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之光耀渠首① 凝聚精神力量 铸立时代丰碑
移民之光耀渠首① 凝聚精神力量 铸立时代丰碑
让移民精神之光照亮发展之路。在迎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倒计时启动的关键时期,重温移民岁月、践行移民精神,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今日起,本报推出“移民之光耀渠首”系列专题,深入报道移民精神发源地——淅川是如何弘扬移民精神、促进转型跨越的,敬请关注。
深秋到淅川,澄江净如练,山野翠如洗。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迎接通水倒计时的启动,渠首淅川再次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
水质保护、生态经济、社会稳定……面对“国字号”工程带来的诸多压力,县委书记马良泉为了“水清民富”的郑重承诺夙夜在公。他对来访者说,在淅川,有一种精神让全县人民始终保持着昂扬向上、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有一种精神让党员干部始终保持着宵衣旰食、锐意进取的工作劲头,有一种精神让党员干部始终保持着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的敬业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感天动地、催人奋进的移民精神!
移民精神发祥地,生态富民崛起时。当下,以“顾全大局、担当为民、顽强拼搏、团结一致”为内核的移民精神,已经成为淅川建设美丽淅川、精雕生态渠首强大的精神动力。县长赵鹏表示,在淅川人民通往美好未来的征途中,移民精神是引领,移民精神是旗帜。
顾全大局勇担当
因淅水纵贯百里冲积平川而得名的淅川,古为楚文化发祥地和楚始都丹阳所在地,今是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所在地和主要水源地、河南省丹江口库区移民唯一迁出地和重要安置地,还是移民精神的发源地和传承地。
淅川移民是奠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第一块基石。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西去青海、南下湖北、省内安置……移民总数超过40万,占到全县人口总数的66%,在世界水利移民史上都属罕见。丹江口水库初期工程,淅川数万人参建,49人献出生命;新世纪大移民,12名党员干部牺牲在一线。舍小家、顾大家、建新家,移民乡亲大爱报国、顾全大局的精神,在渠首大地迅速凝聚成时代的丰碑。他们,是移民精神过程中的最初因子。
移民干部是促进新世纪和谐大搬迁的第一推动力。
自2008年至2012年,全县移民干部视移民为亲人,进百家门、解百家难,坚持“五加二、白加黑”不停歇,苦口婆心、忍辱负重,有的甚至献出宝贵生命……四年任务、两年完成,他们创造了世界水利移民史上一个奇迹。从为移民圆坟的安建成,到被移民“罚站”的罗建伟和情动移民的女乡长向晓丽,再到牺牲搬迁一线的马有志,忠诚爱国、担当为民的责任意识和奋斗精神,作为移民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在淅川党员干部心中树起力量的丰碑。他们,为移民精神赋予了最具魅力的时代色彩。
干群同心,其利断金;团结协作,战无不胜。县委副书记、县纪委书记宋超说,不同的人生轨迹,共同的理想信念,在和谐移民的号召下,全县上下一盘棋,齐聚党旗下,勇往奋进以赴之,殚精竭虑以成之,200多个搬迁日子里,用漂亮的业绩铸就起创先争优、为民服务的时代丰碑。
于是,一种振奋精神、鼓舞人心的精神在渠首大地淬炼凝聚,一面书写着大爱报国、忠诚担当的旗帜在渠首大地高高飘扬。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光玲认为,于史无前例的移民搬迁实践中产生的移民精神,源于库区、形成于移民搬迁之中,是丹江口库区干部群众以及安置地人民中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
聂俊毅,从移民重镇的镇长到县移民局的“一把手”,一直把移民精神作为克难攻坚的强大动力。他总爱说,作为移民乡亲永远的精神家园和移民精神最初的发祥地,我们应争当践行移民精神楷模,切实把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熔铸精神为人民
