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集镇:建设秀外慧中的美丽乡村
建设美丽乡村,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建设的重大举措,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的重要载体和主要抓手。
今年5月,《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实施,有21项量化指标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要素进行规范,在村庄规划、建设、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乡风文明、基层组织、长效管理等方面都作出了详细规定,体现了“美丽乡村村民建、建设成果村民享”的核心理念,着力打造美丽乡村的生态美、生活美、生产美和行为美。美丽乡村国标的实施,对当前我市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着的美丽乡村建设,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
为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宣传作用,强化舆论引导,本刊从今日起开设“美丽乡村·亮点聚集”专栏,大力宣传各地在建设美丽乡村的新特点、新亮点、新成果和好经验,挖掘宣传一批典型,形成全社会积极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仲夏,走在淅川县上集镇的乡村,园林小区式的村落随处可见。村内,干净整洁的居民小楼鳞次栉比,绿柳掩映的乡村公路延伸远方,设施齐全的健身广场上,老人孩子自得其乐……一幅幅生态宜居的风情画卷,是上集镇美丽乡村建设的缩影。
乡村面貌展新姿
为进一步提升居民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上集镇积极整合扶贫、小流域治理等项目资金,从整治村庄人居环境入手,扎实开展“三清三化”(清垃圾、清污水、清杂物,硬化、绿化、亮化),并高标准配套建设幼儿园、党群服务中心、游园等服务设施,在全镇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建设美丽乡村。
——大坪村已建成全县一流的党群服务中心、1万平方米的广场、6栋漂亮的居民小高层、148座令人艳羡的两层居民小别墅。同时,道路、排水渠、电力线路等基础设施基本配套到位。
——槐树洼、老坟沟、关帝、草庙沟4个村都高规格实施广场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完善生活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并建立卫生保洁长效机制。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进程的推进,上集镇越来越多的村庄变成了淅川的“后花园”,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白墙黛瓦的居民小楼整齐划一,曲径通幽的小游园环境幽雅,四通八达的村庄道路全部硬化,学校、村部、卫生室、文化广场等配套设施完善,保洁常态化,昔日“出门时垃圾挡路、下雨时道路泥泞”的景象消失不见。2014年,该镇成功通过省卫生先进乡镇验收,张营村被评为市级美丽乡村。
产业发展富百姓
如果说农村环境的整治是“面子”,那么强有力的产业就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里子”。
为护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上集镇牢固树立“水质至上、生态为先、绿色发展”理念,持续坚持“经济生态化”发展方向,采取“公司+农户”运作模式,全面提升生态建设水平。仅2014年,全镇就引进碧丹源、丹江科技、丹圣源、雄升等多家企业,发展苗木花卉、树莓、草莓、柑橘等生态产业万余亩。
“在家门口打工,比外出挣钱多,还能照顾家里。对咱库区农民来说,这像做梦一样的事,今天竟然成真了!”刚从雄升草莓基地除草回来的张营村民刘国选高兴地说。
雄升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贾安双告诉记者:“目前,我们仅草莓种植面积已达150亩,去年9月另外种植露天草莓5亩,专门用于观光、采摘。用工高峰时,基地日用工量突破100人,可使移民年人均增收3000多元。”
以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以发展休闲旅游业实现农村产业升级。如今,贾沟柑橘、山根花卉苗木、竹园孔雀基地、张营和槐树洼采摘园、大坪石材加工等产业已初具规模,有力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村民生活上台阶
新村新房新产业,带来的是新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貌。在这些美丽乡村,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惬意。
“民有所安、安有所乐,这是每个人都期待的幸福,我们要做好服务工作,让村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上集镇党委书记李建兵信心满满地说。
据了解,为切实满足群众的医疗需求,上集镇投资300余万元购置大型高科技医疗设备。2014年该镇新农合参合率达100%,新农保参保率达98%,60岁以上7653名农村老人已享受到养老金,困难群众、流浪乞讨人员及精神病患者均得到有效救助。“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正逐步实现。
在槐树洼村图书室,村民李长安正翻看着一本麦田管护的书。他笑着说:“村里专门整修了5间文化活动室和两间图书室。农闲时在这儿看看书,生活美着哩!”
