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紫关镇庙岭村党支部书记魏周娥:“关键时刻,咱不能掉链子”
“人心散、村风差、上访多、兜里空、百姓穷”,是过去淅川县荆紫关镇庙岭村的真实写照。2011年底,村民推荐选举让魏周娥当村里的带头人。今年53岁的魏周娥原在淅川县荆紫关镇联通公司上班,她工作积极,热心为民,2008年被吸纳为共产党员。
担任村支书后,魏周娥非常重视村班子建设,多次组织党员学习,促进村“两委”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带领群众致富。她组织开展了党建帮扶“结对子”活动,村班子成员与老党员结对子,党员与贫困户结对子。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村里上访告状的少了,说风凉话的少了,魏周娥干了啥,群众看在眼里、服在心里,各项工作也顺利地展开了。
面对困难和压力,魏周娥说:“组织上信任我,村里群众需要我,咱作为共产党员和人大代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就是豁上也要干出个样。”
“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从根本上增加农民收入,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为尽快改变村貌,魏周娥不断尝试探索,最终决定在土地上做文章,大力发展桑蚕养殖、蔬菜大棚、果木种植等生态农业。
庙岭村地处丹江上游,沙滩地较多。为了保护南水北调水质,从2011年起,魏周娥积极响应号召,规划把本村400余亩河滩发展成湖桑,这样既能净化水质,也能增加群众收入。在种桑养蚕的过程中,少数群众对发展湖桑有抵触。为打消群众顾虑,魏周娥一方面发动党员干部分头做群众工作,另一方面自己率先垂范种桑养蚕。很快,群众都认识到种植湖桑的好处,400余亩河滩地全部种上了湖桑。
养蚕大户王保国说:“谁说女子不如男?这几年魏支书引领大伙种桑养蚕,既保了一库清水,又让村民鼓了腰包。我家去年养蚕10多张,收入六七万,仅中秋蚕茧就卖了2万元。”
看到乡亲们种桑养蚕实现了致富梦,送往北京的丹江水更加清澈甘甜,魏周娥很欣慰:“只要能水清民富,我再苦再累都值得!”
乡亲们富起来了,让村庄美起来就成了魏周娥心头的大事。可庙岭村是一个贫困村,办事的钱从哪里来?魏周娥说:“用心为老百姓办事,就没有干不好的事。”为此,她多次向上奔走,争取项目资金。
2012年以来,她多方协调,筹集100多万元硬化了村里的主干道和通往6个自然村的道路,解决了行路难题;建成了村级组织活动中心、文化大院和农家书屋、便民超市,配备了健身器材和桌椅,让人们安居乐业。同时,她带领群众种花栽树,改善村居环境,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老百姓脸上笑开了花。
“乡亲们满意,是我最大的工作动力。春蚕到死丝方尽,我愿像吐丝的春蚕一样竭诚奉献。相信通过实干,我们会很快实现水清民富村庄美的梦想!”对未来,魏周娥信心百倍。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