步入后移民时代,迎来明年全线“通水时刻”,在移民精神的发祥地,淅川发展状况呈现出喜忧参半。
以今年前8个月发展状况为例,可喜的是工业经济逆势增长、生态产业迅猛发展、城市建设全面推进;堪忧的是诸多压力:水质保护压力大,全国关注中线工程水源地;经济发展压力大,环库区三省9县发展强劲。同时,少数人“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缺乏事业心、民本意识、创新精神和敬业精神。
“重温搬迁岁月,践行移民精神,坚守精神高地!”马良泉提出,全县上下务必以市委开展的“一改双优”活动为抓手,紧紧围绕“一条主线”(发展生态经济)、“一个载体”(建设渠首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四大突破”(生态农业、新型工业、生态城镇、生态旅游),不断优化经济和生态发展环境。
在移民精神的引领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艰苦创业、锐意创新,雷厉风行、持之以恒,密切联系群众”成为思想主流和作风常态。全县党员干部切实更新观念,着力在理论武装上下功夫;教惩并举,着力在推动作风转变上下功夫;多方施治,着力在优化发展环境上下功夫;重点突破,着力在优化生态环境上下功夫。通过集中整改干部作风明显转变,有效促进了城市建设、产业集聚区建设、迎接南水北调通水等重点工作。
步入后移民时代,迎来明年全线的“通水时刻”,在移民精神的发源地,淅川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坚守人民公仆的精神高地。
“个人的伟大在于其灵魂的纯净,精神的光大在于社会认同并为之坚守。”上集镇工会主席赵淅建在工作日志扉页上如此标注。他在库底清理中忍辱负重,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如期完成遗留任务。
老城镇移民干部安建成,如今“转战”造福移民乡亲的移土培肥项目工地。今年6月26日集中开工,7月伏天是建设高潮。每天在36个标段巡回督查,他深感责任重大,“15个村万亩地,受益万余群众”。天热受罪,他不怕,记得征地赔青时,为了百姓利益,他磨了一天嘴皮子。大家气儿顺了,项目进展非常顺利。
守护移民家园、坚守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历尽沧桑而不变的守望,更是淅川人民齐心聚力跨越发展的动力源泉。
生态引领促转型
在移民精神的强大引领下,转型跨越成为渠首大地的主旋律,水清民富成为全县人民的奋斗目标,忠诚担当成为党员干部的价值追求,“山更绿、水更清、民更富”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生态建设,持续提升。产业规模稳步扩大。茶叶、金银花、湖桑、玫瑰、软籽石榴、竹柳等生态产业新增面积10万多亩,竹柳产业面积接近2万亩,玫瑰产业新发展5000亩。产业水平明显提升。丹江缘茶叶基地、仓房柑橘示范园、滔河薄壳核桃基地、马蹬大闸蟹基地等农游一体发展趋向明显。产业机制比较灵活。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达343家,辐射带动农户3000余户。
社区建设,水平提高。生态文明示范社区(村)建设,注重了特色建设,注重产业支撑,注重发挥优势。荆紫关中街通过利用荒坡荒地破解用地矛盾,寺湾夏湾与易地搬迁扶贫项目相结合,滔河喻家沟与集镇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优势,提升发展水平。九重镇陶岔生态文明示范村、厚坡镇饶西生态文明示范村、上集镇大坪生态文明示范村稳步推进。
项目经济,态势良好。工业项目主导突出,围绕机械制造和农副产品加工两大主导产业,积极招商引资。涉农项目带动明显,香花德润冷储、老城中食集团项目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旅游项目持续推进,仓房香严寺火石岭山门服务区大大提升香严寺景区品位。
城市建设,力度加大。新区开发进展顺利,龙城街道率先打通中央商务区西路,上集镇加快新区开发进程。南区建设有序推进,“两坝”建设全面铺开,城中村改造步伐加快。投资8亿元的农产品批发大市场正在筹建。
民生事业,有效改善。马蹬石桥生态移民项目的顺利实施,荆紫关吴村丹江大桥建成通车,各乡镇主动为民解难事、办实事,真正使百姓得到了实惠。
超越是跨越发展的重要标志,更是弘扬移民精神的必然要求。精神引领,勇于探索,转型跨越,淅川在自身超越的道路上疾步前行!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