后继续手里的活。
他家在淅川县香花镇阮营村,和丹江的故事能从儿时讲到花甲。小时候,丹江是个乐园,从天亮玩到天黑,从没觉得厌倦;长大后,丹江是个粮仓,一条渔船摇出去,回来的时候就再不担心三五天的生计;再后来,丹江是个“银行”,1万块的鱼苗投进去,隔年就有1万多的赚头儿……但自去年春天开始,他和丹江的故事随着60个网箱一起上了岸。
地处丹江沿岸的香花镇有22个沿江村,村里多数人有养鱼传统。事实上,早在移民工作开始时,镇里就启动了取缔网箱养鱼与水质保护的宣传工作。2014年4月,全面取缔网箱养鱼的时候,香花全镇行动,养殖大户和村组干部率先上岸,香花镇的1.6万个网箱全部拆解,306户渔民变身果农、种粮大户和小商贩。
张西召就是其中之一。“在丹江里养鱼,效益最好的时候一年能挣20多万。”说起网箱,张西召很平静,“咱听县里的!”10多年前,政府号召养鱼致富的时候,他在水面上盖了间简易房,吃住都在水上,从最初的三五个网箱发展到60个。后来,政府号召种柿子,他在房前屋后都种满了柿子树,时至今日,红彤彤的柿子还挂在枝头。五六年前,政府给发了柑橘苗,张西召在山坡上种了七八亩橘子,今年,坡上的柑橘已摘了3茬……
往年的这个时候正是最忙的时候,各地买鱼的客人都会拥向丹江。忆起以前的盛况,张西召眼神含笑。望着山上刚栽的核桃树,张西召说:“以前年年都进钱,去年和今年调了个,往山上投入了20多万。”林果种植是一项投资大、回收周期长的事业,张西召说他有思想准备,到时满山林果,自己受益,还能涵养水源,保护丹江。
大爱报国之畜牧篇
【数字】
3个=1个+1个+1个
48人=1人+1人+8人+38人
312个=85个+181个+8个+38个
…… ……
【解读】
今年11月10日,《淅川县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印发,标志着全县打响了新一轮攻坚战,搞好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切实加强水源地水污染防治。
此次大行动目标有三个,一是禁养区整治目标,2017年12月底前禁养区内所有畜禽养殖场全部关停;一是限养区整治目标,控制养殖规模,不得新建和扩建各类畜禽养殖场,现有畜禽养殖场要在2017年12月底前取得环保手续,否则一律予以关停;还有一个是非禁养区整治目标,鼓励支持建设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严格执行环评、“三同时”和排污申报登记制度,鼓励支持养殖场、户开展生态养殖。
又是一个攻坚战,如何保证打得赢、打得胜?淅川县迅速成立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指挥部,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8个副处级干部为副指挥长,38人为骨干成员。建章立制保长远,建立奖补机制、严格责任追究、建立长效机制,成立4个督导组专项督导,严防畜禽养殖污染死灰复燃。
312,是全县禁养区畜禽养殖场个数,其中养猪场85个,养禽场181个,养牛场8个,养羊场38个。
【故事】
羊倌含泪把羊卖
转产精雕植物园
如果不是“汇水区1公里内的养殖场必须立即关停”的一纸通知,贾荣伟今年至少多挣50万元。
贾荣伟是淅川县上集镇贾沟村3组村民。2011年4月,他和村里的种植、养殖大户一道成立了淅川县荣达农业合作社,租赁经营村东的3000亩山地,种果树、卖苗木、养鸡、养羊。他的梦想是,山下养羊,山坡种果树和花卉苗木,果园里散养鸡,羊粪、鸡粪就地转化为肥料,立体种养富乡邻。
贾沟柑橘闻名全县,贾荣伟种了500亩。果树种植,投资周期长、见效慢,为加快资金回笼,贾荣伟把目光放在了肉羊养殖上,高薪聘请河南农大的专家对波尔山羊进行种质改造,两年多改造一举成功,杂交羊肉质细嫩、生长速度快、繁殖能力强,养殖高峰时5亩多的饲养场有500多只种羊。
去年,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养殖场一路之隔的“丹江口库区南水北调上集综合码头专业复护建项目”动工,汇水区内禁止养殖的消息不断传来,他和合作社社员再三商议,决定压缩养殖规模,退出养殖行业。到了今年6月,“南阳市示范社”烫金牌匾到手时,存栏的种羊已不到百只。为了一库清水,合作社成员含着泪把羊卖了,眼下还剩三四十只小羊,年底前卖完就再也不养了。他大致算了一笔经济账,等羊全部卖完,合作社至少亏损100万元。而眼下行情正在回暖,如果没有禁养这事,不到两年合作社就能把亏损全部赚回来。
转产成为必然,困难也是重重。上个月,贾荣伟挂起“麒源丹江植物园”大招牌,决心传播农耕文化,精心打造植物园,建设一个以柑橘为主、四季花果不断的采摘园,一个山水主题观光休闲园,一个农耕文化实物、图片展示园……但眼下做不了那么多,贾荣伟说,慢慢来。
大爱报国之干群篇
【数字】
36.7万人=20.2万人+16.5万人
59人=49人+10人
4年=2年
…… ……
【解读】
淅川是奠定南水北调中线丰碑的第一块基石,移民诚可爱,干部亦可敬!
