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关闭导航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动态>今日淅川>详细内容
目录
目录X

绿意盎然新淅川 调水源头谱新篇

来源:大河网 发布时间:2015-12-25 08:24:30 浏览次数: 【字体:

  近年来,淅川县紧紧围绕水清民富县强目标,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抓新区开发带老区改造,致力打造生态宜居滨水山城,为保护水质安全,引领美丽乡村建设,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先后获得了“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造林绿化先进集体”、“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和“河南省卫生城市”等荣誉称号。今年,在淅川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又顺利通过了省级园林县城验收,获得了“省级园林县城”荣誉称号。

  本报记者 扈玲 陈杰超

  综合管理 严格有效

  淅川县委、县政府历来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坚持强化组织管理和资金保障,园林绿化事业建设发展资金列入政府财政预算专项。2012年启动河南省园林县城创建工作,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在人员和投入上予以充分保障。近三年来累计投入绿化建设资金9570万元、绿化养护资金800余万元,并逐年增加。编制了《淅川县绿地系统规划》,确定了“一心、三区、多廊穿插,城乡结合、重点保护”的城市绿地系统,并纳入县域总体规划实施。形成了“城、林、山、水”交相辉映的城市绿地格局。严格执行绿线管理制度,划定了绿线和蓝线,并在淅川县广播电视台、淅川县政府网和城区显要位置公布。同时,各公园、绿地出入口设置了界碑,制定出台了《淅川县城市绿化管理办法》《淅川县城区公共绿地养护管理办法》等配套制度。

  绿化建设 量质并举

  坚持生态优先、科学发展、量质并举、功能完善的理念,加强城市各类绿地建设。城市园林绿化主要评价指标稳步增长。建成区绿地面积达到760.8公顷,绿地率31.7%、绿化覆盖率36.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9平方米;绿化覆盖面积中乔、灌木所占比例为70%,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70%。公园绿地彰显城市特色。建成了牛尾山公园、楚都公园、体育公园、怡心园以及中心文化广场。真正做到了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入园”。沿鹳河改建的体育公园,面积达11.7公顷,是集生态、景观、休憩、文化、科技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满足了公众的各种需求。践行绿随路建、路由绿延的理念。加强城市道路绿化理念,将城市各类公园有效串联成网。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达95%,城市道路省级绿化达标率为70%。形成了以范蠡大道、渠首大道、丹江大道、丹阳路、老街路等为代表的城市林荫道路系统。着眼宜人宜绿环境建设,不断完善居住区绿化,结合居民生活需求,积极开展“园林式居住小区”创建评比活动,涌现了御水豪庭、山水景都、龙城花园、商圣花园、美景楚都等一批景色优美、环境宜人的宜居小区。新建、改建居住区绿化达标率为80%,按照区域环境生态发展需要,加强防护绿地和受损弃置地绿化修复,构筑良好生态屏障。对城区周边第一山脊线以内,以荒山绿化、廊道绿化、城中绿化、环城林带、城郊园林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生态防护体系,特别是在城区凤凰山的石头窝里栽植大规模苗木30多万株,打造了一个高标准的城市“绿肺”,建成了鹳河两岸防护林带和东环路、南环路、渠首大道、凤凰山森林公园、牛尾山公园等绿色生态走廊。城市防护绿地实施率达80%,城市公共设施、单位庭院绿地达标率为72%,城市防护绿地实施率为73%。河道绿化普及率90%,城区污水处理率85%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受损弃置地生态与景观恢复率达88%。

  建设管控 彰显成效

  坚持建设和管理并行、保护和利用并重、自然和人文并举的原则,严格落实城市园林绿化各项建设管控制度,扎实推进节约型、生态型园林绿化建设。严格实施绿地系统建设,积极拓展绿化空间,通过见缝插绿、立体增绿等方式,建成多个街头游园和屋顶花园。严把公园绿地的方案设计、质量监管和竣工验收等重点环节,努力建好精品工程。公园全部实行免费开放,作为应急避险场所实施率达到77%。

  建立古树名木数据库,县政府出台了《关于保护古树名木和大树古树移植管理工作的意见》等制度。公布了重点保护的树种名录,古树名木全部建档、立卡、持牌,保护率达100%。加强资源的保护,未发生古树名木移植、破坏现象。全县共有古树名木295棵,成为淅川宝贵的自然遗产。重视节约型绿地建设,坚持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积极推广应用乡土植物,合理搭配乔灌花草,充分利用植物造景。在公园绿地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中推广透水技术,透水技术应用率达62%,生物防治推广率达75%。县政府出台了《淅川县旅游文化名胜资源保护规定》,加强了风景名胜区、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保护和管理。

  生态环境 持续改善

  淅川县丹江旅游区,是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级湿地保护区、省级风景名胜区,是河南省委、省政府和南阳市委、市政府重点打造的南水北调中线生态观光带的龙头,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尤以“水(丹江湖)、都(楚始都丹阳)、寺(香严寺)、街(荆紫关清代一条街)”最为著名。淅川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发展,将建设“中原旅游名县”列为全县三大战略目标之一,明确了“生态为本,文化为魂”的发展理念,确立了“一个龙头”(渠首景区)、“三大支柱”(仓房景区、丹江小三峡景区、荆紫关景区)等重点旅游产品体系,紧紧抓住旅游规划、精品景区、宣传推介、行业管理四项重点,实现了从政务接待向产业经济、从门票经济向综合经济的嬗变。淅川县年空气污染指数小于100天的天数达到了310天,地表水Ⅳ类及以上水体比率达98%,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0DB(A)。完成生物物种和湿地资源普查,制定实施《淅川县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生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以县树法桐、香樟,县花月季作为基调树种,垂柳、广玉兰、大叶女贞、石楠等作为骨干树种,在城市公园广场和道路绿化中广泛应用。

  市政设施 节能减排

  淅川县以创建省级园林县城为契机,立足实际,着力提升城市景观质量,全面提升城市容貌。城市供水管理规范,管网水检验项目合格率100%,公共供水用水普及率95%,城区污水集中处理能力达到了4万吨/日,城市污水处理率达85%。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处理,建成了淅川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回收和资源化利用宣传,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城市道路、桥梁、无障碍设施等市政设施运行顺畅,道路完好率达到96%。城市地下管网、道路桥梁等市政设施健全,城市建成区排水系统健全,城市亮化工程完善,运行管理制度完善,监管到位,城市主次干道照明装置率和亮灯率均达98%以上,城市安全运行得到有效保障。

  今日的淅川山水诗话,城林交融,悠然恣意,这座古朴新城正焕发勃勃生机和无穷魅力,向着“生态宜居园林县城”跨步迈进。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