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县扎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春拥百花闻香,夏乘凉风游江;秋赏丹湖映月,冬踏初雪寻梅。
“风花雪月”的山水淅川,景美人更美。“最美乡贤”,“师德标兵”,“最美公仆”;46年守护丹江清流的独臂老人李进群,大山深处的“拄拐法官”汪新法,徒手救下80多岁坠楼老人的“托举三兄弟”……从风物之美到心灵之美、从城市之美到乡村之美,“淅川最美”的馨香与光芒浸润古楚始都大地,绘出淅川好人、道德模范的美丽长卷。
淅川开展“两弘扬、一争做”活动,以德育为切入口,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移民精神发源地,淅川正在向广度拓展、向深度挖掘的核心价值观建设,吟唱出最美之歌,守望着精神家园。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在奔向全面小康的道路上,追求物质富裕、精神富有,是淅川新一届县委奋斗的新方向,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灵魂工程和根本任务,把“最美”特质作为全县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千里长渠源起南阳,移民精神缘自淅川。1959年至2012年,40余万淅川移民足迹印在戈壁滩、芦苇荡,黄河岸边、太行山下,竖起伟大的精神丰碑,上书“忠诚奉献、大爱报国”八个大字,这与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高度契合,与“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共同构成了中原大地精神天空最美丽的彩虹,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源泉之一。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淅川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民风淳朴重义,自古至今保有优良的家风家训。古代的范氏家族,始于先秦盛于魏晋南北朝,连续九代延至隋唐,在家训“重文重儒”的浸润下,范家涌现名士数十人,范蠡、范晔、范缜等更是其杰出代表。当代盛湾镇宋氏家族,政界精英、行业专家等辈出。
就在那次大会上,淅川县委宣布,全面开展“弘扬移民精神、弘扬好家风家训,争做最美淅川人”教育实践活动。
平凡与伟大之间需要一座桥梁。在“两弘扬”引领下,淅川城乡之间纷纷倡树好的家训家风,涵养正风正气,千万个接地气的“最美种子”破土而出。
香花镇柴沟村举行“最美柴沟人”表彰会。王保青、曹增勋、熊邦振、李应箱等8名优秀共产党员、10户文明家庭、6名孝老爱亲模范和6名脱贫致富示范户代表,披红戴花接受表彰。
马蹬镇寇楼村举行寇氏宗亲大会,评选出8位“美丽寇楼人”。荆紫关镇全面讨论升华“勤奋、诚信、崇德、包容”的精气神。厚坡镇率先在全县推出“最美乡贤”。寺湾镇把“争做最美淅川人”活动与精准扶贫、发展生态产业等实际结合起来,致力打造生态重镇、经济强镇。
各行各业涌现“最美”,正风正气凝心聚力。政法系统评选“最美律师”、“最美法官”、“最美干警”等,县妇联开辟“最美家庭”专栏,县地税局选出10家企业为“最美纳税人”,福森集团等榜上有名。
好家训收集起来,好家风倡树起来,淅川“最美”从“盆景”转变为“风景”,并形成风尚,为全县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提供强大支撑。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是阵地,青少年是主体,德育是最佳切入点。从主题活动到特色品牌,全县教育系统的德育教育成为践行“两弘扬、一争做”的特色品牌。
在淅川大大小小的校园里,什么“最美”?
孩子们会告诉您,“习惯”最美。淅川县一小门前曾经的全县最拥堵处再无拥堵,孩子们主动开展拒绝零食、拒绝零花钱、拒绝家长无序接送等“三拒绝”活动。校长盛永涛表示,系列德育活动已春风化雨般滋润学生心灵。
孩子们会告诉您,“活力”最美。德育夏令营、冬令营,中学生激情跑操,小学生《弟子规》韵律操……采访中,我们见识过毛堂乡中学活力飞扬的跑操和柏树小学百余名学生口诵“人之初,性本善”做课间操。
孩子们会告诉您,“感恩”最美。邵愉婕、邵帅姐弟俩,是上集镇铁庙村留守儿童。这两年多,姐姐学会炒菜刷碗,星期天为奶奶梳头;弟弟学会拖地抹桌,天天夜里为爷爷端水泡脚。
在淅川,核心价值观入耳、入脑、入心,取得了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时间,有其自身逻辑,总把辉煌留给历史,总把梦想捎给未来。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