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紫关镇石槽沟:“飞地”飞出劳动的歌
近日,记者一走进“河南飞地——石槽沟”村,就被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所吸引。
20余男女老少,围着一个直径4米、正在开挖的水井忙碌着。
石槽沟村,隶属河南省淅川县荆紫关镇,但周围完全被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白浪镇的四个村环绕。
同行的白浪镇宣传委员黄俊介绍,这块“飞地”的群众仍保持着河南的生活习俗,喜欢吃面条、听豫剧。
不过,与邻近的湖北村组保持着传统的友谊,通婚情况也很多,村里80%以上的媳妇都是湖北人。
47岁的王永莲,便是郧阳区白浪镇寺沟村人,嫁到了石槽沟村贾家,现常年在西安做装修工程。她挽着袖子,持一把铁锹,往正在砌墙砖的边角处回填着土。
王永莲说,近年来没有下过透墒雨,原来打的井水不够用。过年回来,他们七八家一商议,趁着都在,干脆再打一口井。
说干就干,他们请来挖掘机,买回材料,50多人轮番上阵,一直忙到腊月廿八。这年还没过完,几大家人又上了工地。
记者看到,六米多深的水井已经渗出汪汪清泉,几个男将忙着砌墙砖封井沿,其他人或拌水泥,或搬砖,或填土,一派繁忙景象。毕业于郧阳师专的王丽,拿着一把锹忙得连头也顾不上抬。贾税成家10岁的女儿贾静文,也在井边帮忙。
石槽沟村以“飞地”闻名,常有驴友骑自行车慕名来参观。在村口牌坊旁边有一块“友谊碑”,牌坊下的路也叫“友谊路”,是湖北、河南一起修建的,显示了两省人民传统的友谊。
“很多年前,我们和邻村的村民在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上有很大区别,但随着交流的增多,关系也更加融洽。”石槽沟村支书贾群彦说,以前为了省钱,一些村民家里装着两部电话,一部通湖北,一部通河南,打手机时一会儿显示河南、一会儿显示湖北的信号,常为漫游费困扰,现经两省协调,资费不存在漫游费,两地一个价,村民们现在都用十堰的电话号码。
贾群彦说,他们所架设的电力线、广播线、电话线等,都得经过湖北境内,占用湖北的土地,但经过协商对方没设置任何障碍都妥善解决了。
黄俊说:“近年来,白浪镇和荆紫关镇在综合治理、信访维稳等方面实行联防,工作上相互帮助相互促进,两地人民相处十分和睦。”
20余男女老少,围着一个直径4米、正在开挖的水井忙碌着。
石槽沟村,隶属河南省淅川县荆紫关镇,但周围完全被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白浪镇的四个村环绕。
同行的白浪镇宣传委员黄俊介绍,这块“飞地”的群众仍保持着河南的生活习俗,喜欢吃面条、听豫剧。
不过,与邻近的湖北村组保持着传统的友谊,通婚情况也很多,村里80%以上的媳妇都是湖北人。
47岁的王永莲,便是郧阳区白浪镇寺沟村人,嫁到了石槽沟村贾家,现常年在西安做装修工程。她挽着袖子,持一把铁锹,往正在砌墙砖的边角处回填着土。
王永莲说,近年来没有下过透墒雨,原来打的井水不够用。过年回来,他们七八家一商议,趁着都在,干脆再打一口井。
说干就干,他们请来挖掘机,买回材料,50多人轮番上阵,一直忙到腊月廿八。这年还没过完,几大家人又上了工地。
记者看到,六米多深的水井已经渗出汪汪清泉,几个男将忙着砌墙砖封井沿,其他人或拌水泥,或搬砖,或填土,一派繁忙景象。毕业于郧阳师专的王丽,拿着一把锹忙得连头也顾不上抬。贾税成家10岁的女儿贾静文,也在井边帮忙。
石槽沟村以“飞地”闻名,常有驴友骑自行车慕名来参观。在村口牌坊旁边有一块“友谊碑”,牌坊下的路也叫“友谊路”,是湖北、河南一起修建的,显示了两省人民传统的友谊。
“很多年前,我们和邻村的村民在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上有很大区别,但随着交流的增多,关系也更加融洽。”石槽沟村支书贾群彦说,以前为了省钱,一些村民家里装着两部电话,一部通湖北,一部通河南,打手机时一会儿显示河南、一会儿显示湖北的信号,常为漫游费困扰,现经两省协调,资费不存在漫游费,两地一个价,村民们现在都用十堰的电话号码。
贾群彦说,他们所架设的电力线、广播线、电话线等,都得经过湖北境内,占用湖北的土地,但经过协商对方没设置任何障碍都妥善解决了。
黄俊说:“近年来,白浪镇和荆紫关镇在综合治理、信访维稳等方面实行联防,工作上相互帮助相互促进,两地人民相处十分和睦。”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