张营村民王长栓告诉记者,还是原来的村民,但环境变了,人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说着,王长栓顺手捡起路边的一根枯枝,紧走几步,扔到了垃圾桶里。“村里每5户配置一个垃圾桶,厕所直通沼气池,村里还有污水沉淀池。”王长栓说,村民的生活垃圾全部倒进垃圾桶,由保洁员运送到垃圾填埋场统一处理,维护全村整洁的卫生状况,是全体村民的共识。
美丽须内外兼修
同一个人的美丽一样,一个村庄的美丽也应该是表里如一、“秀外慧中”。
根据最新的美丽乡村国家标准,建设美丽乡村,产业是根基,富民是核心。美丽乡村既要“外在美”,更要“内在美”,必须“内外兼修”。只有生态美、村容美、生活美、乡风美,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美丽乡村。
内在美要科学规划,突出特色,个性发展,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韵”的独特魅力。内在美更要发展经济,让农民富裕。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农村宜居、宜业、宜游,让农民致富增收。因此,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精品农业、生态农业等特色产业,形成农民增收致富的稳定来源,实现产业与人口的有机融合,为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内在美还要体现在村民的精神风貌上。要满足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引导农民转变观念,倡树新风,培育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
今年5月,《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实施,有21项量化指标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要素进行规范,在村庄规划、建设、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乡风文明、基层组织、长效管理等方面都作出了详细规定,体现了“美丽乡村村民建、建设成果村民享”的核心理念,着力打造美丽乡村的生态美、生活美、生产美和行为美。美丽乡村国标的实施,对当前我市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着的美丽乡村建设,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
为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宣传作用,强化舆论引导,本刊从今日起开设“美丽乡村·亮点聚集”专栏,大力宣传各地在建设美丽乡村的新特点、新亮点、新成果和好经验,挖掘宣传一批典型,形成全社会积极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仲夏,走在淅川县上集镇的乡村,园林小区式的村落随处可见。村内,干净整洁的居民小楼鳞次栉比,绿柳掩映的乡村公路延伸远方,设施齐全的健身广场上,老人孩子自得其乐……一幅幅生态宜居的风情画卷,是上集镇美丽乡村建设的缩影。
乡村面貌展新姿
为进一步提升居民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上集镇积极整合扶贫、小流域治理等项目资金,从整治村庄人居环境入手,扎实开展“三清三化”(清垃圾、清污水、清杂物,硬化、绿化、亮化),并高标准配套建设幼儿园、党群服务中心、游园等服务设施,在全镇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建设美丽乡村。
——大坪村已建成全县一流的党群服务中心、1万平方米的广场、6栋漂亮的居民小高层、148座令人艳羡的两层居民小别墅。同时,道路、排水渠、电力线路等基础设施基本配套到位。
——槐树洼、老坟沟、关帝、草庙沟4个村都高规格实施广场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完善生活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并建立卫生保洁长效机制。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进程的推进,上集镇越来越多的村庄变成了淅川的“后花园”,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白墙黛瓦的居民小楼整齐划一,曲径通幽的小游园环境幽雅,四通八达的村庄道路全部硬化,学校、村部、卫生室、文化广场等配套设施完善,保洁常态化,昔日“出门时垃圾挡路、下雨时道路泥泞”的景象消失不见。2014年,该镇成功通过省卫生先进乡镇验收,张营村被评为市级美丽乡村。
产业发展富百姓
如果说农村环境的整治是“面子”,那么强有力的产业就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里子”。
为护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上集镇牢固树立“水质至上、生态为先、绿色发展”理念,持续坚持“经济生态化”发展方向,采取“公司+农户”运作模式,全面提升生态建设水平。仅2014年,全镇就引进碧丹源、丹江科技、丹圣源、雄升等多家企业,发展苗木花卉、树莓、草莓、柑橘等生态产业万余亩。
“在家门口打工,比外出挣钱多,还能照顾家里。对咱库区农民来说,这像做梦一样的事,今天竟然成真了!”刚从雄升草莓基地除草回来的张营村民刘国选高兴地说。
雄升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贾安双告诉记者:“目前,我们仅草莓种植面积已达150亩,去年9月另外种植露天草莓5亩,专门用于观光、采摘。用工高峰时,基地日用工量突破100人,可使移民年人均增收3000多元。”
以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以发展休闲旅游业实现农村产业升级。如今,贾沟柑橘、山根花卉苗木、竹园孔雀基地、张营和槐树洼采摘园、大坪石材加工等产业已初具规模,有力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村民生活上台阶
新村新房新产业,带来的是新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貌。在这些美丽乡村,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惬意。
“民有所安、安有所乐,这是每个人都期待的幸福,我们要做好服务工作,让村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上集镇党委书记李建兵信心满满地说。
据了解,为切实满足群众的医疗需求,上集镇投资300余万元购置大型高科技医疗设备。2014年该镇新农合参合率达100%,新农保参保率达98%,60岁以上7653名农村老人已享受到养老金,困难群众、流浪乞讨人员及精神病患者均得到有效救助。“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正逐步实现。
在槐树洼村图书室,村民李长安正翻看着一本麦田管护的书。他笑着说:“村里专门整修了5间文化活动室和两间图书室。农闲时在这儿看看书,生活美着哩!”
张营村民王长栓告诉记者,还是原来的村民,但环境变了,人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说着,王长栓顺手捡起路边的一根枯枝,紧走几步,扔到了垃圾桶里。“村里每5户配置一个垃圾桶,厕所直通沼气池,村里还有污水沉淀池。”王长栓说,村民的生活垃圾全部倒进垃圾桶,由保洁员运送到垃圾填埋场统一处理,维护全村整洁的卫生状况,是全体村民的共识。
美丽须内外兼修
同一个人的美丽一样,一个村庄的美丽也应该是表里如一、“秀外慧中”。
根据最新的美丽乡村国家标准,建设美丽乡村,产业是根基,富民是核心。美丽乡村既要“外在美”,更要“内在美”,必须“内外兼修”。只有生态美、村容美、生活美、乡风美,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美丽乡村。
内在美要科学规划,突出特色,个性发展,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韵”的独特魅力。内在美更要发展经济,让农民富裕。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农村宜居、宜业、宜游,让农民致富增收。因此,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精品农业、生态农业等特色产业,形成农民增收致富的稳定来源,实现产业与人口的有机融合,为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内在美还要体现在村民的精神风貌上。要满足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引导农民转变观念,倡树新风,培育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