36.7万人,是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搬离淅川的移民总量。20.2万人,为丹江口水库初期工程动迁移民,自1959年开始至1978年结束历时20年,分别安置在青海省2.2万人,湖北省6.9万人,邓州1.5万人,淅川安置9.6万人,加上返迁等原因,本县实际安置12.6万人。16.5万人,是新世纪大规模集中移民总量,被安置在省内郑州、新乡、许昌、漯河、平顶山和南阳6个省辖市25个县(市、区),108个乡镇,集中安置点208个。
59,说的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和移民迁安牺牲的干群总人数。49,兴建丹江口水库大坝献出生命的群众。当时,淅川参与建设的民工1.88万人、干部48人、医务人员16人,除了牺牲的还有98人受伤致残。10名党员干部,在新世纪移民搬迁中牺牲。2009年至2011年移民迁安期间,淅川县投入人力110多万人次,出动各种车辆10多万车次,维修道路850公里,架设供电线路3753千米,开展医疗服务2.6万人次。
4年等于两年,意为4年任务、两年完成,一个县迁出16.5万人;安置1.9万人,集中安置点数和移民人数分别占全省第一和第三。新世纪大移民,淅川克服“天下第一难”,实现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4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目标,创造了世界水利移民史上的奇迹。
【故事】
移民干部肯负重
只为丹水进京城
今年10月13日,淅川县西簧乡党委书记向晓丽再次备受关注,她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
最早为人瞩目的时候,向晓丽是大石桥乡乡长。新世纪大搬迁中,地处荆紫关与老城之间的大石桥乡,是个部分乡亲“宁愿死在家乡,也不搬到他地”的移民乡。向晓丽接到的移民目标是“4年任务、两年完成”。
当时,大石桥有3.4万人,其中1.6万需要移民。省定移民试点村张湾村因“五泉汇流”,故称“九顷八十亩,不靠老天爷”。得知安置地曾是劳改农场,乡亲们集体反对搬迁。2009年农历正月初六晚上,北风裹挟着小雨雪,向晓丽到老党员张丰岐家拜年。刚落座,院墙外便响起“乡里来抓人喽”的声音。不几分钟,200多名老百姓拥了进来,屋内、院里、大门口密密麻麻站满了。向晓丽以超越常人的镇定和女性特有的细腻,详细解答群众反映的问题,直至深夜。第二天,她带着包村干部驻村挨家挨户摸清情况,一家一户解决问题。很快,1533名父老乡亲顺利搬迁。
大石桥移民期间,她无暇治病,小咳嗽酿成了哮喘,久治不愈。向晓丽把移民称作“最可爱的人”,时任河南省委副书记陈全国把向晓丽称作“最可敬的人”。移民工作完成后,向晓丽调任西簧。丹江支流——淇河流经西簧乡26公里。丹水进京前,全乡打响了淇河治理攻坚战。近3年来,“生态女书记”向晓丽,在这里守护着汇入“北京大水缸”的涓涓细流。
水清民富是终极目标。今年春天,向晓丽依然很忙。建设花开“十里长廊”,让月季成为西簧乡主导产业之一;建设万亩薄壳核桃基地,让西簧的山岭沟壑长满优质薄壳核桃;发展油茶产业,斥资1亿多元,打造5000亩油茶产业园。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